原创 为什么秦昭王非要赐死白起?史学家:换成你,你也会赐死白起
创始人
2025-07-11 21:32:24
0

前言

秦昭王,在位期间秦国国力达到鼎盛,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起,这位被誉为“战神”的杰出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数辉煌战绩,成为了秦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推手。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最终却未能逃脱被秦昭王赐死的命运,其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魏冉举贤,白起崛起

秦昭王,他执政的岁月里,秦国继续驰骋在扩张领土的征途上,为后续的六国一统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当时,秦国推行的军功爵位制度,为出身平凡却才华横溢的将领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荣耀与权力的光明大道。

白起,正是这条道路上的佼佼者,他以自己的智勇双全和赫赫战功,在军中迅速崛起,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在秦昭王即位后,魏冉凭借其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在秦国政治和军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善于识人用人,对白起这样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尤为看重。

魏冉作为秦昭王的亲舅舅,不仅是家族中的长辈,更是秦国政治与军事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白起,这位杰出的军事奇才,在战场的烽火中迅速以其非凡的战略眼光与卓越战绩吸引了魏冉的注意。

魏冉,多次向秦王举荐,使得白起得以在诸如攻克韩、魏等关键战役中担任统帅,也为他日后的生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在魏冉的赏识下,白起在秦国军界中迅速崛起,他凭借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战绩。

伊阙之战的以少胜多、鄢郢之战的势如破竹,不仅赢得了秦昭王的深切信赖与重用,更在秦国乃至整个战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秦国后续的领土扩张,乃至最终一统六国的伟大事业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伊阙之战,初露锋芒

秦昭王十四年,年轻的将领白起以左更的身份,引领秦军精锐,于伊阙之地与韩、魏军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较量。

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巧妙运用避实击虚、集中优势兵力先攻弱敌的战术。

一举击溃了人数远胜于己的韩魏联军,歼敌二十四万之众,并生擒魏将犀武,连克五城。此役之后,白起名声大噪。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展现了白起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为秦国东进扫平了道路,进一步巩固了他在秦军中的地位。

攻魏取地,威震中原

自伊阙之战后,白起的军事生涯进入了黄金时期。

秦昭襄王十五年及其后的几年间,白起以新晋升的大良造身份,亲自率领秦军东征魏国,势如破竹,接连攻取了魏国的大小城邑不计其数。

白起因此成为了秦国乃至整个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威震四方。

南拔鄢郢,再创辉煌

至秦昭王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白起再次受命出征,他率领数万秦军自武关而出,直指楚国腹地。

在攻打楚国的过程中,白起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策略,先后攻克了邓城等战略要地,随后又逼近楚国都城郢都北面的重镇鄢城。

面对坚固的城池防御,白起没有选择强攻硬打,而是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采取了引水灌城的办法。随着滔滔江水涌入城中,鄢城最终不攻自破。

随后,白起乘胜追击,一举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城,并占领了楚国的大片领土。

白起因此功勋卓著,被秦昭王赐予了“武安君”的崇高封号,以示表彰。

长平之战,君臣裂痕浮现

秦昭王对白起极为信任和重用,多次委以重任,而白起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回报了君王的知遇之恩。

白起在秦昭王时期为秦国征战六国,几乎无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后人誉为“战神”和“人屠”。

随着白起在战场上的不断胜利和军功的积累,秦昭王对他的赏识也日益加深。

白起是秦昭王的重要将领和得力助手,二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在长平之战中,秦昭王将指挥权交给了白起。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在长平与赵军会战,采用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战术,大败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万。

此战是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也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白起的成功让他拥有了巨大的权力和声望,但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和恐惧。

在长平之战后,他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国降卒,这一行为加剧了秦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仇恨,也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

长平之战后,白起与秦王嬴稷在国家战略方面产生了分歧。

白起主张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赵国,但秦昭王因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反应,和秦国自身的国力,决定暂时收手。

在后来的战争中,秦王多次命令白起领兵出征,但白起以病重为由拒绝。

这种抗命行为严重打击了秦王的权威,使得秦王对白起的忠诚度产生了怀疑。

范雎权谋,白起悲剧的幕后推手

在秦昭王统治的晚期,秦国政坛风云变幻,昔日权势熏天的宣太后与魏冉等老臣逐渐淡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范雎等新兴政治力量的强势崛起。

这一系列的政治变动,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深刻地改变了秦国政局的格局,也悄然间影响了白起的命运走向。

范雎,逐步赢得了君主的信赖,并成功地将魏冉等旧势力边缘化。

白起,作为秦国军事史上的璀璨明星,其辉煌战绩与魏冉的鼎力支持紧密相连,这自然使得他在新崛起的范雎眼中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

范雎深谙权谋之道,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昭王对白起日益增长的猜忌与不安。

他深知白起在军中的威望与影响力,一旦这股力量被他人所利用,必将对自己的政治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而在长平之战后,当秦国欲命令白起领兵出征,白起却称病重不领命,这恰好为范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因此,为了彻底消除这一隐患,范雎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导致了白起的悲剧性结局。

他利用秦昭王对白起的猜忌,进谗言,“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加剧了君主对白起的不信任,最终导致了白起的悲剧性结局。

这些言语彻底击碎了了白起与秦昭王之间本已脆弱的信任纽带,使得白起在朝中的处境日益艰难。

战神陨落

随着秦昭襄王的一声令下,白起从昔日的国之栋梁,瞬间跌落至谷底,封号爵位尽失,身份贬为庶民,更被流放至偏远的阴密之地。

秦昭王最终决定赐剑给白起让他自杀。白起,这位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战神,面对突如其来的赐剑之令。

当白起步履蹒跚地行至杜邮亭,面对秦王使者手中的冰冷剑刃,他深知自己已无路可退。他仰天长啸,质问苍天:“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悔悟: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白起,这位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战神,其辉煌战绩虽足以载入史册,却也无法抵挡政治洪流的无情冲击,最终不幸沦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白起虽手握重兵,威震四方,但在政治上的敏锐度与手腕却显得相对薄弱。

随着范雎等新兴势力在朝中日益得势,他们对白起的猜忌与打压也日益加剧。

而秦昭王,也逐渐对白起失去了往日的信任与依赖。最终,白起成为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军事才能与赫赫战功,在权力的较量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当秦昭王决定赐剑令其自裁时,白起或许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这位曾经的战神,就这样在政治的旋涡中黯然陨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惋惜。

结语

在那个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的时代,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而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更是让无数英才折戟沉沙,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白起的故事,让我们在感叹其军事才能的同时,也不禁为那个时代的复杂与残酷而唏嘘不已。

在权力的天平上,个人的才华与功勋往往只是暂时的砝码,而王权的稳固与统治者的意志才是永恒的法则。

如果站在秦昭王的角度,面对一位功高震主、屡次抗命的将领,他的选择或许些许冲动,但是在古代社会,王权的绝对性不容挑战,任何可能威胁到王权稳定的因素都必须被及时消除。

因此,换做任何一位君主,在相似的情境下,恐怕也会做出类似的决定。

然而,白起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才华和贡献是无可替代的。他的死亡不仅是秦国的一大损失,也是整个时代的一大遗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桑乔转会尤文图斯,弗拉霍维奇加... 引言:转会市场的最新动态 在足球转会市场上,总有一些交易让人瞠目结舌,而贾登·桑乔和杜桑·弗拉霍...
原创 老... 老汉搬九条鱼罐子鉴宝,专家:目前从未见过,真的价值过亿了 在本期的鉴宝走进嘉峪关的节目中,有一位大爷...
原创 冯... 冯唐之所以一生难以得志,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在于他自己。因为他自己不会抓住机会,...
原创 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特别了不起的皇帝,他完全没有家庭背景靠自己,一步一步通过上战场打下了自己的大明...
原创 为... 要是说到中国的乱世时期,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三国时期。那个时候的中原可以说是混乱无比,各路诸侯都...
原创 李... 李治功绩很高,为什么历史评价很低?评价却连连赵构都不如? 李治治政期间,也只有乾隆时期的版图与之相比...
原创 陕... 1937年春,陕西省南罗村的几位村民,正在田间忙着挖井。当村民挖出一个深洞后,他们却没有得到如预期所...
原创 她... 我们都知道,国外的种族歧视是很严重的,白人看不起黑人,黑人和白人看不起我们黄种人。这种歧视从十五世纪...
原创 看...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三国演义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回,向我们展示了三国的兴起败亡,...
原创 清... 清朝承袭明朝制度,保留了宗人府机构,其实宗人府机构就是皇族事务管理处,专门对皇族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