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要求拆除跪地日军雕像,中国开出3个条件,日本心虚不答应
创始人
2025-07-11 21:32:22
0

“浩然正气、以身殉国,谓之国殇”。在云南与缅甸的毗邻处,有一个不大的小县城,名叫“腾冲”。

人们知道这个地方,大都源于它的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承载着中国人的脊梁,处处都埋藏着忠魂英烈。

除非,你走进那座埋藏着数万忠烈的“国殇墓园”,看到眼前跪着的4个日本雕像。才会把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牢牢的?记在骨子里。

血染腾冲城

1944年春,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为确保仅剩的国际物资补给线—滇缅公路,以及协助驻印的中国远征军在缅北的作战,打通中印公路。

驻扎在怒江以东的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奉命收复已被日军占领两年之久的腾冲县城。

这是扭转中日战场局势的关键一战。如果不能将这条物资补给线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那国内的抗日形势将面临物资急剧匮乏的情形,?使?整个抗日的形势更加被动。

经过20多天的准备,远征军强行渡过日本严密封锁的怒江。并于当年的5月11日,向腾冲面前的高黎贡山发起了攻击。高黎贡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在战斗打响前,日军早已做好了充分?的?部署。以居高临下之势、固守此地。

战斗打响之后,铮铮铁骨的远征军战士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的?向着高地冲击。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又冲上来了。一排又一排?的?倒下,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原本郁郁葱葱的高黎贡山上,霎时间成为一片火海,枪炮之声震?的?整个山都摇晃了起来。硝烟弥漫之下,是远征军战士倒下的躯体,染红的乱石杂丛是战士们的一腔热血。

经过9个日夜的奋战,日军终于屈服在了远征军的顽强之下四散溃逃,向着腾冲县城的方向撤离了。然而,日军也清楚远征军拿下高黎贡山的战略意义。

一旦日军撤离高黎贡山,我方将?士?极有可能对腾冲县城形成合围之势。从北斋公房到马面关、界头,日军迅速集结力量,层层拦截。对远征军战士发起了疯狂的反扑。

“青山处处埋忠魂,何必马革裹尸还!”

此诚中华大地,生此存亡之秋也。虽然在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而且又?打的?是攻坚战,但每一个远征军战士都如同下山的猛虎。

在硝烟中、在日军的火炮下一路向前。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第20集团军终于冲到了腾冲县城的面前。

此时的日军还心存幻想,继续负隅顽抗。日军第56师团148联队,集中大量优势,聚集在腾冲县城前的来凤山上。与腾冲县城内的日本守军,形成互为犄角之势,企图以守待援将远征军死死地拖在来凤山下。

日军集中优势火力,向山脚下的远征军发起了猛攻。远征军试图冲击了几次,然而血肉之躯难以抵抗日军的大炮、机枪。如果强行突破,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伤亡,而且结局难以预料。

就在这个时候,一群?来自于?太平洋彼岸的友人出现在了远征军的面前。他们就是以陈纳德为首的“飞虎队”。

在空军的掩护之下,远征军战士终于突破了在日军看来牢不可破的来凤山。打破了他们坚守到10月份,等待日本援军的幻想。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终于对腾冲县城形成了合围之势,城里的日军成了饺子皮的馅,大瓮里的王八。

可腾冲毕竟是日军在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经过两年多的整修,日军把腾冲的城墙打造成了铁桶一般。

不仅一再?的?加固,还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普通的炮弹打在城墙上,除了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记之外,几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苦战数日,腾冲县城下已是一片焦土,看不到一点的绿色。整个天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到处都是炮弹洗礼过的火苗。

战场上,也遍布着远征军战士的遗体。然而,即便是如此,远征军依旧没能靠近腾冲县城一步。

近乎无计可施的时候,飞虎队再一次出现在了腾冲县城的上空。一枚枚炸弹落在城墙上,终于炸开了一个裂口。远征军迅速集结工兵力量,引爆了一个又一个的炸药包,终于在这“铁桶”上炸开了一个缺口。

战士们不畏生死,涌入城内与固守的日军展开了巷战。终于,在1944年的9月14日,腾冲县城内停止了枪声。然而一眼望去,整个腾冲城里已是一片焦土。

用时人的话来说

:“腾冲城里的树上,?每个?树叶上都有三个弹孔;整个腾冲城里找不到一片完整的瓦片”。

经过127天的血战,大大小小40多次战斗。腾冲终于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但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远征军战士先后阵亡近2万人,为前线战士们输送物资的老百姓,死伤近3万人。原本26万人的统称县。活下来的竟然只剩14万五千人。

仅此一役,腾冲就有十一多万的老百姓葬身在战场之中。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企图侵略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这是中国抗日史上的一个缩影,但也诠释了什么才是爱国之心。

国殇墓园,浩气长存

看着遍地的焦土,看着一排排牺牲战士的遗体。生在腾冲、长在腾冲的李根源流下了感伤的泪水。他总觉得该为这些战士,为那些丧生在战火中的腾冲老百姓做点什么。

只有让英烈们的故事代代传下去,才能让后人知道,为了国家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延续,那些先辈们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于是,他想到了要建一个陵园,要世世代代?的?纪念他们。

李根源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国民革命军第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的支持。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之后,也得到了腾冲老百姓的强烈响应。他们觉得这是活下?的?来的人,能为死去的那些人唯一做的事情。

李根源把这一提议告知了卫立煌。他说:

“理应丰碑伟冢以纪英烈,状形绘声传之史志,俾边人春秋祭享,永志不忘”。

那些阵亡的将士都曾是卫立煌的部下,卫立煌又岂能不感到伤感。就这样阵亡将士纪念建筑委员会,就在腾冲成立了。

当时国贫民困,刚刚经历战火的腾冲更是遍地萧条。钱从哪里来,成为摆在委员会眼前最大的困难。

经过反复斟酌之后,委员会决定通过两个途径募集资金。一个是向全社会募捐,再一个就是没收敌伪的资产和附敌人员的罚金。

除此之外,委员会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这陵园应该修建在哪里,土地又由谁来出。

委员会筹备之初,所有的人员都觉得这两个问题都是困难重重,难以解决。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两个最难的问题,竟然没有遇到一丝的阻力。

当时,委员会把陵园的位置确认在了来凤山北麓的小团坡。此处是当地几个大家族的共同墓地,埋葬的都是几大家族历代的祖先。

70多年前,要让人主动迁坟谈何容易。这不是只要出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所谓“入土为安”,在当时看来,迁坟就是扰动先人的安宁。

然而,当县长刘楚湘把几大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告知他们要修筑将士陵园的时候,这几家人竟不约而同?的?表示赞同。

随后,他们便主动把先人迁出了小团坡,而且没有要一分钱。这也显示了腾冲人民对那些阵亡将士的敬意,和无以言表的缅怀。

不久之后,委员会在腾冲县城内召开了募款大会。李根源在大会上慷慨陈词,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对着腾冲人民说:

“腾冲土地之收复,人民生命之保存,此乃阵亡将士以热血之代价为吾人创造而成。则吾人为父母之孝子而外,亦当为克复腾冲阵亡将士而服丧”。

话音未落,台下已是感伤不已。不少人泣不成声,掩面而泣。那些阵亡的将士们,其中不乏十七八岁的孩子,也有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为国征战的热血青年。

如今他们为腾冲而牺牲,也当埋在腾冲的土地之上。

捐款大会后,腾冲人民纷纷慷慨解囊。县里的十几位富商带头捐赠,不少穷苦的百姓更是倾囊而捐。

仅仅几天的时间,委员会就募集了高达7500元的善款。这为墓园后续的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1944年11月25日,委员会通过《腾越日报》公开向社会招标,最后上海允利营造厂中标成功。允利营造厂是当时人人尽知的抗日民族企业,由爱国人士薛明剑创办。

抗日救国委员会、淞沪会战中的第19路军、赴缅远征军的捐赠活动中,都能看到他募捐的身影。

经过半年多的营造,陵园于1945年7月7日落成。李根源取《楚词》中“国殇”二字为陵园命名,名曰“国殇墓园”。在落成大会上,李根源先生再次慷慨陈词。

他将9月14日命名为“腾冲重光节”。每年此日,当举行祭奠仪式,以此缅怀英烈。春秋两?祭?,也当有纪念活动。而这份传承,至今被腾冲人所保留。时隔70多载,从未断过。

落成之时,很多社会名流都亲为将士们撰写挽联。“碧血千秋”和“河岳英灵”的牌匾,这八个大字有李根源手书,挂在了国殇墓园的纪念馆上。

长眠墓园的英烈

从大门到墓园,虽然简洁古朴,但都包含着深远的意义。那105米的甬道虽然不长,却预示着从1840年到1945年,中国人走过的最悲痛的100年。

那14级台阶上,更昭示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艰难历程。

绕过祭台,便是保存着英烈名字和众多挽联的忠烈祠。忠烈祠后面的月台上,便是阵亡将士的纪念碑。

从月台上向四周望去,便是呈放射状的英烈们的墓碑。七十二列、三千多方墓碑上,一排排?的?向着高坡上延续。

每一个墓碑上都刻有英烈的身份和他的姓名,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悲壮的历史。而在忠烈祠的左侧,埋葬的则是当年援华抗日的盟军战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威廉?麦姆瑞少校。

1943年秋,麦姆瑞与他的战友一起来到东方的战场。那时候的他,已经有了妻子,还有两个不谙世事的女儿。然而,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来到了中国。

1944年的5月19日,他为妻子写下了一封信。他说,他很累、很困,也很饿,但他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的。然而就在第二天的早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一声巨响夺走了他的生命。

日军的炮弹落在了他的住所,从此他被深埋在腾冲的土地上。像麦姆瑞这样的异国英雄,在国殇墓园里?静静的?躺着19位。

虽然他是美国人,但腾冲人从来没有忘记他为中国做过的贡献。每天都有鲜花放在他的墓碑上,感念着他为腾冲人做出的一切。

为了纪念他们,在他们牺牲60周年之际,当地政府按照西方的葬俗,重新为他们修筑了墓地。即便是身在异国他乡,也要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这便是冲腾冲人,也是中国人。

任凭是谁,无论他来自哪里。只要他为中国人奉献过,终将会被中国人铭记于心,世世代代?的?感念着他的好。

而在忠烈祠的右侧,则是一方写满了20位中国人名字的纪念碑。他们是在收复腾冲的过程中,阵亡的国军校级以上的将士。?这其中?就有覃子斌、李颐等。

覃子斌是在争夺北斋公房时牺牲的。日军的炮弹炸断了他的腿,日军的机枪击中了他的两只胳膊,但他却依然坚持在战场上。

他让身边的战士背着他,指挥着战斗,一直到将日军击溃为止。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是奄奄一息。

1944年6月2日,覃子斌壮烈牺牲,那年他52岁。而对于他少将的任命书还在路上,没来得及送到他的手中。

李颐则是牺牲在巷战中。在与日军激战时,他不幸被冷枪打中。腾冲的重光节,也是他的忌日。人们只知道他是何时牺牲的,却不知道他生于何时。

在国殇墓园中,还有一块特殊的纪念碑。他虽然不是牺牲在收复腾冲的战场上,但他却代表了腾冲人民的精神,他就是寸性奇将军。

1941年5月,日军突袭中条山。寸性奇将军在与日军的激战中,被日军炸断了右腿。而在突围之际,又被炸断了左腿。

5月13日夜,寸将军为免被俘受辱,拔剑自戕,壮烈牺牲,年仅46岁。

国殇墓园的纪念碑中,有着太多这样的英雄。他们每一个人的事迹,都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除了他们,在墓园中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默默?的?躺在那里。

跪着的四个日本人

在国殇墓园里,正对着阵亡将士墓碑的对面,有一个矮矮的坟冢。坟冢面前的墓碑上,书写着“倭冢”两个大字,一侧有跪着的4个日本人雕像。

为首的便是曾驻守在腾冲的日军148联队队长藏重康美。余下的三个人,则是他当时的手下。

藏重康美以心狠手辣著称。七七事变以来,便一直留在中国。先后参加了多次战役,手上积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对腾冲人民犯下的罪过更是罄竹难书,不可饶恕。

1944年8月13日,在城中坐镇指挥的藏重康美被远征军空军的炸弹击中。连他在内的32个日军一同烟消云散。然而,日本军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为他晋升了少将军衔。

为了让世人铭记,这些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国殇墓园在修建的时候,特意铸造了藏重康美等人的雕像,以跪姿摆在了阵亡烈士的墓前。让他们为那些将士们谢罪,也让日本侵略者铭记,不正义的战争终将会付出代价。

但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反思过,他们不曾觉得这种形式是在警示后人,是在诉说战争的残酷。他们反而觉得这是对日本的一种耻辱,更是对日本军人的一种羞辱。

自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日方就一再向我方提出抗议,要求拆除雕像。

经过多次的协调之后,中方向日本提出了三个拆除雕像的条件。

第一,日本正视历史,修改教科书,承认侵略战争的事实。

第二,则是拆掉靖国神社,不再供奉那些犯下滔天罪恶的日本战犯。

而第三个条件,则是要他们对牺牲的中国将士,对腾冲人民,对全中国人民道歉。

任凭何人看来,这三个条件并不过分,都是在阐述历史的事实,都是要日本正视历史,对犯下的?累累罪行?反思。

毕竟在日本境内,侵略主义和军国主义从未停止脚步,甚至有些日本人一度认为并不是败在了中国人的手上,是败给了美国人。

在一些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眼中,他们始终不认同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而把那些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战犯视作所谓的“英雄”。

如果日本这些人不能正视这一历史,那谁也不能保证在将来的某一天,日本不会重蹈覆辙,军国主义复活。

他们这种疯狂无耻行为,给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然而,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希望能够共同发展,希望为世界的和平共同努力,可显然日本有些人并不这么看。

当我国提出这三个条件之后,日本不再提拆掉4个雕像的事,转而避开这个话题,很显然他们并不愿意接受曾经犯过的错。

他们宁愿这4个人永远?的?跪着,也不愿意去正视那一段历史。当然,一些狡黠的日本人并没有彻底?的?放弃,他们总是想尽一切的办法,去抹掉他们那些丑陋的痕迹。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外投资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从几个发达的城市到东部沿海地区,逐步?的?向内陆地区延伸。

转眼之间,时间来到1997年,日本看中了腾冲这个风景宜人的地方,便有了投资西南地区的想法。

当时日本的幕后势力透过投资方,给腾冲人民开出了巨大的诱惑,他们准备拿出10亿元,来投资腾冲地区,这原本是一桩好事。

当地政府也是持开放的态度,来接纳日本的投资,互利共赢和平发展,一直是我们倡导的。

然而,日本的一些政客还是在幕后动起了手脚,他们一再?的?向当地政府暗示,想拿到这一笔巨额的投资,并不是不可以。

但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拆掉4个日本人的雕像,说?的?更直白点,就是想用金钱的诱惑来抹掉那一段历史。

只不过,他们把中国人想?的?太简单了,世上的确不乏唯利是图的人,但腾冲人却讲的是民族的信仰和家国情怀,得知这一交换条件之后,腾冲人拒绝了日方的要求。

日本政客的这一行径,与当年的侵华日军有什么两样,除了可耻和卑鄙之外,很难再找到更恰当的形容词,日方见这种方式并不可行,终究还是悻悻而归。

腾冲人民虽然没有得到这一笔巨额的投资,但他们却得到了内心的安宁,他们绝不会用英烈的名声去攫取肮脏的利益。

时至今日,那雕像还在那里跪着,还在向中国人忏悔着。每个来到国殇墓园的游客,在看完英烈的事迹之后,也不免多吐上两口唾沫。

历史应该被后人铭记,纪念与历史也不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忘。也许只有这样,那些英烈的牺牲才是值得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出... 提起司徒美堂,可能知道人的人并不是太多,但要是提起天地会和陈近南,相信很多人都能够说出那句“为人不识...
原创 怎... “曩者,天弃金、宋,历数在殿下祖宗,故以鞑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国与民为主,传及百年,至于殿下。古者帝...
原创 诸... 乍一看,诸葛瑾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什么都不是,但诸葛瑾混得真的不比他弟弟差。而孙权明明知道诸葛瑾无能,...
原创 将... 文人打仗,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其中,曾国藩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就发生了清明节休战的事情。 1864...
原创 孙...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认可孙权最高的评价。其实,在曹操之前,袁术还评论过另外一位孙家儿郎,他曾...
原创 他... 众所周知,南宋是被元朝灭掉的。1276年,元朝大军抵达临安城下,南宋朝廷被迫出降。三年后,元朝将领张...
原创 十...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一幕深深吸引了观众,然而,为何最终轮到关羽斩杀华雄呢?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
原创 白...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长平之战赵军主帅赵括,靖难之役时南军主帅李景隆。在军中,主帅的影响力非...
原创 拿... 事件简概:在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在欧洲范围内爆发了一轮大规模的反法战争,历史上的反法同盟战争...
原创 张... 有人说“大帅府一宅,民国史一半”, 这里所说的大帅府,就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帅张作霖的府邸。 张作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