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14日,中国军队恢复了军衔制度,17位将军荣获晋升,其中包括开国将军洪学智、秦基伟、张震、尤太忠、李德生等人。在这群将军中,有一位来自少数民族的上将,他的名字叫赵南起,是朝鲜族。然而,在他获得上将军衔的前一年,却曾有人举报他涉嫌“韩国特务”活动,试图阻止他的晋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87年,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的赵南起计划晋升为后勤部部长,这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一封来自吉林的举报信却使得事情变得复杂。这封信由“吉林省几位离休干部”署名,信中揭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赵南起在担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期间,他的弟弟在韩国广播上进行了一次策反,而赵南起一直隐瞒了这一事实。因此,有人怀疑赵南起可能涉嫌“韩国特务”活动,不同意他担任总后勤部长这一关键职务。
然而,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先了解赵南起的身世。赵南起并非中国本土出生,而是在朝鲜忠清北道(今天的韩国忠清北道)清源郡出生。随着朝鲜被日本占领,13岁的赵南起跟随家人逃亡到中国东北,在吉林永吉县定居。1945年,日本投降后,许多在中国生活的朝鲜人选择返回祖国,但赵南起选择留在中国,因为这里才是他的家。他曾说:“这里养育了我,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是不会走的。”因此,他的爷爷带着弟弟赵南元回到了祖国,即后来的韩国。从此,赵南起与弟弟失去了联系。
直到34年后的1979年底,赵南起收到一封来自香港的信。这封信是韩国《东亚日报》驻香港记者写的,提到了赵南起的名字,并称汉城有一位读者叫赵南元,他认为赵南元很可能是失散30多年的哥哥,希望赵南起能与记者联系,促成兄弟俩的团聚。赵南起看完信后激动万分,但出于身份和政治原因,他没有擅自处理这件事,而是将信交给自治州的公安局和安全保卫部门,当着大家的面打开了信。信中记者详细介绍了赵南元的情况,让赵南起眼泪涌上心头。然而,在那个时代,赵南起身为高级干部,不方便直接回信,于是他将信交给公安局,公安局将其存档,并向自治州委、省委做了详细汇报,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春节将至,赵南起去给大家拜年,一位老大娘神秘地告诉他,在韩国的广播中她偶尔听到了一个叫赵南元的人发出的寻人启事,说要找自己的哥哥赵南起,听他的描述,很像你。赵南起回去后,特地找到了有关部门收录的韩国广播录音,听到了弟弟赵南元的那段寻人启事,心情顿时澎湃,感慨万千,不禁泪如泉涌。然而,赵南起深知现在不能与弟弟见面,只能将这份感情深埋心底,期盼将来有再次相见的机会。
事情的真相并非如那封举报信所说,而是需要从赵南起的身世说起。他并非原籍中国,他是在朝鲜出生的。在13岁时,由于朝鲜被日本侵占,他随家人逃至中国东北,在吉林永吉县安家。1945年,日本投降后,许多在中国的朝鲜族选择回到祖国,但赵南起因为深厚的感情选择留在中国。这个选择成就了他的一生,也让他在中国军队中崭露头角。
1979年底,赵南起收到一封香港寄来的信,是一位韩国记者寻找他失散多年的弟弟的。尽管内心激动,但出于身份原因,他并未擅自回信,而是将信移交给了相关机构,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这个过程展现了赵南起的高度政治觉悟和纪律意识。在他的坚持下,这段感人的故事并没有因为他的晋升受到阻碍。
1987年11月21日,赵南起正式晋升为总后勤部部长,并成为中央军委委员。然而,他的晋升并非一帆风顺。之前的举报信让他备受质疑,但他并没有回避,而是找到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将事情做了详细说明。杨尚昆在听完后对他说:“你和弟弟的分离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做得对,当个人感情与组织纪律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是组织纪律至上,不能有半点疏忽。你所采取的措施,我看很得体,完全符合组织原则,你不要背包袱。”这番话让赵南起备感温暖和鼓励。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为了给大家一个交代,赵南起坚持请求军委派人去调查这件事。调查结果表明,举报信的内容完全站不住脚,赵南起并没有涉嫌“韩国特务”活动。这一事件的调查证明了赵南起的清白,为他的军职生涯铺平了道路。
1988年9月14日,赵南起获得上将军衔,与洪学智、秦基伟、张震、尤太忠、李德生等人一同被授予这一荣誉。这标志着他在军队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充分肯定。2000年4月,赵南起率队访问韩国,时隔60年后终于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引起了广泛关注。韩国人邀请他叶落归根,回到韩国居住,但赵南起婉言谢绝,表示:“是中国培养了我,我就是中国人,我愿意在中国住一辈子。”
2018年6月17日,赵南起上将逝世,享年91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经历了家国分离、长时间的不确定性,但他始终坚守初心,为中国军队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巨大困难和磨难,只要心系祖国,坚持正义,最终会战胜一切困难,成为时代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