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识黄逸峰吗?”
“好像有点印象,怎么了嘛?”
“这位黄逸峰挺厉害的,看不起我们苏联人。”
这段对话出自1949年,毛主席访问斯大林的时候,斯大林对毛主席说的。
毛主席听完斯大林说的话以后,眉头紧紧地皱起来,他询问斯大林这话是什么意思,斯大林给毛主席讲了个大概。
毛主席听完并没有承认这件事,也没有应承斯大林,只是向斯大林表示,这件事自己会好好调查,肯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个黄逸峰是什么身份?斯大林为什么会说他看不起苏联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年少成名,加入我党
黄逸峰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从小就特别聪明,5岁开始读私塾,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需要12年的学业。
接下来黄逸峰宛如开挂,一路跳级,小小年纪就升入了高中,但黄逸峰并没有因为年纪小就跟不上教学进度,
他的成绩还是名列前茅。
老师们对这个个子小小,脑子又灵活的学生印象深刻,再加上黄逸峰很有礼貌,所以老师们都很喜欢黄逸峰,平时在生活上也总是帮助他。
因为黄逸峰成绩很好,总是作为优秀代表上台讲话,所以他也结识了很多其他年纪优秀的人物,其中就有很多进步人士。
他们有意拉拢黄逸峰,就经常找他聊天,向他讲述革命的故事,在这些进步人士的影响下,
黄逸峰也对革命有了向往,
但也一直没有机会行动。
后来黄逸峰考上了复旦大学的商学院,在这里,他频繁接触革命,参加了五四运动,他坚定了要革命的想法。
由于黄逸峰很聪明,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领袖,这一年,他还不到20岁。
(二):七次被捕,毫不动摇
所有的革命都不会一帆风顺,黄逸峰在革命的过程中,
也有着好几次的危险,甚至差点丢了性命。
1927年,年仅21岁的黄逸峰,化名黄国材秘密去往南京,担任南京地委书记,他在这里刚工作了一个多月,就被叛徒出卖被捕,但敌方没有证据,被我党保释。
1928年,黄逸峰组织农民暴动,但又不幸被捕,后来和组织失去联系,被迫去往南洋。
在那里,黄逸峰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在异国他乡又几次入狱,后被驱逐。
回国以后,黄逸峰积极寻找我党的踪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逸峰终于跟组织联系上了。
在组织的安排下,黄逸峰去了桂林,在桂林他设计了好几个优秀的作战计划,帮助组织打了好几次胜仗,
被任命为上将设计委员。
1939年,黄逸峰在陈毅的指挥下,劝说李明扬和陈泰运和我党合作,成功拿下了黄桥决胜,确立了新四军在苏北的领导地位,这一切都离不开黄逸峰的贡献。
在这期间,黄逸峰又多次入狱,如果算上国外的话,
他在十年的时间,一共入狱了7次,
受到的痛苦可想而知。
可无论黄逸峰在哪,他都不忘革命,不管受到了多少挫折,他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想法。
(三):不顾危险,营救周总理
之所以说黄逸峰是我国革命的传奇人物,除了他在斗争上的突出贡献外,
他还曾经救过周总理的性命。
事情发生在1927年4月11日,周恩来正在忙,突然接到了国民革命军斯烈的邀请,让他去第二师部商谈事情。
当时国民党很仇视我党,斯烈突然邀请周恩来,打的什么主意不言而喻,大家都劝周恩来不要去,这明显就是鸿门宴,这一趟肯定凶多吉少,
周恩来是我党革命的重要人物,他绝对不能出事。
周恩来也明白这一次很危险,
仔细思考下,他还是决定赴约,
他对其他人说:“这一趟我一定要去,如果我不去,那么国民党就会顺理成章地对我们宣战,我去了,跟他们好好商量,
尽量达成共识,避免武装冲突。”
周恩来做好决定后,就带着一行人连夜出发了,到了以后,斯烈很热情地出门迎接,表现地没有任何不对劲。
周恩来他们绷着的心微微放松了些,只要他们还肯谈,就有商量的余地,但他们刚进门,就被斯烈找了个借口,
把他们的枪下了
,一行人的神经顿时绷紧。
但周恩来不动声色,继续跟斯烈谈关于两党误会的事,但斯烈每次都不正面回应,而是把话题带另外无关紧要的方面。
时间一点点过去,饶是周恩来再镇定此时也有点坐不住了,但他还没来得及询问斯烈的时候,外面就传来了枪声。
原来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随着一声令下,大量国民党特务,正规军纷纷出动,有条不紊地袭击工人纠察队和革命人士,
一看就是早就准备好了
。
周恩来听到外面的动静,心里暗叫不好,中计了,他立马站起来,带着一行人准备离开。
斯烈不急不缓地打了个手势,屋里的士兵立马堵住门,并把周恩来他们包围起来,斯烈也出声说道:“我们的事还没谈完呢,别着急走啊。”
周恩来沉下脸,问道:“今天的事是不是你们早就定好的,
无论我们谈什么,都改变不了?”
斯烈点头道:“不错,工人拿着枪肯定会出事的,我们得保护大家的安全,现在外面太乱了,我们也得保护你们的安全不是。”
周总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卑鄙的人,直接发火了,怒斥斯烈。
周总理平时都是温文尔雅的样子,大家从来都没有见过他发火,斯烈愣在原地,开始有点害怕了,
但为了命令,也只能硬着头皮留下周总理。
与此同时,外面的人迟迟没有周总理他们消息,猜到肯定是出事了,此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党十分仇视,如果周恩来一直被扣住,后果不堪设想。
江浙区委罗亦农得知这件事以后,立刻给黄逸峰打电话,让他找人去救周总理。
黄逸峰也知道这件事很紧急,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能用的人,他想到了赵舒。
赵舒是二十六路军党代表,同时也是斯烈的老朋友,赵舒听了这件事以后,大叫
“斯烈糊涂啊!
”然后立即动身去找斯烈,晚到一分周恩来就多一分危险。
两个人进门的时候,就看到周恩来正在呵斥斯烈,斯烈虽然很羞愧,但也一直没有松口,气氛很焦灼。
黄逸峰紧紧攥着枪,快步走到周恩来身旁,心快跳到嗓子眼了
,周恩来扭头对他微微一笑,用眼神示意他放松下来,黄逸峰这才镇定下来。
赵舒则拽着斯烈的衣服,把他带到另外一个屋子里,跟他仔细分析了当前的战况,让斯烈清醒一点。
斯烈虽然是蒋介石的属下,但他属于桂系,对蒋介石也没有那么忠心,在赵舒的分析下,
他也不想做全国的罪人,
终于叹了一口气,从屋子出来。
斯烈走到周恩来面前,对他诚心道歉,并且亲手把周恩来的枪给他,让部下让开,放周恩来走了。
最终,经过几个小时的惊心动魄,加上黄逸峰的机智,周恩来终于顺利脱身,这次的事件也让周恩来很感激黄逸峰。
如果当时周恩来没有被救出来,我们都不敢想象会有多严重的后果,不禁让人后怕。
(四):授予军衔,服务人民
1946年初,黄逸峰被授予了将军军衔,
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被授予军衔的人。
提到黄逸峰,就不得不提到“安平事件”了,在这场事件中,黄逸峰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美军是在无理取闹,他思维敏捷,舌战群儒,为我们争取了很多有利条件。
周总理听了这件事,对黄逸峰青眼有加,专门宴请他,在席上,周总理毫不吝啬自己的赞叹之情。
就是这样一个人,按理说不会对其他人有意见,为什么斯大林会跟毛主席说,
黄逸峰看不起苏联人呢?
我们从黄逸峰和苏联人的交集开始说,解放战争时期,我国为了运输方便,就在各处修建铁路,其中黄逸峰担任东北铁路局副局长。
当时的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氛围还是十分紧张,黄逸峰率领铁路工作人员,冒着枪林弹雨,抢修铁路,他为我国铁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还被称为“
开路先锋
”。
那个时候,苏联和我国的关系还算不错,因为苏联距离东北比较近,所以苏联就派了一些人帮助我国修建铁路,自然跟黄逸峰就比较熟悉。
大部分的苏联同志都比较友好,可是在这其中免不了会有两三个人比较高傲。
当时有的苏联同志觉得自己是“中国的救世主”,态度就比较骄横,跟我国工人一起工作的时候对他们指手画脚,我国人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也就没有当一回事,转眼就忘记了。
但我国不跟他们计较的做法,在他们眼里就变成了不敢跟他们对上,这让他们反而更加嚣张,态度越来越不好。
在一次聚会上,这些苏联人竟然在众目睽睽下调戏我国的女孩子。
这一举动正好被黄逸峰看到,黄逸峰很生气,当场就训斥了那个苏联人,这下苏联人就老实了,直到回国也不敢再那个态度了。
大家都以为那个苏联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没想到,他是怀恨在心,回国以后,
直接跟斯大林添油加醋地讲了这件事,还说中国人看不起苏联。
哪个领导人听到这话都会不高兴,斯大林把这件事藏在了心里,想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再询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1949年12月,斯大林70岁生日,毛主席带着代表团去苏联为斯大林贺寿,并且谈论政事。
其实毛主席这次访问苏联最重要的就是,
希望可以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项条约是苏联和国民党签订的,里面的一些条款,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经过两个月的谈判,终于斯大林同意了,我们又签订了一个合约,周总理提出,就叫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吧,多了一个“互助”,正好把之前的条约区分开。
在一片其乐融融中,斯大林突然说:
“你手下的黄逸峰,很牛啊,他看不起我们苏联人。”
听到这话,毛主席一头雾水,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清楚黄逸峰的人品,就跟斯大林说:“我们都把你们当成‘老大哥’,怎么可能会看不起你们呢?”
接着毛主席向斯大林保证,会好好调查这件事。
毛主席对这件事很重视,当即找人调查,了解了来龙去脉以后,并没有责怪黄逸峰,还表示这件事不是黄逸峰的问题。
然后,毛主席就把这件事给斯大林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
斯大林听完以后哑口无言,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黄逸峰这一生,是很传奇的,而我国有很多像他一样传奇的人,有他们的付出,我们才有现在的好日子,我们永远怀念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