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水浒是反朝廷的,但是后来众好汉为何又要接受朝廷的招安呢?这得从梁山整体人员的结构来分析原因。来源不同则他们上梁山的目的不同,那么心中的理念又不同,最终他们要走向何方,当然所期望的归宿也是不同了。所有看水浒故事的人,他们都以为英雄是被逼上梁山的,其实被逼上梁山的只是少数,按照上山的经历,其主流人物大概可以把他们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是被逼上了梁山。但这种人并不多。最典型的是豹子头林冲,被恶人算计,官府迫害,走投无路之下,一跺脚就上了梁山。这种人除了林冲以外,还有金眼彪施恩,行者武松,解珍、解宝兄弟,以及受林冲牵连的花和尚鲁智深,少华山朱武、陈达、杨春等。这些人都属于逼上梁山了。这样的人共有十六个,九个天罡星,七个地煞星。这些逼上梁山的人心里都怀着仇恨,他们都是被贪官所逼,加入梁山除无处立身之外,就是想报仇、想手刃仇人。这些人是梁山的中坚力量,他们与官府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是要坚持造反到底的。而且这类人由于自身的经历,相互抱成一团,关系大多都是很铁的。如林冲与鲁智深、张青与武松等。
第二类是属于赚上梁山的。也就是梁山做一个局、设一个圈套,把他一勾引,就这样上梁山了。这个被赚梁山的典型代表人物有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最典型的是河北玉麒麟卢俊义。这卢俊义却够惨的,给搞了一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差一点儿丢了性命,最后把才被赚上梁山。类似的还有美髯公朱仝,神医安道全,圣手书生萧让,青眼虎李云,玉臂匠金大坚,霹雳火秦明等。这类人一共有十二个,七个天罡星,五个地煞星。这些被赚上梁山的英雄,他们在心里面觉得委屈。这类人的思想一般都比较正统,从心里是不愿落草为寇的,只是被设了局,在朝廷眼中,他们已经背离了那个忠字,之所以上了梁山也只是权宜之计,有朝一日还是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朝廷。
第三类人是由于战败投降而上梁山。这类人原本都是官府军的军官,在征讨梁山过程中被打败,大概是回去也是没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就干脆投降了梁山。最典型的是大刀关胜,急先锋索超,双枪将董平,双鞭呼延灼等。这些人都属于投降上梁山,共有十八个,天罡星有五个,地煞星有十三个。这些人大多都是名门之后,出身正统,当然思想也是非常正统了。表面上看好像是输了服了才上了梁山,其实他们本就不愿落草为寇,只是吃了败仗两头为难,为情势所逼,一旦朝廷招安,他们才是求之不得呢。所以,他们心有灵犀,自成一派。
第四类人大多都不是什么良民,而是江湖中那些偷鸡摸狗、或官府眼中的不法之徒,做下惊天大案,被官府追杀,走投无路到梁山避祸。最典型的就是以晁盖为首的七星聚义中的人物,还有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赤发鬼刘唐,翻江鼠白胜等。这些人都属于有案底的,做了大案不得已退上梁山,他们上梁山的目的就是为了避祸,躲到这儿最安全。其中的天罡星十五个,地煞星二十二个,共三十七人。这此人是不愿意招安的,他们是官府缉拿的对象,只可惜晁盖死后,似乎没有了核心人物,所以他们对大局并不能构成影响
这就是梁山骨干将领上梁山的四种典型原因,他们并非像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逼上梁山”的概念。由于每个人上山的原因,无形中又在梁山划分了四大阵营,也形成了后来为何朝廷进行招安时,尽管大多数人反对,却仍然能够顺利实施的原因。因为上层重量级人物、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是向往招安的,他们想有一个好的归宿。当然还有第五类人了,这些除梁山原有的将领外,还有一些便是没有什么影响力、愿意附和,挥打家劫舍,乐得逍遥了。
上一篇:读《万历十五年》,探明朝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