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历十五年》,探明朝兴衰史
创始人
2024-11-16 16:24:11
0

原标题:读《万历十五年》,探明朝兴衰史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4年4月27日

芜湖全民共读计划

第三十八讲

《万历十五年》

正式开讲

本期,让我们听听

市检察院党员干部的

“读”家心得

宣教科科员 崔雅婷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作为著名历史学家,在创作时参考了不少史料,但呈现出的文字却并不晦涩。他以“同情之理解”的心态,周详地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最终为我们带来了这一部故事性极强、人物形象丰满的史学经典,也拓新了当代人看待历史、观察社会的眼光。

万历十五年,是万历开始不上朝的第二年,也是张居正去世后被清算的第三年,书中记叙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衰败迹象,中国古代朝政体制的弊端显露无疑,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治,至明代而极。”

通过“芜湖共读”平台学习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感受到法治对于国家兴旺和社会稳定的不可或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努力为法治中国、法治安徽、法治芜湖建设贡献力量!

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祝柯楠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撰写的历史著作,深刻剖析了大厦将倾的明万历时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弊病及原因,字里行间不乏作者的批判与思辨,可以说,明末时期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嬗变与多舛,看似充满各种偶然与巧合,实际上是多种原因叠加导致的必然结果,忽视法治是主要原因之一。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欣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检察干警,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通过依法能动履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胡蝶

黄仁宇所著的《万历十五年》给我深刻印象的是作者所采用的独特的叙述史观,以万历十五年巧妙切入,一件误传朝会的小事说起,回溯万历皇帝的登基,缓缓展开晚明帝国的一幅群像长卷。

所谓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古人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后世人的宏观角度来看,这一个平平淡淡的年份,却是很多改变的开始。皇帝、大臣、官僚、将领,道路不同,选择各异,或正直或卑劣,或独醒或沉沦,在明代衰落乃至整个封建社会衰落的命运下,都不可逆转地走向悲剧。

历史不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世界的潮汐之下,没有逆势的豪杰。以史为镜,身在当下的我深有所感,作为时代奋斗者的一员,我们要在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坚持与时代同行,绽放自身的奋斗之花。

第八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余兴涛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先生提出了与传统史学研究思维所不同的“大历史观”,强调要以综合的视角去解读历史。

读完这本书,我大受启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注重细节,于细节和平凡之处可窥见全貌,为人所忽视的“末端小节”却可能是重要的关键节点。本书便是从历史的小细节出发,将细节联系起来,以探究宏观的历史问题。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也是如此,只有重视细节,以小见大,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二是看问题做事情必须要以发展的、辩证的、综合的思维,不能管中窥豹而要见微知著。万历十五年是明朝晚期一个看似很普通平常的年份,这一年“并无大事可叙”,却暗示了明朝衰亡的必然。这就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时候最后的结果往往在发展之初便有预兆,因此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发展思维、联系思维等,综合看待问题。

芜湖

来源|芜湖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芜湖市委网信办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臭...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袁... 袁绍作为东汉末年第一诸侯,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而且无论是文臣还是猛将,在...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
原创 蜀... 刘封关平张苞可谓小一辈的,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刘封因假子不救关羽,关平因...
原创 迟...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清... 清朝的格格在出嫁后,为何大多都没有孕育子嗣,是她不想还是丈夫不行?其背后又有何不为人知的苦衷? 格格...
原创 深... 公元前205年,韩信率领的汉军在井陉之战中,以3万兵力击败了号称20万的赵军,创造了冷兵器时代不可多...
原创 齐...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齐衡出身好,容貌才学,均是上乘,但对明兰来说,他并非良配。 原因主要...
隋朝最迷糊的大臣:宣旨忘内容回... “陛下,老臣突发失忆,能否请您再说一遍您之前所提及的内容?” 皇帝刚刚下达圣旨,这位老臣转身走了几步...
原创 汉... 前言 汉武大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英明的一位皇帝,汉武帝的大一统更是被人们传诵至今,但是任何人的成功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