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曾有两次结盟灭敌的尝试,却在这两次行动中引火烧身,导致最终被对方所灭。
第一次是金国和北宋的“海上之盟”,发生在公元1115年宋徽宗时期。当时辽国和北宋边境已经长达百年无战事,本可以保持和平。但女真人崛起,多次击败辽国军队(辽国军队在和平中已经开始腐败衰弱)。
北宋的君主宋徽宗与大臣蔡京、童贯看准了辽国的亡国之势,认为金国会取代辽国,决定联合金国攻打辽国,意图收复失去已达二百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然而,北宋军队表现实在太差劲了,金国军队轻易凯歌而进,北宋却在耶律大石的阻击下惨败。
与此同时,北宋内部也陷入了纷争,蔡京最终获得了胜利,权倾朝野。金国看到这个“盟友”软弱无能,反而心生贪念。于是从1125年开始,金国对北宋展开攻势,直至1127年,金兵两次围攻开封,最终灭亡北宋,制造了“靖康之难”,掠夺开封城,扶持张邦昌建立傀儡政权。
北宋的财宝被抢劫一空,数十万人被掳走,造成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第二次是南宋和蒙古结盟灭金国。蒙古在1226年灭西夏后开始与南宋接触,因为南宋和金国是势不两立的死敌;1232年,蒙古和南宋终于就联盟灭金达成协议。
然而,蒙古在灭掉金国后,并没有兑现将河南归还给南宋的诺言,只是让陈、蔡等地东南归宋。南宋朝廷不得不接受这一变化并撤兵,蒙古主力也撤离。一些南宋官员提出利用河南空虚之机,收复三京,但最终失败。
这种行动不仅破坏了已达成的协议,更是给了蒙古一个攻打南宋的理由。至此,蒙古长达数十年的入侵开始,直至南宋彻底灭亡。两次结盟,皆因自身实力薄弱,反被盟友所害,成为了宋朝独特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