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靖难之役”的策划者,三教皆通,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创始人
2025-07-11 08:02:14
0

华太师出品,必属精品,欢迎关注。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挥师南下,反抗建文帝朱允文的削藩措施,史称"靖难之役"。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统治阶级内部夺权斗争,最终燕王称帝,建文帝下落不明,大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然而,这次战役的主要策划者,也是最大功臣的姚广孝,居然是一个和尚,人称"黑袍妖僧",他三教皆通,历史上却饱受争议,有人说,他和燕王朱棣互相成就了对方,因而在明朝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身处寺庙的姚广孝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一切还得追溯到至正八年,从他剃度出家说起。

姚广孝虽然家族世代行医,但他本人对阴阳学术感兴趣,幼年曾看到元朝僧官出行的场景,为日后出家修行埋下了种子。他14岁时获法号道衍,后拜席应真为师,两人密切交流长达20多年,姚广孝深得他的传授,精通三教修为。

据《明史》记载,姚广孝在浏览嵩山寺时,遇道士袁珙,袁看其面相,认为他是个奇特的僧人,和元初政治家刘秉忠是一类人,姚广孝因此非常高兴。

袁珙的话最终得到了验证,公元1382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选得道高僧为其诵经祈福,机缘巧合下姚广孝见到了人生的伯乐,即燕王朱棣,两人相谈甚欢,随后姚前往北平,担任庆寿寺住持,能够时常出入燕王府,为其分析朝堂局势,又或是出谋划策。公元1398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削藩政策,姚广孝劝谏朱棣起兵反抗。起初燕王心存顾虑,认为有失民心,毕竟自己不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姚广孝却告诉他天道酬勤,民心应该暂时放下不管。他还举荐了袁珙、金忠为燕王效力,让朱棣信心大增,开始密谋造反计划。在这场改变大明历史的战役中,姚广孝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明成祖背后的"黑衣宰相"

在靖难之役的准备阶段,燕王在前方暗中集结部队,扩大士兵数量,姚在后方训练兵马,秘密修建厚墙地穴。为了掩盖打造兵器的声音,大肆饲养鹅鸭,战略部署十分精密。战争开始之后,姚成为朱棣的心腹谋士。朱棣围攻济南三个月不力,姚广孝及时派人传话迅速退兵,而后东昌战败,损失大将张玉,燕王心身疲惫,准备稍作休整,姚广孝鼓舞士气之余,劝谏燕王坚定信心,放弃反攻济南,留着兵力趁机南袭,一举拿下应天府。经过两人多次的里应外合,燕王朱棣最终顺利称帝,姚也在这次战役中名声大震。

2、辅佐朱棣之子,解决后顾之忧

靖难之役期间,姚广孝一直留在北平,除了给亲征前线的燕王传递军情策划,还担任了辅佐太子朱高炽的重任。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在姚的协助下,他成功抵挡李景隆的大军,坚守住北平。

战争结束后,明成祖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寺,关系愈加密切。功成名就的姚广孝本可以蓄发还俗,在仕途上走得更远。可是他拒绝了御赐的荣华富贵,仍然一如平常,居住在寺庙中,穿着僧衣,因而又被成为"锱衣宰相"。

虽然燕王凭借靖难之役成功登上权力最高位,成为一代帝王,但背后的姚广孝却饱受争议,甚至有人称他为"黑袍妖僧",有着黑化他的意味。但笔者认为这从侧面反映了他是个很厉害的僧人,而他的"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虽是出家的和尚,却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身在寺庙,心在朝堂,给了燕王朱棣造反的决心,敢于打破世俗常规,这在清心寡欲的僧人当中,实属奇特。

2、不仅是明朝有名的政治家,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功不可没。他先后担任《永乐大典》及《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纂官,同时整理了《道余录》,为佛教史上大事件。病逝后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并由皇上亲自题写神道碑铭,这在明史上是唯一一人,再次印证了他的传奇一生。

3、实现抱负后依然坚守初心,也许是悟透帝王之术,深知伴君如伴虎,看似淡泊名利,不求富贵,实则懂得明哲保身,适度的远离朝堂,让自己免遭权力的斗争和帝王的猜忌,所谓大智慧者,估计说的就是姚广孝这类历史人物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佛慈制药:公司目前已在兰州市投...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在健康茶饮市场方面,公司和全球各家奶茶店有合作关系吗?有...
原创 王...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在他辉煌的战功背后,隐藏着一个让秦始皇心疼而又无奈的秘密——一个“恶...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这是林徽因的父...
原创 为... 我国古代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制度,就是科举考试制度,它始于隋朝。有了这个制度,做官不再是被推荐或者家族传...
原创 清...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的过程充满曲折和悲情。在晚清时期,实际上的统治者是慈禧,她...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创立了不同的学派,培养了众多的门徒,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原创 宋... 公元976年10月20日,赵匡胤被发现于万岁殿内离奇猝死,一天之后,赵光义在没有任何文字遗诏的前提下...
原创 为... 宋朝曾有两次结盟灭敌的尝试,却在这两次行动中引火烧身,导致最终被对方所灭。 第一次是金国和北宋的“...
历史上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的三位... 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能够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的将领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三位这样的名将——王翦...
原创 刘...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于华夏大地,并相互争斗的历史刻画的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