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习近平回信勉励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
近代以来,一大批宁波人走出宁波、重工兴商,逐渐形成了心系祖国、步履四海的商人群体,涌现出包玉刚、邵逸夫等爱国爱乡知名人士,被称为“宁波帮”。1984年,邓小平同志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多次对“宁波帮”人士表示关心并寄予殷切期望,指出“宁波人亦文亦武 , 文是院士 , 武是商家 , 文武相济 , 大事必成”。
何为“宁波帮”?如何深化“宁波帮”研究?本报特编发一组由宁波市文史研究馆《宁波文史》组织的学者文章,以飨读者。
宁波帮博物馆
“宁波帮”以“无宁不成市”的盛名鸣于时代, 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贡献卓著,影响深远,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备受各方关注。1916 年,应邀到宁波访问的孙中山就对“宁波帮”的经商才能大加赞赏,称赞其“其能力之大, 固可首屈一指 者也”。1949 年 5 月,解放战争渡江战役的炮火已隆隆响彻大江南北时, 毛泽东在5月6 日发给三野七兵团的《占领吴淞嘉兴等地应注意的问题》电报中说:“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在占领绍兴、宁波等处时,要注意保护宁波帮大中小资本家的房屋财产,以利我们拉住这些资本家在上海与我们合作。”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侨务工作的拨乱反正中,邓小平对“海外关系复杂论”一说批评道:“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邓小平以政治家的远见预见到海内外宁波籍人士对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和促进作用,他曾说:“宁波优势有两个,一是宁波港,一是‘宁波帮’。”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邓小平已与当代“宁波帮”的杰出代表、“世界船王”包玉刚诚挚相交,建立了深厚友谊。1978 年10 月,包玉刚应邀在“文革”后第一次到内地访问,亲眼目睹了中华大地的新变化,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表示,“我是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应该为中国做点事”。此后,包玉刚频频往返内地与香港之间,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建言献策,特别是发挥自身所长,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中国造船工业走向世界的“桥梁”。1980年3月,包玉刚应邀到北京商谈造船及其他合作事宜,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与包玉刚这样的“资本家”合作。随着包玉刚在内地订购船只的建成下水,在世界范围内航行,这实际上起到了“活广告”的作用,为中国造船工业在世界市场中闯出了一条新路。
1981年夏,邓小平会见了时任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名誉主席包兆龙和包玉刚, 邓小平亲切地握着他们的手, 热情地表示,“我们早就应该见面了”。以后,包玉刚几乎年年都受到邓小平的接见,成为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受到邓小平接见次数最多的人。1982年,包玉刚在北京捐赠 1000 万美元建造兆龙饭店,这是当时中国大陆第一家以人名命名的涉外旅游饭店, 引起了各方的争议, 出现了诸如“给资本 家树碑立传”“是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等议论。邓小平不仅始终关心着饭店的建设过程,还欣然亲笔题写了店名,并且在三年后出席了兆龙饭店的开业典礼。1985年,邓小平又为包玉刚捐资创办的宁波大学题写了校名。邓小平的种种“破例之举”,不仅是对包玉刚爱国爱乡义举的热情赞赏和大力支持,也是以超凡的勇气对陈旧观念的大胆突破, 更是一种“象征”,一个“信号”,向海内外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中国投资,参与建设。”一般而言,“宁波帮”即指“宁波商帮”,其以商而兴,以商致富。而邓小平所言的“宁波帮”则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宁波商帮”,而是包含了所有在海内外发展、业有所成的宁波籍人士。就此,“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可以理解为,“把全世界一切爱国力量动员起来建设中国”。
1984 年8 月,北戴河,邓小平听取了谷牧关于宁波开放工作的情况汇报后,做出了一个对宁波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如慈母对远方游子的深情呼唤,在海外“宁波帮”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就在次年,“宁波帮”人士向宁波捐赠达5700万元,是前一年的37 倍。从1984年至今,海内外“宁波帮”在甬投资设立或由其引进的外资企业达 9626 家,总投资 1256.7 亿美元。
时至今日,至少有 40 多万甬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不少人是著名的工商实业家、社会名流, “宁波帮”以纵横世界的壮心气概, 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勇气, 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者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作者:
文:李瑊 图:宁波帮博物馆官网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