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条绳,这是不少人对明朝起点和终点的调侃,明太祖朱元璋从无名乞丐成为开国皇帝,于公元1368年创立大明王朝,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之上,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明朝国祚276年,国运盛衰起落频繁,期间多少中兴之主、天降能人为明朝再续基业,可转眼又被昏君败光,最为后人诟病的就是“瓦剌留学生”、“土木堡战神”朱祁镇。
他复辟后为保自身正统地位,听信奸臣,冤斩了为大明续命两百年的于谦,在三年后才明白这根本就是个一戳就破的骗局。
一、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如何用一场指挥打断明朝国运,凭借土木堡之变一战“封神”?朱元璋知道了怕是得气得直接掀翻棺材盖。
公元1449年7月,明朝北方边境最大的敌人瓦剌先发制人,整合高机动性的骑兵精锐,在首领也先的率领下整合了四支大军,从辽东、宣城、甘州进犯明境,也先则领军直攻大同,大同守军不敌瓦剌,将军吴浩战死殉国,也先拿下大同,此时的瓦剌离明朝国都京城不过300公里。
大同失守的消息很快传到京城。朱祁镇召集大臣上朝商议,但满朝文武大都默不作声,少有人主动出来主持局面。朱祁镇未登基皇位之前是唯一的皇储,其父朱瞻基对其寄予厚望,在朱祁镇身上花费了不少心血,朱祁镇此时刚到弱冠之年,年轻气盛,一直想像朱棣、朱瞻基那样成为一个军功皇帝。
朱棣图片来源网络
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区区瓦剌根本不是我大明的对手,再加上宦官王振在一旁吹捧鼓动,朱祁镇亲征的念头愈发强劲,龙袖一挥,对着朝臣大声宣布:“我看瓦剌小丑,等我大明王朝出兵,他们才知道什么是王者之师,不破瓦剌,耻于坐次皇位!”
君意已决,臣子的劝诫都成了朱祁镇的耳旁风。
7月中旬,朱祁镇在2天内点了20万明军精锐,浩浩荡荡的向着瓦剌进发。
临行之前,朱祁镇将国家交给了弟弟朱祁钰代理,时任兵部尚书的邝埜深知此次行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兵马出动太快,后勤粮草准备不充分!邝埜恐自身不测,将保卫京师的重任托付给了于谦。
在出京师西行途中,一路狂风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士兵饥饿交加,士气不振,尸横遍野的战场痕迹让随军大臣意识到此站凶多吉少,纷纷劝谏朱祁镇回京,将战场交给武将即可,可朱祁镇只听信王振执意西行。
8月初,朱祁镇和军队到达大同,各路军报直送朱祁镇手中,称瓦剌已突破长城防线,正欲切断亲征军的后路,毫无领军作战经验的朱祁镇害怕了,认识到瓦剌根本不是他想象中那么好捏的软柿子。
朱祁镇只好决定退兵,退兵的路有两条,一条南下经过紫荆州返回京师,一条直接原路返回,大同副总兵郭登为保朱祁镇安全,根据战场形势提议南下返回。
可王振虚荣心作祟,为了显摆自己的家乡蔚州,顺势提议南下,就这样,朱祁镇便南下前往紫荆州,可行至一半,王振又担忧行军部队摧毁了家乡庄稼,朝廷不给赔偿,又提议朱祁镇原路撤军,朱祁镇唯这位从小服侍自己的贴身太监马首是瞻,立即调转部队往北走。
8月10日,朱祁镇行军到达宣府,被瓦剌追兵围堵,朱祁镇派吴克忠、吴克群领兵断后,吴氏兄弟双双战死,又派朱勇带4万大军拦截,结果全军覆没。
朱祁镇不听武将谏言往居庸关撤退,自己选择了高耸林立、缺少水源的土木堡,直接在此地宿营,邝埜认为土木堡是个死地,敌军一旦围攻,行军部队插翅难逃,应该继续撤退,可遭到王振的破口大骂,斩首威胁。
结果次日,瓦剌追兵已到,掐断了朱祁镇行军的唯一水源,首领也先假意投降,引得行军部队撤出阵地,待部队行至山间小路首尾不能兼顾时,猛然进攻,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没有粮草补给的行军部队饥饿无比,毫无招架,四处逃窜。
护卫将军樊忠力竭战死,朱祁镇见没人保护,突围无望,直接下马,就地待缚。
至此,土木堡一役,明军精锐,京师三营溃败,侍郎丁铉王永等五十二将皆战死,明朝将士三代根基全军覆没,天子朱祁镇成为俘虏,瓦剌大军直逼京师。
二、京师保卫战
朱祁镇被俘,明军大败的消息很快传至京师,朝廷上人心惶惶,害怕明朝重蹈南宋的末路。
“天象示警,这是天意”、“速速南迁,以避祸事”等逃避借口层出不穷,大臣分为南迁派和主战派,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混乱不堪之际,“主张南迁者,可斩”,坚定又洪亮的一声瞬间镇住了场面,于谦站了出来,对着皇太后和满朝文武斩钉截铁:“我大明不是南宋,兵部的眼里没有和字!”
最后,于谦说服皇太后,以城破殉国起誓,保卫京师。
于谦图片来源网络
土木堡战败后,京师没有精锐,只剩下逃回来的残军和一些二流部队,这样的防御在瓦剌大军面前如同薄纸。
于谦冷静分析明朝军队分布,从周边调遣了河南备操军、南京和山东的备倭军,甚至所有运粮军,并命令所有大军在汇集京师的途中路经通州,单兵各自从粮仓中自取口粮,确保了十万大军的后备口粮。
1949年10月,也先率领瓦剌大军进取京师,兵临城下,以送还朱祁镇为名与朝廷谈判,绑着朱祁镇这个香饽饽向明朝漫天要价。
于谦在朝堂上呼吁,提出了“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与朝臣商议,确定拥立朱祁钰为新皇。
就这样,瓦剌将朱祁镇当做政治工具挖空明朝的计谋不攻自破。朱祁镇在敌营听到拥立新皇的消息,自己已被封为无用的太上皇,对于谦的排斥、厌恶从此刻在朱祁镇心中迸发。
谈判无果,战争一触即发,也先率先锋部队向城门前进,可惜于谦早已在京师九个城门都埋伏了神机营,也先低估了京师的战力,先锋部队在神机营的奇袭中全军覆没,自己的弟弟也被击毙,主力部队也在安定门外被石亨和石彪夹击。
也先率残余瓦剌向漠北撤退,京师保卫战胜利,大明赢了,于谦保住了京师,他本应该是被大明百姓爱戴、被大明王朝尊崇的英雄,可是,八年后,他却被朱祁镇定为反贼,被斩于京师崇文门,死在了那个他亲手捍卫过的城门。
三、南宫复辟
京师保卫战胜利后,于谦与瓦剌义和,约定两国停战,恢复与瓦剌的朝贡关系,瓦剌首领释放了朱祁镇。
当时的皇帝朱祁钰废除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并把朱祁镇关进南宫。
1457年,朱祁钰病重,膝下无子,武将石亨为了自己的利益,看准时机与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联合商议,恢复朱祁镇的皇位。
正月十六的夜晚,石亨率领自己的军队,拿着钥匙直接打开城门,与徐有贞和其同党王骥、张鞁的军队汇合,长驱直入,当着守军的面去向南宫,撞破南宫大门,伏在朱祁镇面前,直呼万岁。
此时担任兵部侍郎的于谦,他早就知道了消息,是唯一有能力出军镇压石亨、徐有贞的人,可他没有出兵,默许了这次夺门之变,他认可朱祁镇的正统血脉,朱祁钰驾崩无子,只有朱祁镇复辟,大明王朝才能免于皇位争夺之乱。
于谦被杀,史载,天下冤之。
朱祁镇复辟后,朝中文臣和勋贵的平衡被打破,文臣一家独大,宦官只手遮天,清廉正直的兵部侍郎于谦在他们眼里就是眼中钉,肉中刺。
徐有贞向朱祁镇进言杀了于谦,朱祁镇没有回答,可徐有贞又说:“不杀于谦,南宫之变师出无名!”朱祁镇信了。
于谦入狱,只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诗。
1457年2月16,于谦被锦衣卫抄家,只抄出来一把朱祁钰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一件蓝色朝服,正午,于谦被刽子手斩首,京师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三年后,一直致力于为于谦平反的吏部尚书李贤跪在朱祁镇面前声泪俱下:“皇上,你被骗惨了啊!”
朱祁镇终于明白,就算没有夺门之变,朱祁钰无子,皇位也是他的,没有于谦的默许,那现在那个反贼可能是他自己,于谦之所以没有违抗他的死令,是他想用自己换来大明的安定。
于谦的死,从他选择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人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混沌的官场容不下他,要了他的命的,是他的心怀天下、心怀大明,可他没有后悔,他认为值得,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