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中,我们都耳熟能详诸葛亮这位谋士之才。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曾亲临战场却能左右天下大势,成为刘备的得力谋士。然而,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一直以蜀汉之臣尽忠职守。可惜,后主刘禅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最终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享年54岁。
有一个传说在民间流传,说诸葛亮的寿命远远不止54岁。相传诸葛亮的阳寿原本应该是70岁,但因为他一生放了五次火,其中一次大火让他的寿命减少了16年。这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为什么诸葛亮放火会减寿呢?
诸葛亮从出山到病逝的过程中共放了五次大火,分别是博望坡、新野、赤壁、藤甲、上方谷。这五次大火对抗的都是曹操的军队,每一次都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在博望坡,他对阵的是曹营名将夏侯惇,使其吃尽苦头;在新野,他用一场大火让将帅之才的曹仁无可奈何,最终败退;而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以火攻的手段,虽然有周瑜的协助,但在演义中仍然起到了关键作用,毕竟东风是由诸葛亮借来的。最后一次大火是在火烧上方谷,虽然最终被大雨化解,但仍让诸葛亮功亏一篑。
在这五次大火中,根据地点我们也能知道诸葛亮分别对阵的是夏侯惇、曹仁、曹操、藤甲兵。演义中刘备阵营与曹操阵营的角逐被塑造成仁义对奸雄的斗争,刘备是正义的象征,而曹操则是乱世的奸雄。诸葛亮与孙权共同将曹操定义为汉贼。在演义中,刘备阵营与曹操的军队无疑是正邪之争,而诸葛亮以火攻之术并不算过分,毕竟双方都以取得胜利为首要目标,手段的对错相对次要。
然而,有一次大火却让诸葛亮减寿。那就是在南征孟获的时候,他用火攻对阵的是藤甲兵。尽管藤甲兵与曹操的兵士不同,但诸葛亮以火攻将他们置于死地,与曹操的手下兵士有本质的不同。这一次的火攻是在演义中被定义为残忍的一击,因为满山藤甲兵无法生还。诸葛亮对此深感内疚,但他为了汉室基业,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只能硬着头皮下狠手。
正史中,诸葛亮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与演义中的火攻无关。但在演义中,这个故事成为一种传说,为了正义而不惜付出的代价。这样的故事或许只是为了突显诸葛亮为了国家大业所付出的牺牲。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五次大火在演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中一次却让他减寿。这种减寿并非因为火攻的手段不当,而是因为这场火攻的牺牲太过巨大。在为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下,诸葛亮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但这也让他的寿命缩短了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