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学教育始祖是谁?汉朝政绩排名第一的是谁?著名的游侠又有谁?
创始人
2025-07-10 21:02:38
0

循吏传

《汉书·循吏传》共一卷,记载六位循吏,本书选取文翁、黄霸为代表。

公学始祖文翁

文翁(公元前187—公元前110年),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合肥市庐江县)人,在《循吏传》中排名第一。

文翁年轻时爱好学习,精通《春秋》,在郡县担任小吏,后来通过察举得到提拔。

汉景帝时,文翁担任蜀郡(今四川省)太守,发现蜀地民风粗鲁,想施以教化,于是决定从当地教育入手。他亲自选拔了十几个聪明有才华的小吏,把他们送去京城学习法规和礼仪。这些人学成归来后,他安排他们担任要职,逐步提拔重用。

文翁又在成都(今成都市)兴办官学,招来许多年轻学生。对于贫困的学生,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成绩好的学生,派他们去郡县做官,成绩稍次的学生,派他们去主管教化。文翁经常挑选一些学生跟随在自己身边,四处传布教令,教化民风,出入官府。

当地人看到后,觉得这是很光荣的事,争相成为学校的学生,有钱人甚至不惜花钱来取得入学名额。经过文翁的教化,蜀地的风气得到很大提升。

此后,更多蜀人主动前往京城求学,人数规模跟齐鲁之地相当。后来,汉武帝即位,正式下令全国各地设置官学,负责培养人才,文翁便是这一措施的开创者。

因为文翁是第一个在地方开办官学的人,后世把他尊为“公学始祖”。

文翁在蜀地去世,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修建祠堂,每逢节日都要祭拜他。巴蜀地区爱好文雅的风气,与文翁的教化有直接关联。

政绩第一黄霸

黄霸(公元前130—公元前51年),字次公,淮阳郡阳夏县(今周口市太康县)人,西汉名臣。

黄霸年轻时有大志向,研习法律,因为喜欢做官,在汉武帝晚年捐了一个官职,负责管理郡县的钱粮进出。黄霸公正无私,管理得当,没有瞒报贪污,因此被提拔。

后来,黄霸因为清正廉洁,被举荐担任河南郡(今洛阳市一带)郡守的副手。他精通法律,善于观察,为人温和善良,与百姓相处得很好。他处理大小事情都合乎法度,众人十分信服。

汉昭帝即位后,霍光辅政,继续沿用汉武帝时期的严刑峻法,全国各地都崇尚严酷刑罚,只有黄霸坚持以宽厚的政策待民,获得很好的名声。汉宣帝继位,听说黄霸执法公平,让他担任廷尉正,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黄霸不负信任,解决了许多疑难案件,人人都觉得处理妥当。

后来,黄霸因为政绩卓著,被派去颍川郡担任太守。他挑选品行好的官吏,四处宣布皇上的诏令,让百姓们都知道皇上的德政。他又制定教令,带领百姓们致力农桑,种植树木,喂养牲畜。黄霸凡事亲力亲为,对每件事都很熟悉,比如哪里的树适合做棺材,哪个驿馆饲养的猪可以用来祭祀,都了若指掌,众人十分佩服。

有一回,一个地方官吏上了年纪,耳朵不好使,有人提议让他告老回乡,黄霸说:“这个人很廉洁,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行动,就算耳朵不好使,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询问他理由,黄霸说:“频繁更换地方长官,辞旧迎新的费用以及奸猾小吏乘机销毁账本、盗窃财物,于公于私支出都很大,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落到百姓身上,新换的官吏未必贤德,可能还不如前任,白白增加了混乱。”

在黄霸的治理下,颍川郡的奸邪之徒越来越少,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足,户口每年都增加,政绩全国第一。宣帝大加赞赏,任命黄霸担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后来又让他担任丞相,还封他为侯。遗憾的是,黄霸善于治民,却不善于为相,在丞相任上声誉反而下降了。

公元前51年,黄霸去世,终年八十岁。自汉朝建立开始,大家说起管理百姓的官员,黄霸的政绩一直排在第一位。

游侠传

游侠,是指性格豪爽、喜欢交游、轻生重义,能排难解纷的人。游侠普遍来自社会下层,行侠仗义,视法律为无物。《史记》也有《游侠列传》,司马迁对他们表示了同情,而班固的《汉书》认为他们罪不容诛。《汉书·游侠传》共一卷,记载了西汉七位游侠的事迹,本书选取朱家、郭解为代表。

淡泊侠士朱家

朱家(生卒年不详),鲁国人,秦汉之交著名的游侠。

朱家与汉高祖生活在同一时代,鲁国是孔子的故乡,很崇尚儒家思想,但朱家却以侠义闻名。

朱家并不富有,衣裳破烂,每顿饭只有一样菜,但他经常救人于危急之中,而不顾自己的私事。被他救助的侠客豪士有上百人,普通人更是不计其数,但他从不自我夸耀,对于帮助过的人,甚至不愿再次碰到他们。

季布原是楚霸王项羽手下的大将,曾经多次羞辱汉高祖。等到高祖称帝,重金悬赏季布,宣称谁敢窝藏他,要灭三族。季布剃去头发,改头换面到朱家家里当奴隶,朱家知道他就是季布,但没有拆穿他。

为了让季布彻底安全,朱家前往洛阳,游说高祖的近臣说:“季布有什么过错呢?各为其主而已,难道只要是项羽的手下,都要杀掉吗?陛下刚刚取得天下,竟为了一己私仇抓捕仇人,心胸未免太狭窄了。万一季布逃到匈奴,或者南越国,岂不是更糟糕的结局!”近臣将他的话说给高祖听,高祖便赦免了季布。季布想当面感谢朱家,但朱家不再与他相见。

朱家的义举让他名声大振,关东地区的人都想与他结交。朱家因为帮助他人,时有违反朝廷法令的举动,但司马迁说:“朱家的行为符合道义,廉洁谦逊,值得被称赞。”

班固则认为,游侠凭借名声聚集徒众,意志所趋,徒众们纷纷效仿,影响力超越官府,权力比地方长官还大,所以将他们视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亡命侠客郭解

郭解(生卒年不详),字翁伯,河内郡轵(zhǐ)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人,西汉游侠。

郭解年少时凶狠残暴,稍有不如意就杀人,经常帮助亡命之徒藏身,还私铸钱币,掘人坟墓,犯下不少过错。虽然他的劣迹数不胜数,但是因为运气很好,每次他都能脱身。

郭解长大以后,慢慢开始悔过,约束自己的行为,乐善好施,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慢慢地,有许多人仰慕他,暗中帮助他,但不让他知道。

有一回,郭解姐姐的儿子强灌别人喝酒,双方发生争执,那人一怒之下杀了他。郭解派人暗中打探凶手的下落,凶手走投无路,便自己来找郭解详细说了事情的经过。郭解听完后说:“你杀了我的外甥是对的,我的外甥不对。”于是让凶手走了。众人听说后,都称赞郭解仁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将各郡的富人、豪强迁到自己的陵寝地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境内)居住。郭解不是富人,不符合迁移标准,但被列进了迁移名单。

后来,大将军卫青帮他向武帝求情,武帝说:“一个普通百姓能让大将军替他说话,还能叫贫穷吗?”于是,郭解动身迁往茂陵,临行时人们送来的财物有千万之多。

郭解的侄子知道有人故意将他列入迁移名单,就把这个人杀了,这个人的家人去告状,结果告状的人也被杀了。这件事惊动了武帝,他下令抓捕郭解,郭解四处逃亡。

很久之后,郭解被抓。他的门客盛赞郭解贤能,一个儒生说:“郭解藏奸犯盗,触犯公法,怎么能说他是贤人呢?”

郭解的门客非常生气,把这个儒生给杀了,还割了他的舌头。郭解不知道此事,官员调查了很久,也没找到凶手,于是上报朝廷。

当时,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郭解身为一介布衣,到处结党,有人因为小事替他杀人,他居然不知道,这个罪,比他自己动手杀人还要大,应按大逆不道之罪处置。”最后,郭解全家被处斩。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三册《汉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慈禧】第一位是晚清实际统治者慈禧,她进宫的时候原先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最终却成为手握大权的太后,也...
原创 老... 大家都熟悉“龟”这个寓意长寿的象征,而在古代,龟甲更是用于占卜的工具,流传着“千年王八万年龟”的古训...
原创 曾... 《采访曾国藩》系列之十六(原创稿件,拒绝转载) 曾国藩看似谨慎胆小,其实他的骨子里充满了赌徒心理。从...
原创 家... #优质作者榜#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她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提倡女权女...
原创 清... 清代名声最臭的状元,去世后皇帝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在清代,状元们共计114位,若探询其中哪...
原创 溥...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讲“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皇帝毕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着最基本的...
原创 朱... 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奠基者,作为一位开国皇帝,他的统治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然而,朱元璋不仅在历史中留下...
原创 宋... 《春秋左传正义》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自古至今,人们在任何场合都无比...
闽西历史人物研究【46】王阳明... 闽西历史人物研究 系列报道 【编者按】龙岩历史悠久,秀气钟灵,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唐置汀州以来,历代...
原创 白... 杀神白起被秦昭襄王嬴稷赐死,一代名将不得善终。从表面上看是秦昭襄王容不下白起,因为他的军功已经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