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且战功赫赫,可为何始终没有被封侯呢
创始人
2025-07-10 17:02:51
0

#深度好文计划#

“拜将封侯”,是驰骋沙场的勇士们梦寐以求的。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李广的战将,他因英勇善战,并且战功赫赫,号称“飞将军”,可是却始终没有被封侯,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让他不得志呢?请听如下话题:

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且战功赫赫,可为何始终没有被封侯呢?

一.匈奴畏服、士兵拥戴的“飞将军”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广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熟习射箭。汉文帝时,李广就在边境作战中以猛勇善射,立下功劳,被封为郎。后成为文帝打猎的侍从,多次格杀猛兽,很得赏识。文帝曾惋惜地说:“可惜李广生不逢时,若是在汉高祖时,岂止做一个万户侯!”

汉景帝时,李广又升为骑郎将,他在周亚夫军中,击吴楚叛变,得显身手,被拜为上谷太守。后来又相继为上郡太守、陇西太守、北地太守、雁门太守、云中太守,都是西北边境地带,与匈奴多次交战,成为闻名的战将。号称“飞将军”,匈奴军队见了他就害怕。

李广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

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在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如果见到水与食,往往是士兵不全喝到水,他就不近水边;若士兵没有全吃遍,他就不尝饭食。并且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们甘愿为他出生入死地卖命。

司马迁称赞李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寓意为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

二.据易理分析李广未封侯原因

故事讲到这里,肯定有读者会问:李广不仅屡立战功,还深受士兵爱戴,为何始终没有被封侯呢?下面根据易理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易经《大蓄卦》六三爻辞:“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的前半句“良马逐,利艰贞”是说良马善于奔驰、狂野、追赶是好事,如果在知难而进的同时,又能控制自己、适时知止,才是吉利的。

后半句的“曰闲舆卫,利有攸往”是告诫人们:平时就要练好驾车的本领,不要一等到用时就“舆说輹”,这样才利于有所行动。此爻比喻能力高强的人才,如果轻躁无忌,往往会遭到灾难的。我们的故事主角李广,就是很好的例证,下面请看他的表现:

三.李广艺高不得志,及其原因探讨

汉武帝时,听说李广是名将,就让他做了未央宫的卫尉。不久,匈奴进犯雁门,汉武帝任命李广为将军带兵前去防御,但给李广的军队很少。

匈奴单于听说李广来了,调集了所有大军来到,单于敬佩李广的武艺,下令只准生擒李广,否则格杀勿论。李广寡不敌众,受伤后成了俘虏。李广假装伤重,不时观察敌情,瞅见一匈奴士兵骑着一匹好马,他突然跳上马背,这才死里逃生。

回来后,李广因战败被废为庶人。没两年,匈奴又大举入侵辽西,辽西太守被杀,将军韩安国大败,全国震动。这时,武帝又想到李广,请他出来任右北平太守,去抵抗匈奴。

李广欣然受命,但提出一个条件要霸陵尉与他一同前往。霸陵尉一到李广的军中,李广就将他杀掉了。原来,李广废为庶人时,违反夜行的规定,受到霸陵尉的处罚,由此怀恨在心。可见李广的心胸狭窄。

李广杀人后,上书请罪,武帝在用人之际,只好不了了之,还讲一通对李广的殷切期望。听说李广来到边境,匈奴再也不敢进攻了,只是偷偷派人经常探听军情,一直到李广离开。李广年纪老了,仍壮心不已。武帝令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出战,终于被同意了。不料,李广这次出征竟迷失道路,而贻误军机,李广害怕受刀笔吏的侮辱,就自杀身亡了。

回顾与李广一道抗击匈奴的许多低级军官,战功没有李广多,武艺也无李广好,却有十多人封侯做大官,李广一生连九卿也未做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他的性格不健全是主要原因之一,除了上述他因心胸狭窄,利用权力报私仇杀害霸陵尉而外,他还曾经残忍地屠杀过降兵。

不过李广对此事非常后悔,他曾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当时的星象家王朔断言:“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由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李广性格刚烈、敢说敢做,但也确实心胸狭隘,缺乏大将风范。这种性格反映到带兵打仗上,就是他所带的部队往往都缺乏管束,李广对部下的行军、宿营、造饭、训练等没有什么硬性要求,采取的是“放羊式”管理,这和当时的名将卫青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见,李广纵然勇冠三军、万夫莫敌,但他在为人处世、治军、作战等方面却着实有着不少硬伤。所以,性格决定命运。这位戎马一生的“飞将军”,其人生或许只能迎来一个悲壮的结局。得其时却不得其命、遇其主却不遇其势,这恐怕也是无数后人对其且敬且怜之的原因吧!

四.人生启示

在人类历史上,常有一些人才,他们表面上看是为将相之才,也立下了许多功劳,但却总不能施展抱负,得到公正的待遇。李广正是其中之一。这种现象正如《大蓄卦》六三爻辞中所说:他们都是不可多得的良马,但不明舆卫之仪。

所以,他们虽才高八斗,勇过万人,立下丰功伟绩,也会因所谓轻躁,而落得个不应有的可悲、可叹的结局。本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那些有才干的人,必要由此吸取教训,千万不要犯“良马逐”的过失,只有才干,不明世态炎凉、政治权诈,李广的悲剧就会重演。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佛慈制药:公司目前已在兰州市投...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在健康茶饮市场方面,公司和全球各家奶茶店有合作关系吗?有...
原创 王...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在他辉煌的战功背后,隐藏着一个让秦始皇心疼而又无奈的秘密——一个“恶...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这是林徽因的父...
原创 为... 我国古代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制度,就是科举考试制度,它始于隋朝。有了这个制度,做官不再是被推荐或者家族传...
原创 清...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的过程充满曲折和悲情。在晚清时期,实际上的统治者是慈禧,她...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创立了不同的学派,培养了众多的门徒,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原创 宋... 公元976年10月20日,赵匡胤被发现于万岁殿内离奇猝死,一天之后,赵光义在没有任何文字遗诏的前提下...
原创 为... 宋朝曾有两次结盟灭敌的尝试,却在这两次行动中引火烧身,导致最终被对方所灭。 第一次是金国和北宋的“...
历史上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的三位... 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能够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的将领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三位这样的名将——王翦...
原创 刘...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于华夏大地,并相互争斗的历史刻画的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