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致民不聊生,普通百姓家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因此,为了生存穷苦百姓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朝庭。后面虽然被各方诸侯联手镇压了下去,但整个东汉王朝也元气大伤。此时,农民起义也过渡到了天下诸侯的明争暗斗,最后,在诸侯们不断地征伐当中,形成了以孙刘曹为首的三分天下之势。
而曹操则是三分天下之中最强大的一方,他统一北方后就着手计划进攻南方从而一统九州。可笑的是,三分天下之一的刘备方面在此时却尚无一立足之地,但他却能在孙曹强大的压力下夺得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大家所熟知的那个智谋超群,天赋异禀的诸葛亮的帮助。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联合江东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彻底破灭了曹操天下一统的美好愿望。
赤壁之后,刘备占荆州夺西川,实现了蜀汉政权的确立。可让人奇怪的是,赤壁之战以后,我们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会发现在刘备的每一个重要战役中都很少再看到诸葛亮的身影?这又是为什么呢?诸葛亮可是刘备帐下的第一大军师,军师的作用必是在军中,可刘备之后的每次发动的大战都没有把这个大军师给带在身边为自己出谋献策。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我们都被赤壁之战或者说被小说演义给模糊了视线。实际上诸葛亮在当年赤壁之战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联吴合作,这才是诸葛亮在整个赤壁之战中关键所在,刘备用诸葛亮去游说东吴,也并不是为了让诸葛亮去帮助东吴怎么打赢战争,只是利用诸葛亮的智慧加深东吴唇亡齿寒的道理而已。纵观整个赤壁,压根只有周瑜一人在决定着战争的走向与成败,跟诸葛亮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就不难看出,刘备之所以能在两方强大的势力之下夺得自己的一片天地,完全是因为他能用人,而用人的本质并不是只用他的才能,而是知道什么样才能的人需要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将其的才能发挥到最高境界,这也是刘备用人的艺术。刘备深知诸葛亮之才只在政治而不在兵事,诸葛亮虽通兵事,但为人谨小慎微,这样的人打起仗人并定处处掣肘,须知战场之事风云莫测,稳扎稳打固然重要,但也很可能错失战机。
纵观诸葛亮一生,并无太多经典而精彩的战役,更别说以少胜多出其不意的奇谋妙策了。刘备看得很透彻,他深知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对于刘备的作用就好像荀彧对曹操的作用一样,在庙堂上是一等一的高手,对于政局的稳定他需要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打仗必要先治内,只有把内政修好,才有发动战争的本钱,而诸葛亮就是治理内政的超级天才,也正因诸葛亮高超的政治天赋,才保证了刘备每次战争的人源物资的供应,确保刘备大后方的绝对稳定。这样,刘备即使打败了也有后退之路,事实上也是如此。这才是刘备打仗从不带诸葛亮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