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囚犯秋后问斩前,在断头饭中,为何要放上一块腥臭了的肉?
创始人
2025-07-10 23:02:18
0

在西汉时期,西汉大学者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说法。在后来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独尊儒术”,在后来的历朝历代儒家学说也成为统治思想,被各朝各代被实行。在“天人感应”的说法中,国家的各项礼仪活动,都要遵循四时的要求。

在犯了死刑的罪犯身上,就有“秋后问斩”的制度,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何会实行“秋后问斩”的制度呢?根据儒家学说,春天代表了万物复苏,夏天代表了万物生机勃勃,秋天则是万物凋零的时刻,冬天则是万物孕育生命的时刻。在古代统治者心目中,儒家学说对应的“天人感应”,意味着秋天是终结罪大恶极者最好的季节,因此“秋后问斩”的制度开始在各朝各代实行起来。

对于“秋后问斩”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古代统治者比较仁厚,他们也怕出现冤假错案,因此对于死刑犯,都处以“秋后问斩”,如果犯人真有冤情,他的家人还可以替他伸冤,也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秋后问斩”的制度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实行,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对于犯下死刑的罪犯,都判处他们第二年秋天问斩,原因也是为了避免冤假错案。在古代侦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出现冤假错案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因此楚庄王为了避免冤假错案出现的可能,实行了“秋后问斩”的制度。楚庄王不愧为为春秋五霸主之一,他率先实行“秋后问斩”的制度,体现了他的仁心。

在犯人问斩前,各朝各代都有给犯人“断头饭”的习惯,这些犯人罪大恶极,但是出于人文关怀,在这些犯人被处斩前,各朝各代还是给死囚们一顿丰盛的“断头饭”,让他们享受世间最后的美好。各朝各代对断头饭的规定不同,在最富庶的宋代,直接规定“断头饭”的食材不能少于五千文,可见是一顿丰盛大餐了。

而一些朝代的断头饭中,还有加料,那就是一块腥臭的肉,为何在一顿美味的饭中,要放入一块难以下咽的臭肉呢?原来,古代人都比较迷信,在传说中死去的人,要喝了孟婆的孟婆汤,走过奈何桥,才能重新轮回转世,而在奈何桥有一条恶犬,每个过奈何桥的逝者,如果不给恶犬吃臭肉,就会被恶犬吃掉,无法轮回转世。因此在死囚的断头饭中,狱囚会加入一块腥臭的肉,就是死囚带给那条恶犬的。当时的死囚们看到饭菜里的腥臭肉,都会感激涕零,下跪跪拜狱卒们,可见古代封建思想对人的影响。

断头饭体现了古代的人文关怀,一块腥臭肉让死囚们心理放松,安然接受了命运的裁决,事物的存在可能我们当代人无法理解,但是它总是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比如这块腥臭的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马... 猪嘴岭——兰州东面的一个几十户农家的小村。十九兵团指挥部就设在一家黄土泥墙围起的普通农家里。 彭德怀...
原创 古...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由水构成的。可以说我们人类生活离不开水,在当今社会中,面对地区大规模...
原创 如... 假如不是碰到风清扬令狐冲也就是一个莫大。 莫大,衡山派的掌门人,那个曾在嵩山大会上看大嵩阳手费彬不...
原创 “... 华太师出品,必属精品,欢迎关注。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挥师南下,反抗建文帝朱允文的削藩措施,史称...
原创 赵...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国家前行的道路。赵克石与朱文泉,这两位南京军区的高级...
原创 中... 近代中国经历了不少战争,这些战争都给中国的后续发展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中国没...
原创 藏... 在四川的某个小镇上,周先生拥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家族传奇,这份传承以一枚中华民国双旗币当十铜元为载体,静...
原创 《... 《白眉大侠》人物非常终终局怎样? 《白眉大侠》由单田芳凭据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清末古代文学作...
原创 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见证了一系列杰出的人物,其中一些更被视为圣人级别的存在。作为唯一现存的...
古代三大政权之后 赵、刘、朱族... 云石赵公祠 南越国开国武帝赵佗像 南汉的建立者刘龑 龙岗村朱家宗祠 明太祖朱元璋像 赵佗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