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中将王必成前往301医院看望了身体状况不佳的老首长粟裕,并对他说,有件重要的事需要尽快完成。王必成十分关心,担忧粟裕可能会因健康原因忘记那件事。
遗憾的是,粟裕最终未能完成这件事。那究竟是什么事呢?
粟裕手下的三位部将中,包括叶飞、王必成和早逝的陶勇。陶勇的早逝让粟裕感到非常痛心。叶飞晚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升至副国级。王必成与粟裕之间的战友情谊尤为深厚。
王必成,湖北麻城人,虽少时未多涉学问,但天资聪颖,擅长作战指挥,人称“王老虎”。在莱芜战役及孟良崮战役中均有杰出表现。
特别是在孟良崮战役前,粟裕曾特意叮嘱,千万不可忘记王必成。因为王必成指挥的第六纵队与张灵甫率领的74师有深仇大恨。若不报此仇,六纵的将士心难平。
王必成最终率领第六纵队在孟良崮成功击毙张灵甫,为当年的仇恨画上了句号。作为一位老首长,粟裕对王必成颇为照顾,而王必成对粟裕终身尊重。
在他留下的回忆录中,王必成常提及粟裕同志,对粟裕的指挥才能给予高度评价。
王必成不仅战功显赫,亦具远见。他曾建议叶飞编写回忆录,记录真实历史,传之后世,以防止历史被误解或曲解。叶飞虽完成了回忆录,但遗憾的是,其中对粟裕的提及不多。
王必成同样关心粟裕回忆录的撰写进展。粟裕晚年有两个心愿:一是个人的平反问题,另一个则是完成回忆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粟裕并不愿意着手写回忆录。
由于涉及众多人和事,有些内容难以启齿,恐怕会得罪人。1976年,粟裕再次心肌梗塞发作,感觉生命垂危,觉得有责任将战争的经验传授给世人和后代。
于是,粟裕决定开始撰写回忆录。他写得非常认真,回忆录的前半部分异常详细。但到了80年代,粟裕的身体日渐衰弱,最糟糕的是他的记忆力和语言功能开始衰退。
写作和言语都变得困难。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粟裕依然坚持继续他的写作工作,并有一个专门的写作团队。1980年,粟裕对写作团队表示,回忆录的撰写已进行数年,已有所进展,希望能进一步加快步伐。
#深度好文计划#粟裕还提到,他每周可以详细谈一到两个战役,他来讲述,写作团队来撰写。不料,第二年粟裕再次住院,几乎住了一年,回忆录的写作因此再度延缓。
1981年11月5日下午,王必成再次来到301医院看望老首长。那时,王必成已离开地方大军区司令员职位,赴京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他非常关注粟裕回忆录的进展,希望粟裕能抓紧完成。粟裕告诉他,已经完成了关于睢杞战役的部分,还讲述了一些睢杞战役的细节。睢杞战役发生在河南睢县和杞县,是豫东战役的一部分。
粟裕的回忆录写到了1948年夏天,接下来将是备受期待的淮海战役。王必成表示,他已阅读了一些初稿,写得很好,其中有些情况连他当时也不知晓,是通过阅读回忆录才了解的。
粟裕后来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可以将睢杞战役章节的标题改为“睢杞战役的前前后后”,以包括更全面的情况。当回忆录出版时,这一章节被正式命名为“豫东战役”。
1984年2月5日,粟裕去世,他的回忆录未能涵盖淮海战役等最关键的内容,最终未完成。王必成的担忧不幸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