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唐朝强盛,宋朝富裕,是中华历史上璀璨辉煌的两大王朝。唐朝以其广袤的版图和无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而引人瞩目,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宋朝则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其富裕之程度更是在《清明上河图》中得以生动展示。然而,尽管唐宋两朝如此繁荣昌盛,却依旧在外交上采用和亲以及割地的手段来换取和平。对比之下,朝局相对混乱的明朝却从未采用这样的策略,这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所谓和亲,指的是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各个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和亲作为一种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自汉代兴起,历代几乎都有采用和亲来缓和边界矛盾的行为。汉初国力衰弱时期,汉朝采用和亲以与匈奴交好,换取发展的机会。而唐朝之和亲,则是在其强大之后,希望通过和亲来开拓疆域,笼络少数民族的首领。然而,在这一历史潮流中,明朝成为了一位特例。
明朝之所以不采用和亲,首先要看明朝的建立。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抗击元朝的统治,因此不愿以和亲的方式与同少数民族结盟,以免与自己早期的反元宣言相悖。明朝建立后,后代皇帝也以此为准则,坚守不轻易和亲的原则。其次,在明朝初期,其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成功推翻了蒙古铁骑的统治。这使得明朝对自身的军事实力有足够的信心,不愿轻易采用和亲的手段。第三,在明朝后期,国家开始进行闭关锁国,不需要过多与他国交往,也就没有了和亲的必要。最后,由于宋朝后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与胡人结婚是一种屈辱的观念,这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加了和亲的难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何谓赔款。国家间的赔偿是指战败国或发起国,因对战争造成的巨大损失承担责任,以钱款或实物支付给战胜国的一种行为。宋朝作为一个注重文化与文官的朝代,其军事能力逐渐走向历史新低,多年来战败居多。所谓的文官集团主和,希望以赔款来换取和平,因此宋朝成为割地赔款最频繁的朝代。而明朝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
明朝之所以不采取赔款,首先是因为明朝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其帝王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的信条,将死守江山作为帝王的标准。即便在战败的情况下,明朝也不愿采用立盟约赔款的方式,因为这与他们的立国信仰相悖。其次,明朝在国境线上进行了重修长城,偏居一隅,使得少数民族军队南攻变得更加困难。同时,明朝通过向周边民族赏赐的政策,有效地缓解了边疆问题,无需通过战争来换取好处。此外,战争对明朝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资源耗费,而且明朝不轻言败局,除非吞并明朝才可能达成与之的协议。这使得赔款在明朝的外交政策中变得毫无意义。
总的来说,尽管历代帝王都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准则,但这是否是一个好的外交政策,却存在着争议。从历史上看,和亲、赔款、割地等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国家的和平,但在长远发展中却可能削弱国家的实力。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