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毛主席的求学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让这个农村的孩子从此开始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不过,毛主席到这所小学读书的时候,是在1910年,他已经17岁了,按照现在来说,这个年龄都已经在上高中了,马上就要考大学了,而毛主席却才刚刚上小学。
那么,他之前在干什么呢?
毛主席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他的父亲毛贻昌是一个很有经商头脑的人,靠着稻米生意起家,很快就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所以,毛家的生活还是很宽裕的。
但是,毛贻昌的成功经验也让他相信,读书是没用的,做生意才是挣钱之道,所以,他就想让儿子也跟着他一起做生意,不想让儿子上学读书。
直到毛主席9岁那年,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父亲才答应让他去私塾读书,因为父亲也知道,会写字、会记账,对以后做生意也有好处。
毛主席上的第一家私塾,是离家不远的南岸私塾,私塾先生叫邹春培,成为毛主席的启蒙老师。
对这个学生,邹春培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聪明,学得快,很多东西一点就透,让老师都佩服,恨的则是他不守规矩,经常带着同学们出去捣乱,惹出了不少乱子。
在南岸私塾上了两年后,邹春培找到毛贻昌,说这个孩子学得太快,我已经没有东西能教他了,另请高明吧。
于是,1904年,11岁的毛主席又去了关公桥私塾,先生叫毛咏生,和毛贻昌是同族,也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
第二年,毛家的第三个儿子毛泽覃出生,需要有人照看,而且家里的生意越来越忙,毛贻昌就想让大儿子退学,回来帮忙。
但是,毛主席死活不愿意,求母亲出面,好说歹说,才让父亲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毛主席在这家私塾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就又去了离家更远的桥头湾私塾,先生叫周广希,比前两位先生的学问更大。
没过多久,周广希转去了钟家湾私塾,毛主席也想跟着一起去,这次,父亲不同意了,把他叫回家,不管他怎么抗争,都不让他再去上学了。
毛主席自己说服不了父亲,就去找来了一个人,谁呢?就是在毛氏家族很有名望的毛宇居。
毛贻昌对毛宇居还是很尊重的,毛宇居说的那些话也确实有道理,自己这些年做生意虽然还算不错,但遇上有学问的人,还是算不过人家,吃了不少哑巴亏,所以,要是儿子能学出大本事来,对家里的生意还是有好处的,于是,毛贻昌就同意了让儿子继续去读书。
这次,毛主席去了毛宇居的井湾里私塾,跟着毛宇居读书。1959年,毛主席回到老家后,还特地把毛宇居请去,让他坐在首席,对他非常尊敬。
但是,到了1907年,毛贻昌再次把儿子叫回家,而且,这次还想了一个“绝招”:给儿子娶了一个媳妇,让媳妇管教他。
这个媳妇名叫罗一秀,比毛主席大4岁,是个典型的农家女子,温柔善良,勤劳肯干,让毛家人都很满意。
但是,毛主席却死活不同意,他倒不是对罗一秀不满意,而是他想见识一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不想再跟父亲过一样的生活,所以,他不想这么早就结婚。
不过,父母之命毕竟是很难违抗的,毛主席只好跟罗一秀结了婚,但是,他拒绝跟她同房,也始终不肯承认这个媳妇。
转眼过去了两年,在毛主席的强烈要求下,父亲不得不再次同意他去读书,于是,在1909年,16岁的毛主席又去了乌龟井私塾,先生叫毛简臣。
一年后,毛主席又转去了东茅塘私塾,先生叫毛麓钟,是毛宇居的叔叔,学问也更大。
就在这一年,罗一秀不幸病逝,年仅21岁,到死也没能得到丈夫的承认。
罗一秀在世时,还能帮着家里忙活,现在没了,家里很多事都没人做,毛贻昌就又想起了儿子,再次把他叫回了家。
毛主席知道,父亲这次是铁了心不想再让他走了,怎么办呢?毛主席就把毛家、文家的好几位有名望的人都请去,一起做父亲的工作。
在大家的联合劝说下,父亲这才松了口,同意让儿子继续上学。
当时,毛主席的表哥文运昌正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教书,就建议表弟也去这所学校上学,这里是跟私塾完全不同的新式教育,能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
就这样,1910年秋天,17岁的毛主席第一次离开家乡,去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从此开始了传奇的人生之路。
(参考资料:《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毛泽东家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