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为了保留革命星火,反抗反对派的迫害,我党在多地筹划武装起义,最著名的当属三大起义,但无论每次起义的影响力如何,她的存在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不仅为革命的前行积累了经验,更多的是培养了一些经历战火考验的革命勇士。
而黄麻起义就是其典型代表,起义虽然失败,甚至总指挥潘忠汝都牺牲了,但在幸存者的坚持下,最终创建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鄂豫皖苏区。而此后多年,这块苏区历经磨难始终红旗不倒,在一位位革命领导者的带领下,成功将革命圣火延续到第二次国共合作。而今天的主人公高敬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参加革命队伍
1907年,高敬亭生于河南的光山县,当年虽然祖父去世早,但祖母持家有道,父亲长大后还利用农闲时间做些小生意,经过两代人的经营,高敬亭作为高家唯一的儿子,幼年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他曾读过六年书,相比同龄人,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自然要深、要透彻,后来在地下党员方进贤的引导下投身革命活动,后来还参加了黄麻起义。这次起义声势浩大,在湖北引起震动,只可惜在强大敌人的围攻下,起义最终失败,一些革命者的亲属也受到了牵连。
当时高敬亭的妻子被反动民团活活打死,儿子下落不明,父亲也被抓到监狱,在经历严刑拷打后惨死,这样民团还不解气,把高家的屋舍也全部焚毁,家破人亡的惨境更激起高敬亭对反动派的仇恨,也坚定他跟随革命走下去的决心。
1929年,高敬亭以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忠心,赢得党组织的信任,在石生才的介绍下光荣入党,不久后还当选为乡苏维埃主席。随着苏区形势的扩大,高敬亭的职务也在不断提升,1931年苏区召开第二次苏维埃大会,高敬亭当选为鄂豫皖省苏区主席。
除了这个职务,他还兼任光山县县委书记,为了支援革命队伍,他动员家乡人民踊跃参军,先后成立光山独立团、光山赤卫师以及光山游击师等。后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西进后,他配合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重建了红25师,并兼任七十五师师政委。
大敌当前,红25军先后发起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战斗,粉碎敌军对苏区的“围剿”进攻,扭转苏区的危机形势,高敬亭也在这些战斗中积累宝贵的战斗经验。
坚守革命苏区
1934年底,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鄂豫皖省委跟随红25军从鄂东地区撤离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转移,由于通讯不便,时间仓促,都没有来得及通知时任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
对于这个情况高敬亭并没有什么埋怨,而是将手下几个连队,与其他留守部队联合在一起,主动担负起保卫鄂豫皖苏区的重任。
以当时的形势来看,高敬亭有这个觉悟和担当是非常不容易的。由于苏区红军的大量减少,很多地区被敌军占领,最后只剩下几个不相连接的小块根据地,为了适应形势,高敬亭重建红28军,不设军长,军政委由他自己担任,此时全军也仅有1800余人。
而为了一举“清剿”大别山残余红军势力,蒋介石调集了东北军第57军、67军和刘镇华第11路军、梁冠英25路军以及其他部队,共55个团,加上10多个地方保安团,总共68个团,兵力也达到17万多。
光从两军人数对比来看,悬殊的就很吓人,不过在高敬亭的领导下,地方群众、地方武装队伍的配合全力支持下,红28军的将士先后转战周边51个县,拖住百倍于己的敌人,为几路长征中的红军主力的转移以及保卫鄂豫皖苏区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伟绩。
成就是辉煌的,历程是艰难的。
队伍刚成立时,面对的首要问题并不是兵力太少,而是枪支弹药严重不足,另外由于敌人的封锁,物资供给也出现了问题。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1935年2月的一天晚上,高敬亭带队奇袭潜山县的佘宅。
这家大宅院的主人叫做佘谊密,曾当过安徽的财政厅长和代理省长,以前没少给红四方面军添麻烦,这次攻下佘谊密,也算是报了仇,最重要的是缴获了不少物资和枪支弹药,帮助红28军摆脱了困境。
后来在桃岭伏击战全歼敌军两个营,此前老蒋妄想三个月清除大别山红色政权的计划落空,随后几个月高敬亭带队灵活运动游击战术,敌人损失惨重,却又无可奈何,而红28军这边因为打得胜仗太多,有时很多缴获的枪支都没法搬走。
特别是在当年的8月,他趁大恶霸余硕存给亡父做斋开吊之际,将前来参加吊唁的地方大小官吏、土豪劣绅杀了个精光,既鼓舞了地方群众的斗志,也气坏了蒋介石,直接撤了“剿匪”总指挥梁冠英的职,换上自己的爱将卫立煌。
但无论换谁,面对“游击专家”高敬亭都是无可奈何,最后终于到了抗战爆发,两党合作时期,根据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红二十八军与桐柏山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全军三千一百多人,是新四军四个支队人员最多,武器装备最好的队伍,当然支队司令就是高敬亭。
部队整编完,与日寇的首战尤为重要,不久四支队在安徽巢县的蒋家河口打了一个伏击战,消灭二十多个日军,而我军却无一人伤亡,这东进第一战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心,也让战士们明白气焰嚣张的日寇也是可以打败的。
随后四支队在大关、小关、范家岗、春树岗、棋盘岭等地进行多次战斗,每次都取得不错的战果。经过这些战斗,周围一带的日伪军基本被肃清,以此基础创建抗日根据地,没有了日寇的骚扰,百姓们安居乐业,同时在四支队的宣传下,百姓们踊跃参军,部队发展到八千余人,成为新四军当时战果最辉煌的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开国大将粟裕,当时时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他的级别比高敬亭还要低半级,再从其他几位支队正副司令员来看,高敬亭如果活到建国后,授予大将军衔应该没有问题。
只可惜这位名将却被自己人错杀了,理由是他不服从指挥,拥兵自重。客观地说,高敬亭长期与中央失去联系,养成了独断专行的作风,但本质上他是忠于党,忠于抗日队伍的,如果经过教导学习,应该是可以改正的,所以处理高敬亭的方式,应是错误的。
一直到了70年代,这位新四军名将终于平反,恢复了名誉,而之后不久他的女儿也按照师级待遇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曾给高敬亭当过警卫员的万海峰,后来得到粟裕将军的赏识,有了很好的进修学习机会,也凭借他自身的优秀,在军中的地位一步步提升,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