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马谡相比,想当然赵括应该略强吧?强多少就难说了
长平之战是输在地理位置上,赵国强项是骑兵,秦国强项是步兵,在平原作战赵国胜,山林作战秦国胜,长平之战是山区,骑兵近山打步兵找死,李牧能打败秦国,那是在河西平原作战,骑兵打步兵轻松
但是赵括的局,廉颇本来在支应,没大毛病,秦国大军远征,后勤未必比赵国强,所以秦国急,赵国不急。所以秦人重金贿赂,唆使赵国换将,就很说明问题,那种局势,明显白起进攻也未必能打垮廉颇的防守。赵括自己想必也是想试试刀,所以慨然应允,对上白起和赵王,堪称必败之局。马谡弃军而逃,不必多说。
其实长平之战,赵国输在全面。首先国力不如,赵国军队战斗力不如秦国,经济实力也比不上,其次决策失误,不该拿上党,拿了上党,就得有全面战争的准备。其次外交也输,齐国,燕国,楚国,魏国也没争取过来。唇亡齿寒的关系,要点援兵粮草也好。最后赵国耗不起,只有临阵换将,打一波冲锋。锅被赵括背了,被笑了几千年
而单以《三国演义》论,马谡根本就不是帅才,也许“谋略”不错,但“统率”“组织”“勇气”这些都很低。而长平之战的赵括,是帅才,但帅的不突出,最大的毛病是:初看99的帅才,被95的白起打的太惨,其实也许他是90。
怎么说呢,赵括的水平不足以撑起这个规模的战争。而马谡的失误,自身原因比较大,还有一种可能性是王平管理水源,先撤了,但坑了马谡一道。马谡的战败主要在于水源问题,否则可以拖到诸葛援军
说赵括的都忘了一个事一个对比。秦军主帅前期是王,赵军是廉颇。后面廉颇被换成赵括,王被秘密换成了白起。由此推理,白起强于王,而王等同于廉颇。在赵括上任后王被马上换成白起,从这里就能看出赵括当时世人对他的能力认定。后面无粮,几十万赵军仍能听从赵括号令,就这一条也能称之为世之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