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辈出,这与李悝变法有关系吗?
创始人
2025-07-09 14:32:08
0

战国时期魏国出现了许多的人才,他们不仅仅是魏国本国人,还有不少其他国家的人,这不仅多亏了李悝的变法,还多亏了魏国君主们的贤明和魏国独特的优势。

想要细细分析魏国为什么人才辈出,这还要从魏国的老东家,晋国说起。

晋国,春秋时期相当强大的诸侯国,拳打秦国,脚踩楚国,凭一己之力独霸了中原最有钱的地区,晋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带来的是文化的繁荣发展。

没错,晋国并不是只会打仗的莽夫,事实上,晋国的文化水平相当之高。当许多国家还在骨头上刻字的时候,晋国就已经使用了好久的笔墨。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文化的基础,文字如此发达的晋国其他方面自然也不差。晋国的诗歌,史学都相当发达,甚至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写书的时候,都要先看看晋国先人留下来的珍贵历史资料。

至于天文学那就更不用说了,晋国人早就认识到了不少关于日月行动轨迹和二十八星宿的知识,而晋国人也十分擅长数学运算,“筹算”等算法晋国人也早就了解了。

所以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晋国人那就是先知啊,世界上的事情好像就没有什么是晋国人不知道的,而从晋国中分裂出来的魏国,自然也有不少先天的文化优势。

公元前376年,晋国被赵,韩,魏三家瓜分,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也是战国历史的开端,而魏氏就分到了晋国的中央,也是晋国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魏斯是一位诸侯,为魏文侯,魏国正式建立,但此时的魏国环境并不算好,魏国几乎被韩国分成了两半,而和晋国有仇的秦国也虎视眈眈,打不过晋国我还打不过你吗。

魏文侯还是个十分有野心的人,他梦想着恢复晋国称霸中原的盛况,于是为了使魏国能强大,魏文侯开创了一条影响深远的强国道路:招募贤才,积极改革。

魏文侯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任命朝廷重臣不看出身,而是看重能力,就连魏国的贵族子弟也不能轻易地当上官。正是因为这种态度,魏国的朝堂上面全是像吴起,乐羊这样的虽然出身一般却很有能力的人。

而这批人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李悝。

李悝可是魏文侯的宝贝,是魏文侯最重要的帮手,就连很有名的商鞅改革也是仿照的李悝改革。李悝得到魏文侯重用后,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每一个在为魏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李悝和魏文侯一样重用贤能,但是李悝的做法更牛,他不仅积极吸纳有才能的普通人,更是把许多对国家没有益处的官开除,这狠狠地给了旧有世袭制一拳。

李悝还进行了农业改革,重新把土地分给老百姓,给种地的农民很多补贴。可能有人会问,农业搞好了有利于增加人才吗?还真有。

在李悝的改革下,魏国的农业水平不断进步,粮食生产的多了,可以喂饱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而人口越多就意味着人才越多,没错,李悝的目光早就放在了百年之后的魏国。

李悝还很重视法律,可能在我们看来遵守法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当时可不这么想,因为当时法律还不够完备,李悝收集了各国的法典,搞了独属于魏国自己的法典。

这套法典规定了官员做的好的有奖励,做不好的要有惩罚,这使得魏国的官员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毕竟那个时代的惩罚不是流放就是砍头,不会有人想试试的。

就这样,在李悝的时代,魏国的风气十分干净,各国有能力而又因为家庭,钱财等关系不得重用的人才们,听说魏文侯这礼贤下士,重视才能,就全都跑到这来了。

跑到魏国的人才中就有一个人,叫吴起。

吴起十分有军事才能,李悝十分欣赏他,于是魏文侯让他去把秦国的西河地区夺过来。吴起也没有让魏文侯失望,他率兵把秦国军队打的节节败退,甚至打到了郑国,也就是秦国的核心。夺得了西河地区,建立西河郡。

魏文侯这个人非常有本事,他很清楚现在的魏国需要什么,他知道即使把西河地区夺过来,秦国人也不会轻易放弃这块宝地的,但秦国人却十分向往中原的文化,渴望中原国家的认可,因为这,魏文侯打算用文化渗透搞一搞秦国。

于是,魏文侯请了孔子的学生大儒子夏,为自己的老师。

身为魏文侯的左膀右臂,李悝本人是很讨厌儒学的,认为儒学不利于魏国的发展,但也被魏文侯谦虚低微的样子吓到了,加上子夏改良的儒学也是有一点用的,也就没有多管这件事。

为什么说魏文侯谦虚低微呢?因为此时的子夏已经是一位百岁老人了,而且双目失明,但魏文侯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体问题而嫌弃他,反而是亲自拜访子夏想让他当自己的老师。

这可是君王的老师啊,连子夏的老师孔子都没有得到的待遇,子夏一开始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是没打算当魏文侯的老师的,可架不住魏文侯多次来访,最后决定去西河地区坐镇。

子夏的威望在当时的文人中很高,听说子夏去了西河,许多的文化人都来到了西河,加上子夏几个徒弟,田子方,公羊高几个人,一时间西河地区的学术水平不断上涨,很快就成为了当时魏国,当时中原的学术中心,这就是“西河学派”。

有了西河学派的存在,各国有能力的人或者是想求学的人,都想来到西河学派进行学习,这些人才在西河学派学习后,再听说魏文侯对待贤才的态度,大部分会选择留在魏国当官,这就为魏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虽然魏文侯成立西河学派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渗透秦国,但最后却无意中建立了中原的文化中心,也使得魏国成为当时所有诸侯国承认的文化中心。

但从长远来看,西河学派不是一点问题没有,正如李悝想的一样,儒家文化不利于魏国的发展。因为魏国一直接受的都是“鬼谷文化”,这些人大部分出身贫民,由于魏国的政策才得以进入朝廷,如庞涓,公孙衍等。

而西河学派出身的都是儒家学生,这些儒生大多进入魏国的朝廷,如公叔座等人。这些新人和朝廷内信奉鬼谷文化的老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这两派的争斗持续了很久,甚至魏文侯去世了两派还在争论。

魏文侯也想过控制这些人才们,就比如说在公元前408年,魏文侯让乐羊带人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由于杀了霍璜的儿子翟靖,被迫逃往中山国,即使这样,魏文侯也没有怪罪乐羊,反而继续任用。

但出兵之后,乐羊发现中山国的国力确实有点强,自己好像打不过,于是采取“香肠战术”,一次一片,一点点地把中山国给切割掉,这可给了其他派别一次机会。

其他派别的大臣诬告乐羊通敌,而此时中山国把居然把乐舒杀了做成菜送给了乐羊,为了表达自己对魏文侯的忠心,他居然把自己儿子的肉全都吃了下去。

魏文侯被乐羊的行为震撼到了,认可了乐羊,随后乐羊就占领了中山国,但后来魏文侯给了乐羊两个大箱子,里面全是大臣对乐羊的投诉信,乐羊立刻表示:打下中山都是您的功劳。

从这件事之后,魏国的人才们就安分了不少,因为他们的君主魏文侯不是一个傻子,他们自己做的什么事,魏文侯心里都有数。但魏国的人才盛况最终却消失了,这时为什么。

就在所有国家都认为魏国是最强的诸侯国的时候,魏文侯死了,他这一走,本来还算老实的人才们就坐不住了,此时这些人才大多都已经成为大臣,无论是魏武侯还是魏惠王,他们的许多政策都被这些大臣误导。

而李悝的去世,吴起的离去更使得魏国没有一个除了君王外的定海神针,这种情况在魏惠王时期隐患最大。

与他爷爷不同,魏惠王很自大虚伪,他曾经亲自向孟子请教如何治国,孟子十分感动,向魏惠王提了许多关于治国的建议,可是魏惠王回头就给忘了,回魏国后什么建议都没有实行。

正是因为魏惠王的态度,许多的人才如为秦国变法的商鞅,为秦国提出合纵连横的张仪,使用离间计的范雎,相当强的大将孙膑等人都曾在魏国呆过,但可惜的是魏惠王并没有看重他们,最后这些人都被别国捡漏了。

本来的魏国有李悝变法,魏文侯强国政策和魏国自带的优势等等优势条件,甚至摒弃了贵族政治,本事最有希望称霸中原的国家。

但最后随着李悝和魏文侯的去世,魏国的君主一代不如一代,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人才优势,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中国历史上,太监一直是每个王朝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一些大太监因为得到统治者的宠爱,成为后人津津乐道...
原创 符... 前言 1912年的春天,刚刚当兵半年的毛泽东,他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打仗,更是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
原创 1... 2008年12月,《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长文《叶剑英:最后十年》,在这篇文章中,配了四张与叶帅相关的...
原创 商... 商鞅变法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变革,其思路的确严谨而可怕。在意料之中的成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
原创 巴... 探寻巴西之谜:教皇划线与巴西的庞大版图 巴西,一个让人们联想到足球和桑巴舞的国家,以其独特的文化和...
蜀夏(三星堆)26:蜀鲧出西川... 蜀夏(三星堆) 第二十六章蜀鲧出西川勤王石家河和北伐大夏建立石峁城 大约距今4500年,黄帝设东西大...
原创 混... 李俊,在《水浒传》中,绰号混江龙,他是揭阳岭一霸。在梁山大聚义后,排定坐次,他位列天罡星之中,排第二...
多行不义必自毙!赖清德外号“清... 文丨陆弃 赖清德非常关心他的网络声量,不晓得他关心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过最近他的网络声量的确有所...
原创 彭... 1965年,已经在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种田度日长达6年之久的彭德怀,再一次与阔别几年的毛主席相见。...
从长沙营盘路到济南日照路,这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峰磊 任晔 陈啸鼎 蔡娟 李丹 报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提到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