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网络上常看到“明星塌房”的新闻,让人看得叹为观止,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日进斗金的公众人物要知法犯法,可能是脑子还留在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妓女”、“青楼”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与文人墨客挂钩的。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一百多年前,甚至清朝灭亡都还“生命顽强”。
而今天要说的3位女子,就是晚清最有名的三个妓女。
虽然受时代技术的限制,只留下黑白照片,但她们的容貌,就算是当今,也算得上美。
比起容貌,她们的故事更加“风起云涌”,仿佛历史的波涛中无助却坚强的一叶扁舟。倡伎之悲
有的人看到我的小标题要说了,说我用错字了。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伎”和“妓”是有区别的,它们不是一个意思。
根据这个说法,“妓”是卖艺又卖 身,“伎”是只卖艺不卖身,不是这样的。
在封建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这两个字是一个意思,没有卖艺不卖 身的说法。
这种现象也许存在,但那只是晚清那一小段时间的现象。
我们今天要说的“三大名妓”之一的杨翠喜,一开始就是这种情况。
在明清之前,我们看唐宋元那时候和青楼有关的诗词,或者看历史文献,会发现很少会有文人墨客逛青楼从而染上病的说法。
以为现在最厉害的那个病梅毒,其实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带到中国的。
梅毒极大地改变了青楼的“生态”,从而使得到晚清,出现了杨翠喜这样卖艺不卖身的“高级妓女”。
唐朝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现在就有学者认为诗句中的“花”指的就是青楼的“花”。
封建时候的学子科考完以后直奔青楼,比如现在去到南京。
我们会发现秦淮河旁边就是江南贡院,所以青楼自古就和这些科考学子,文人密不可分。
像古代特别著名的名妓,比如薛涛、李师师,哪一个不是和文人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来说,这些确实是留下名篇,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女人是如何身不由己。
杨翠喜便是这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的家人不足以庇护她,又或者就是为了一时的贪财。
她12岁被母亲卖给了杨茂尊,从此就没了自由做主的权力。
当时的天津的声伎,特别地受欢迎,有一个叫陈国壁的人,买了两个小女孩在上天仙演出。
赚得盆满钵满,杨茂尊就特别羡慕,让杨翠喜跟着学了唱戏。
如果杨翠喜只是个梨园的戏子,说不定也不至于落到孤老终生的结局。
我们看民国时期著名的戏子梅兰芳,其实也正常娶妻生子了,但坏就坏在翠喜长得很美。
她18岁时,受聘天仙园。
因为人气颇高,一个月可获包银800元,并且受到了天津富商王益孙、直隶候补道段芝贵(袁世凯手下)等人竞相追捧。
当时翠喜有一个至交好友李叔同,李叔同不仅帮她改戏,并且每天晚上都去给她捧场,戏散了又等她回家。
如果不是段芝贵买下杨翠喜,他们大概会在一起吧。
杨翠喜被献给了献与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段芝贵官运腾达后被告发,此事牵连甚广。
导致杨翠喜最后又落入到富商手中,还被指责扰乱官场。
当时李叔同人在上海,回到天津后见事已至此,便东渡日本,去做他的弘一大师去了。
短短几十个字,已经讲完杨翠喜悲哀的人生转折,让人感到一阵悲伤。李叔同的爱何其廉价,但史书却说他深情。
杨翠喜本就身不由己,被卷入权谋利益场。
她就算看清也无可奈何,最后历史记她是“名妓”,又有谁在意她原先只唱戏。被吃的女人
除了杨翠喜,晚清还有无数的,命运可悲的女人,其中两个与杨翠喜“并列”,一个是小荣喜,一个是赛金花。
小荣喜身上,同时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两个“吃人”的恶习。
一个是封建礼教,一个便是缠足。
在可查询的文献资料内,都只说小荣喜在哈尔滨卖唱,没有说她卖 身。
但是当时所谓未出阁的女子,不能与男人见面,小荣喜吸引到法国驻华武官拉里贝给她拍摄照片,就这样被人说作妓女流传下来。
在照片中我们看到,她有一双畸形三寸金莲。
当时汉人女子几乎没人逃过缠足,哪怕是真正的“青楼女子”,去见“恩客”,都因为三寸金莲,被人抱着去。
其实清朝是明令禁止女子缠足的,但是民间却屡禁不止。
就如同哪怕先进的科技,带着西方一些开明的观念随着国门大开传入中国,却还是被封建礼教束缚。
同一时代的三名妓之一,最后一个女人的故事,却显得有些滑稽……
赛金花,在能查到的资料中,唯一真的卖身了的女子。
先是在十几岁时,被亲戚卖到苏州做妓女,后被前科举状元看中,买作了三姨太,后还随洪钧出使外国。
这样一看,是不是感觉赛金花很得洪钧的喜爱?甚至愿意带她到国外见见世面。
但是,洪钧死后,竟然没有给赛金花留下多少财产,因为觉得她“不过一介妓女”。
最后赛金花……在护送洪钧的棺材回到老家后,又辗转到了北京做妓女……
我们看到,一个虚伪的男人的廉价爱情,藏在爱之下的轻蔑,那种缠住女人叫她不得脱身的沉默,一切的一切,都在不言不语中。
据说,赛金花回到北京后,在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时,凭借自己在出使外国时结识了瓦德西将军这一缘故,保护京城的百姓不受军队的侵扰。
说的好听,但疑点重重:
一,赛金花已经没有当时傍身的身份,她又怎么见得到将军?
二,假如瓦德西真的要下令烧杀抢掠,凭借赛金花又怎么拦得住……
即使后有北大教授刘半农为她写下《赛金花本事》,这段历史的真假还是令人生疑。
毕竟,在历史中,借女人的缘由,总是遮掩了太多。
或者冠上爱情的名义,如唐太宗与杨贵妃,掩盖君主昏庸的事实,或者借着红颜祸水的幌子,不说争名夺利的本质。结语
我们不能只看所谓“晚清名妓”的容颜,从而忽略她们都是在那个年代受苦的女子。
也不要把别人凄苦的一生,当做饭后闲谈。
同时,从这三位女性受苦的人生中,我们能看到封建社会是吃人的社会,正如同老舍的《骆驼祥子》所描述的那样。
应当看到,现在社会实行绿色净网活动,是十分正确的。
并且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女性的权益,而再次把人当成商品,在一些国家已经出现端倪。
铭记历史,警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