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80年杨勇上将被举报,黄克诚打来电话说了什么?
创始人
2025-07-09 12:32:44
0

前言:

黄克诚大将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和革命家,他功勋卓著,在开国十位大将中排行第三。他也是一个终身与真话为伍,终身与真理为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敢于讲真话,敢于坚持原则,具有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高贵品质。

正如黄克诚病逝后中央给他的评价:“黄克诚同志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

相知相识:陈云为黄克诚的复出做了哪些努力?

作家吴东峰曾引用明代著名文人张岱的话来形容黄克诚:“天下柔莫如水,及其结为冰,则坚不可犯。天下糯莫如秫,及其酿为酒,则猛不可咽。”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名单,陈云为第一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

黄克诚大将一生刚正不阿,节操坚劲,这一点和他共事过的同事都非常清楚,让他来担任这个职务显然是明智之选。

黄克诚和陈云共事多年,两人早在当年的东北战场上就有过合作。当时我军刚刚进入东北,气候环境,战场地形都不了解,加上没有根据地,部队作战非常困难。黄克诚当时就给中央发起了电报,建议目前不必在大城市和交通干线作战,而应该在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发展我们的力量。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时任北满分局书记的陈云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总结了进入东北后的经验,并阐述了如何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思想。

黄克诚的观点和陈云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不久后中央就发出了《中央关于撤出大城市和主要铁路线后东北发展方针给东北局的指示》。

后来,陈云担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主管东北的财经工作,而黄克诚此时是冀察热辽分局书记,主管后勤支前的工作,两人因为工作的关系,交往也就多了起来。

1957年,中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组长的5人中央经济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工作,黄克诚作为唯一一位军队领导(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进入了该小组工作。由于工作的关系,两人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刻。陈云那时对黄克诚的评价是:“照顾全局,克己朴素”。

1976年,黄克诚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他在太原晋祠招待所休养期间,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希望在有生之年,还有能为党工作的机会。

黄克诚的夫人唐棣华也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说黄克诚双眼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几乎在失明的边缘,希望中央能让他回北京接受治疗。

唐棣华找到了陈云,让他把这封信转交给华国锋和叶剑英。唐棣华为什么要找陈云转交呢?因为她了解和信任陈云,陈云对黄克诚过去的情况是了解的,而且他为人仗义,敢于秉公直言。

陈云收到唐棣华的委托后,答应了她的请求,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在转交信件的时候,还附上了自己写的一封信。陈云在这封信里,介绍了黄克诚过往的一些经历,并对他做出了很多正面的评价。

唐棣华和陈云的信很快就起到了效果,不久后,中央办公厅同意让黄克诚到北京接受治疗。

两年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纪委恢复成立,陈云为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

此后黄克诚在中纪委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了7年之久,直到1985年才卸下这一职务。一年后,也就是1986年12月28日,一代名将、优秀的共产党员黄克诚因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黄克诚在中纪委时期的三件大事

中纪委刚一恢复,黄克诚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他参与起草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这些文件一公布,就受到了群众的欢迎。黄克诚曾形象地把中纪委的工作比喻为“党的保健护士”,认为要通过狠抓党风,维护党纪来保持党的工作能够顺利运转。

黄克诚在中纪委工作期间,曾发生过三件著名的事情:

第一件发生在1980年1月,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李达(开国上将)和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的张才千(开国中将)调离总参,当时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开国上将)在京西宾馆为他们举行了送别会。这个送别会同时也是个欢迎会,因为总后勤部部长张震(开国中将,88年授上将)这次被调任到了总参担任副总参谋长,分管作战训练方面的工作。

很快,就有人把这件事捅到了黄克诚那里,说几位将军这次吃饭花了400元如何如何。黄克诚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和张震是自己的老部下,或者事情不大,或者他们现在位高权重而置之不理。他当场就批示说:“这件事要查,哪怕涉及到天王老子也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看是谁出的主意谁出的钱。”

杨勇将军早年在红三军团当过团政委,建国后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张震将军早年也在红三军团工作,建国后在总参作战部担任部长。两人曾长期在黄克诚的领导下工作,也经历过同生共死的战争岁月。

杨勇得知黄克诚说要查请客吃饭的事情,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但他很快就接到了黄克诚打来的电话。黄克诚的话说得很简单,但也很严厉:“杨勇,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

杨勇将军

杨勇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发下电话就匆匆赶到了黄克诚那里。

杨勇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都是自己的主意,他做了一个深刻的检讨,并提出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400块补上这次饭钱。

张震将军后来回忆,当时很多将军都为杨勇说情,希望能共同承担责任,但黄老怎么都不肯让步。

参加了这次宴会的何其宗中将(总参副总参谋长)后来也回忆说:“当时我刚刚调到总参,就碰到了这样的事情,此事给我极深的教育,此后我在总参从未公款请过客。”

这年10月,一位省部级干部到丰泽园饭庄请客吃饭,在结账的时候却搞特殊化,没有全额付足饭钱丰泽园饭庄后厨的一位厨师便写信给中纪委举报了这件事。

黄克诚随即派人前去调查,并证实了这件事。黄克诚指示将此事向全党通报,严厉批评了这种行为,不久后《人民日报》还就此事发表了一篇报道,此事瞬间在全国的群众和干部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不少人认为这件事处理得过头了,黄克诚却严厉地说:“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在不自觉地搞特殊化,为什么不能批评,不能见报?这有什么了不得?”

80年代初,有一位教授给中纪委反映,说有人把华国锋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坐过的椅子送进了博物馆,还有一位山西群众反映说,有人在华国锋的交城老家为华国锋修建故居,建纪念馆。

这些事情立刻就引起了黄克诚的关注,他第一时间写信向华国锋通报了情况。华国锋当年在湘阴县和湘潭县担任县委书记时,黄克诚是湖南的省委书记,他对华国锋是有一定了解的,他认为华为人忠厚,作风务实,是可以听进不同意见的同志。他告诉工作人员,要消除顾虑,实事求是地调查这些事的真相。

事实上,这些事都是别人干的,并不是出于华国锋本人的意愿。调查组还未出发,华国锋就给中纪委写了回信,他在信中说自己已经给中央党校打了招呼,不许他们把椅子送去;至于修故居的事情,他也给山西省委书记王谦打了电话,告诉他自己在交城已经没有房子了,当地修的房子并不是他的故居,而是他哥哥的房子,希望他们立刻停止这项工作。

华国锋和黄克诚这两位老共产党员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光明磊落,高风亮节,实在令人赞叹。

晚年黄克诚向工作人员讲马克思女儿、女婿的故事

黄克诚在中纪委常务书记的职务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1982年,他在十二大上被选举为中纪委第二书记。

1985年,在中纪委工作7年之后,黄克诚给陈云写了一份辞职报告,他说:

“我现年已83岁,身体不好,又双目失明,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工作条件。事实上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已经无力过问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了。身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而不能尽职尽责地去工作,心中深感不安。因此,我再次恳请中央批准我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的职务……”

第二书记的职位上退下来,尽快由优秀的年富力强的同志来承担这一领导工作。”

黄克诚和粟裕

不久后,他和29位中纪委的老干部一起给十二届四中全会写了信,请求从中纪委的职务上退下来。

十二届四中全会召开后,经过全体中央委员的讨论,同意了一批老同志不再继续担任职务的请求。全会还专门给两位老领导写了致谢信,一位是88岁的叶剑英,另一位就是黄克诚。中央在给黄克诚的致谢信中,高度评价了他一生的光辉成绩,感谢他对党和人民的辛勤付出。

然而,在离开工作岗位后不久,或许是因为崩了太久的弦突然松下,黄克诚很快就病倒了。他住院后陈云等领导同志亲自去医院看望了他,安慰他好好接受治疗。

随着病情的渐渐恶化,黄克诚自知治疗已经无太大效果,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治疗。他多次对医生和家人们说:“请你们不要再为我浪费国家的钱财了。”

黄克诚和彭德怀

他还多次给工作人员讲了马克思的女儿劳拉、女婿拉法格夫妇晚年的故事:劳拉和拉法格早年间就约定,当他们年迈到不能为党工作时,就自主地离开人间。

1911年11月25日,年近70的拉法格和劳拉在自己卧室里双双注射了氢氰酸,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为党增加任何负担。

拉法格在自己的遗书中写道:“我是怀着无限欢乐的心情离开的,我深信我为之奋斗了45年的事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胜利……”

黄克诚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直到病重之际,心里还全是祖国的事业,而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任何利益。工作人员回忆,黄克诚病重后开始拒绝用药和抢救,从昏迷中醒来后,他一定要把自己身上的呼吸机管子和针头拔掉,医生们不得不请来几位年轻力壮的战士按住他的手臂……

青年时期的黄克诚将军

工作人员还回忆说,黄克诚将军为人谦和,常常会对照顾他的工作人员说“谢谢”,“辛苦你们了”……

黄克诚将军病逝后,他的秘书为他写了一份生平介绍,黄克诚的夫人唐棣华拿过生平介绍,将其中几处较高评价的话语悉数删去,她说:“克诚一生没有给自己争取过什么,我们还是尊重他吧……”

清白持家,党员楷模

黄克诚将军的哥哥名叫黄时玑,他是湖南的一个老农民,当年湘南起义失败后,黄克诚逃回家乡,黄时玑把他藏到了自家猪圈的顶棚上。不久后,国民党的人前来搜捕,村里的乡绅前来逼供,黄时玑无所畏惧,坚决不吐露一个字。

黄克诚非常佩服自己的这位兄长。全国解放后,黄克诚成为了开国大将,解放军总参谋长,很多人都劝黄时玑去北京找弟弟谋个一官半职,黄时玑却说:“他当他的官,我种我的田。”后来黄克诚离开了工作岗位,黄时玑才去北京看了弟弟,他并不认为不当官是坏事,反而安慰弟弟说:“你做了大官,我一直担心你,现在不当官了,正好。做官太危险,官越大越险。不如种青菜萝卜,一生平安。”

黄克诚对哥哥的感情很深,建国后黄克诚在湖南当省委书记时,黄时玑曾去看过黄克诚。当时黄克诚见他浑身瘦弱,身上的棉衣也到处漏风,便想着为哥哥买一件棉衣。但他没有让政府给自己特批,而是写信给自己的老部下,时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的王平,让他帮忙给自己买一件皮袄,而且如数付了钱。

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黄克诚要是对自己绝对舍不得,他的夫人唐棣华说,丈夫身上的一件毛衣从苏北一直穿到建国后,穿了十几年。

黄克诚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明确规定自己的子女不许公车私用,也不许向组织伸手要任何照顾。

有一年,黄克诚的孙子黄健感冒了,眼看上学就要迟到了,司机提出要开车送他去学校,但唐棣华不同意,她对小孙子说:“不坐爷爷的车是咱们家的家规,奶奶和爸爸妈妈都没有私自做过小车,你要听话。”说完她就撑着伞把孙子送到了公共汽车站。

后来,黄克诚的小儿子黄晴结婚,有人就提议借用黄克诚的车把新娘接过来,黄克诚严肃地说:“不要摆这个谱,年纪轻轻的,不想走路还有公共汽车,有自行车。”

黄晴最后硬是骑着自行车把新娘子娶了过来。

黄克诚将军清白持家,克勤克俭,这是他留给他子女最大的一笔财富。#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中国历史上,太监一直是每个王朝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一些大太监因为得到统治者的宠爱,成为后人津津乐道...
原创 符... 前言 1912年的春天,刚刚当兵半年的毛泽东,他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打仗,更是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
原创 1... 2008年12月,《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长文《叶剑英:最后十年》,在这篇文章中,配了四张与叶帅相关的...
原创 商... 商鞅变法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变革,其思路的确严谨而可怕。在意料之中的成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
原创 巴... 探寻巴西之谜:教皇划线与巴西的庞大版图 巴西,一个让人们联想到足球和桑巴舞的国家,以其独特的文化和...
蜀夏(三星堆)26:蜀鲧出西川... 蜀夏(三星堆) 第二十六章蜀鲧出西川勤王石家河和北伐大夏建立石峁城 大约距今4500年,黄帝设东西大...
原创 混... 李俊,在《水浒传》中,绰号混江龙,他是揭阳岭一霸。在梁山大聚义后,排定坐次,他位列天罡星之中,排第二...
多行不义必自毙!赖清德外号“清... 文丨陆弃 赖清德非常关心他的网络声量,不晓得他关心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过最近他的网络声量的确有所...
原创 彭... 1965年,已经在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种田度日长达6年之久的彭德怀,再一次与阔别几年的毛主席相见。...
从长沙营盘路到济南日照路,这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峰磊 任晔 陈啸鼎 蔡娟 李丹 报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提到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