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两子一孙一儿媳的死,多次打破他的布局,难怪朱棣能称帝
创始人
2025-07-09 12:32:42
0

前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巩固大明江山,精心布局,安排了两个儿子、一位孙子和一位儿媳,以确保皇权的平稳传承。

然而,天不遂人愿,他们的相继去世却一次次打破了他的谋划,令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接连去世?朱棣又是如何在这复杂的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的?

一、龙椅下的布局:朱元璋的帝王心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作为一个出身寒微的农民,朱元璋深知皇权的来之不易。

他迫不及待地将发妻马氏册封为皇后,嫡长子朱标册封为太子。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功臣的褒奖,更是为了尽快确立皇位继承的秩序。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他为六岁的朱标请来宋濂等大儒担任老师,希望将其培养成一位合格的储君。朱标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治国理政的知识。

朱元璋经常带着朱标一起处理政务,让他熟悉朝政,积累经验。父子二人常常就政事展开讨论,虽然有时意见相左,但朱标总能以理服人,最终得到朱元璋的认可。

朱元璋的布局不仅限于太子的培养,他还精心安排了太子的婚姻。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将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嫁给朱标为太子妃。

这桩婚事是朱元璋与常遇春早年就定下的约定,虽然常遇春已经去世,但朱元璋仍然履行承诺。这不仅是对功臣的回报,更是为太子建立强大的外戚势力,为将来稳固皇权做准备。

二、命运的玩笑:太子一脉的接连离世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朱元璋精心安排的太子一脉,却接连遭遇不幸。

首先是太子妃常氏的早逝。常氏虽出身将门,却谦逊有礼,孝敬公婆,对侧妃吕氏也十分友善。她深受朱标宠爱,为朱标生下嫡长子朱雄英和其他子女。

然而,在生下第二个儿子朱允熥仅十几天后,常氏因产后并发症去世,年仅28岁。常氏的去世给朱标和朱元璋都带来了巨大打击。

朱元璋失去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儿媳,朱标失去了心爱的妻子。更重要的是,常氏的去世意味着太子一脉失去了强大的外戚支持。

紧接着,更大的打击降临了。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不幸夭折,年仅8岁。朱雄英的去世不仅让朱标和朱元璋悲痛欲绝,更是打乱了皇位继承的计划。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太子的嫡长子应在10岁时被册封为皇太孙。朱雄英的早逝,使得皇位继承出现了变数。

最后的致命一击是太子朱标的去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在北巡回朝后不久便病逝,享年38岁。

朱标的去世对朱元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不仅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更失去了一个精心培养了几十年的接班人。

三、权力的重新洗牌:朱允炆的意外继位

朱标的去世,迫使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此时,朱元璋还有几个成年的儿子: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和周王朱橚。

按照序齿,秦王朱樉本应被立为新太子。然而,朱樉行为荒唐,显然不适合继承大统。在权衡利弊后,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朱标一脉。他选择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朱允炆当时已经15岁,快到了建功立业的年纪。他的生母吕氏已经位居太子妃之位,身体康健。对于已经65岁高龄的朱元璋来说,朱允炆是最合适的人选。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将朱允炆册封为皇太孙。这一决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也为日后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

四、清除异己:蓝玉案与功臣的覆灭

为了确保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朱元璋开始着手清除那些可能威胁到皇太孙地位的功臣宿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蓝玉案。

蓝玉是太子妃常氏的舅舅,也是朱元璋手下最有才能的将领之一。然而,蓝玉多行不法,甚至侮辱了元妃。

更重要的是,蓝玉的存在对年轻的朱允炆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朱元璋担心,以朱允炆的能力,很难驾驭像蓝玉这样功高震主的老将。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蓝玉逮捕,并株连了一万五千多人。这场政治清洗不仅除掉了蓝玉,还借机清除了其他许多开国功臣,如傅友德、冯胜等。

蓝玉案的发生,使得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屠戮殆尽。朱元璋的用意很明显:他要为孙儿清除所有潜在的威胁,确保朱允炆能够顺利继承皇位。

然而,这种做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它削弱了朝廷的军事力量,破坏了政治生态,为日后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五、最后的棋子:晋王朱棡的意外离世

在清除了大部分功臣后,朱元璋还需要防范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特别是燕王朱棣。为此,朱元璋寄希望于晋王朱棡。

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与其他藩王的关系也比较融洽。更重要的是,朱棡与已故的太子朱标关系极为亲密。

朱元璋认为,朱棡是所有儿子中最值得托付的一个,可以成为辅佐朱允炆的得力助手。

朱元璋将蓝玉麾下的几位大将直接派往晋藩,意图加强朱棡的实力。他希望朱棡能在北方与燕王朱棣形成制衡,维护朱允炆的统治。

然而,命运再次和朱元璋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年仅41岁的朱棡因病去世。此时的朱元璋已经71岁高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朱棡的去世,让朱元璋的布局再次被打破,而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重新安排。朱棡去世后,朱元璋匆忙让晋世子朱济熺继承晋王爵位,并命其率兵东移,驻扎在燕藩附近。

然而,年轻的朱济熺无论是威望还是经验,都远不及其父亲朱棡,更不用说与久经沙场的燕王朱棣相比。就在朱元璋准备召燕王入京之际,他却不幸病逝。

朱允炆匆忙登基,成为了建文帝。然而,失去了朱元璋的庇护,年轻的建文帝很快就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

结语

朱元璋的皇位继承计划,在一系列意外事件中逐渐瓦解。太子一脉的接连离世,功臣的大规模清洗,以及晋王朱棡的意外去世,都打乱了太祖的布局。

这些事件为朱棣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最终导致建文帝被废,朱棣登上皇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中国历史上,太监一直是每个王朝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一些大太监因为得到统治者的宠爱,成为后人津津乐道...
原创 符... 前言 1912年的春天,刚刚当兵半年的毛泽东,他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打仗,更是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
原创 1... 2008年12月,《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长文《叶剑英:最后十年》,在这篇文章中,配了四张与叶帅相关的...
原创 商... 商鞅变法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变革,其思路的确严谨而可怕。在意料之中的成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
原创 巴... 探寻巴西之谜:教皇划线与巴西的庞大版图 巴西,一个让人们联想到足球和桑巴舞的国家,以其独特的文化和...
蜀夏(三星堆)26:蜀鲧出西川... 蜀夏(三星堆) 第二十六章蜀鲧出西川勤王石家河和北伐大夏建立石峁城 大约距今4500年,黄帝设东西大...
原创 混... 李俊,在《水浒传》中,绰号混江龙,他是揭阳岭一霸。在梁山大聚义后,排定坐次,他位列天罡星之中,排第二...
多行不义必自毙!赖清德外号“清... 文丨陆弃 赖清德非常关心他的网络声量,不晓得他关心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过最近他的网络声量的确有所...
原创 彭... 1965年,已经在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种田度日长达6年之久的彭德怀,再一次与阔别几年的毛主席相见。...
从长沙营盘路到济南日照路,这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峰磊 任晔 陈啸鼎 蔡娟 李丹 报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提到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