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6日,美国总统收到了“婴儿安全诞生了”的电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7月23日,格罗夫斯为即将对日本实施的原子弹突袭的军事行动拟定了最后的书面命令。次日,杜鲁门便批准了这一命令。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两颗原子弹也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原子弹让第二次世界提前结束。
毛主席看到《解放日报》关于原子弹的报道
1945年8月19日,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当天,当时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刊登了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消息。
《解放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所有生物被烧死,该城烟火弥漫,高达四万英尺。
刊登这条消息的意图是想告诉大家,美国已经有了威力巨大的炸弹能够对付日本人,而美国研制出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于抗战有很大的帮助,《解放日报》想用这则信息来增强正在抗战中的国人的信心。
毛主席在看到《解放日报》刊登这则消息之后,眉头皱了皱,并不满意这样的文字报道,有些生气。
随后,便找《解放日报》的副总编余光生还有新华社编辑科科长陈克寒谈话。
毛主席觉得,报社的文字报道考虑的并不周全,报社的报道只考虑到了原子弹自身的威力再有便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打击作用。
但是,这篇文章会给解放军区产生多大的负面的影响,报社却没有考虑在内。
毛主席觉得,大肆宣传原子弹的威力,只会让我军战士失去信心,又或者,过于看重原子弹的威力而忽视军队和人民在抗战中贡献的力量。
毛主席说:“美国还有蒋介石的宣传机关,都在大肆地原子弹的威力,他们想拿两颗原子弹把红军的政治影响扫荡,但这是扫不掉的,没有那样容易”。
毛主席找《解放日报》等报社负责人谈话的原因就是不希望他们原子弹的作用描写得如此巨大,而完全不谈人民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希望我国的军民对于原子弹产生畏惧。
毛主席还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
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
1954年秋,我国广西发现了铀矿资源的矿苗,这一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北京。
这是个惊人的发现,这一发现说明,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铀,当时的地质专家还把在广西开采的铀矿石的标本送到了北京,毛主席听到这一消息后十分地惊喜,还说要亲自去看看这块铀矿石。
从广西送到北京的铀矿石只有拳头般大小,整体呈黄褐色,但毛主席知道,这些黄褐色的石头决定着中国的命运。
毛主席情不自禁地说:“我们国家的铀矿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吗?我们是很有希望的,要找,一定会发现大量的铀矿石的。我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国家也能发展原子能”。
在场的所有人,周总理、刘少奇,还有地质部副部长刘杰等人都能看出毛主席溢于言表的喜悦,在场的所有人也和毛主席一样开心。
在刘杰汇报完铀矿石的一些情况,准备离开继续去跟进铀矿相关情况的时候,毛主席握住刘杰的说:“刘杰呀,这个事情要好好抓呦,这是决定命运的”。
在此之后,毛主席“这是决定命运的”一话久久萦绕在刘杰脑海中挥之不去。
毛主席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也让刘杰产生了些许的疑惑。
因为毛主席在1946年接受美国一位记者的采访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刘杰疑惑了一阵子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毛主席曾经说“原子弹是纸老虎”,而现在又说,“这是决定命运的”。
这是毛主席一贯的指导思想——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
1956年4月25日,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在会议上,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并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终于在领导人的一系列论述指导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自力更生,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关,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
写在最后
在我国原子弹爆炸之后几个月,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
由于毛主席“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话太有名了,斯诺先是向毛主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现在还认为原子弹是纸老虎吗?”
毛主席回答:“我不过讲讲而已,真打起来会死人的。但是最后它是要被消灭的,那时就变成纸老虎……”
毛主席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国只进行过一次原子弹爆炸,但是,一颗能分两颗,两颗能分三颗,这样分下去一直无穷。
毛主席表示,中国并不希望有一大堆原子弹,为了科学实验,有少数几个就够了,中国手里连一颗原子弹也不愿意有……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不久,毛主席对外国记者说出这番话,中国手里有少数原子弹就行、中国甚至一颗也不愿意有,也是毛主席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的原子弹是防御性的,是用来保护国人安全的,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