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的司令员出将军,从战功赫赫的彭德怀,到开国上将王震,而有这样一个人,也曾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但却不是将军衔而是大校衔,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本文的主角,刘海清。
刘海清,四川通江人,生于1921年,出身在一个穷苦不堪的家庭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的刘海清就非常的懂事,他知道家里的条件很困难,因此他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家里干活,就像砍柴,烧水等都会帮忙。
刘海清与红军的渊源来自于一次机缘巧合。在刘海清11岁那年,红军来到了刘海清所在的家乡。红军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从地主手里,拿回属于农民自己的田地,这让饱受穷苦困扰的老百姓终于有了土地。
而做了这些的红军,在刘海清的心里顿时宏伟、高大了起来。刘海清开始对红军产生了极大的感激之情,也立志让自己成为红军中的一员,无比的渴望参加红军。
12岁时的刘海清就已经彻底参加进了红军,本来他的条件并不能够参加,才12岁,年龄实在太小了,个子也不高,甚至还没有枪高,但是刘海清却有着一颗热爱红军的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最终刘海清固执而又诚恳的请求,还是同意了刘海清的入军请求。
就这样1933年的时候,刘海清正式的成为了他所期盼成为的红军中的一份子。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开始了伟大的长征之路,刘海清和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一起,爬雪山、过草地。但在这时刘海清又拉肚子又发烧,还要拖着疲倦的身体前行。
没有办法,他只能把自己的手腕和马尾巴系在一起,让马儿拉着他前进,以免拖累大部队前进。在这期间刘海清一次又一次的在危险边缘走过。后来又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争中,刘海清总是第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
在1955年时,刘海清还不够成为将军级军官,只能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授衔的时候,刘海清已经足够获得少将军衔,但是这时刘海清却发挥高风亮节的品质,觉得自己能力尚浅,不足以获得少将军衔,还需要努力,主动退出。而1964年之后,经历动荡时期,刘海清从此无缘授衔。
1988年,被中断了二十多年的军衔制被恢复,而那时的刘海清正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当时评定军衔的要求是,以军官的所担任职务和德才表现以及贡献为依据,进行授衔。
在当时,他当然有资历被授予中将军衔,但是比较遗憾的是,他当时已经67岁了,年龄已高,不符合升衔的要求。就这样,刘海清又一次错过了升衔的机会。
到了90年代后,刘海清也正式退休,开始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每天读书看报,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直到2007年刘海清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在新疆军区的18位司令员中,出了一个元帅、四个上将、九个中将、三个少将,只有刘海清一个大校,他也算是新疆军区司令员中的一个特例了。
刘海清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人士,也是一个伟大的开国将军。他不仅随意红军走过万里长征,还参与过抗日战争,抵御外敌侵略。
可以说这位老人祖国共同进退,历经风雨,不仅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也拼尽全力抵御外族侵略。我们不仅要记住那些站在聚光灯之下的人,也应该记住这些默默无闻,为祖国付出的开国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