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老师沉寂多年之后最新力作《纪连海品清史》横空出世,从微末之处寻答案,以整体之势谋全篇,拨开迷雾,将鲜活的大清王朝画卷徐徐铺开。本书让我们从枯燥抽象的年代概念中解放出来,用有温度的视角贴近感受关键节点的变换,和长久时空链锁中环环相扣的因果。作者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研究,作为《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之一,独特的切入点和风趣幽默的讲授方式深受观众喜爱,其主讲的“正说清代名臣”系列收视率至今无人打破。在这本新书中,他依旧保持着一贯轻松诙谐的表达,分析鞭辟入里、层次清晰且立论严谨,在深入研究史料的同时,体会人物心境。通过严密的故事与人物勾连,将清代历史的繁华与沉静、政治的曲折与社会的多元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脉络图。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历史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雄才大略的帝王将相,空前绝后的开疆扩土,丑态百出的贪官污吏,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维新人士的改革图新,推翻帝制的共和革命……上承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下启民主共和的洪流。近三百年的风云变幻,始终吸引着史学家不断去探讨和发现。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再到《甄嬛传》《延禧攻略》的大火,暗藏着人们对这段往事的好奇。清史的考证与修订,是留给后世的难题。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并非朝夕之间倾覆,世界洪流裹挟着的众生谁能勇立潮头。从纷杂的历史事实中抽丝剥茧,我们才更能明白亲历者的每次抉择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
谈及历史,纪连海老师曾提到“四个层次”的概念,即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传播的历史和接受的历史。这既影响了本书的成书理念与追求,也恰好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一次次翻看历史,希望得到穿越时空的回声。
当旧事尘埃落定,真实的历史已成定局、不可复现。本书从努尔哈赤开国写起,直到封建帝制灭亡,让我们能够在其中找到一处无限迫近实的栖息地,与作者携手共同步入这个风起云涌的世界,在思考时代更迭的同时,也沉迷于枭雄豪杰的生动细节中。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是这场盛宴中独特的一席,每一个故事都是历史大观中的瑰宝,等待着我们一一解锁。
纵横交错的聚点,是我们关注的事实,解开迷案的线索则藏于纵横之中。记录的历史受到的立场、好恶、习惯等影响,一家之言只能如管中窥豹,各类材料互证才是尽可能还原真实的方法。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一直受到极大关注,而多尔衮的“皇父”称呼又将两人的身份推向了玄而又玄的地步。皇太极继承汗位、和珅发迹、袁世凯崛起等的背后隐情,时代转折之处的雄才大略,跟随作者脚步,化繁为简、推理演绎,都将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
历史的事实藏在时间这条单向前行的河流中,任后世评说。传播的历史掺杂着洪流中的泥沙与水汽,明辨是非、因循源流是探寻真实的必经之路。一代名妓陈圆圆走进烟花场,获得“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美名,更留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大众接受的历史来源多样,其中引人入胜的部分不仅在于史实本身,更在于古今互通的情感方式和贯穿始终的能力方法。从野史传说到学术视野,前者是引起兴趣的发端,后者则是不断追寻的道路。本书看到了无尽故事与传说中的求知光点,以此唤起我们对清史神秘的渴望,而考证与辨析则在学术视野中将我们引向更为广袤的思想辽原。《甄嬛传》将熹妃钮祜禄氏推向大众视野,这位奇女子究竟何许人也?是否如电视剧所言仅为乾隆养母,抑或是传说中的陈阁老之女、热河宫女李金桂、内务府包衣女子,还是“傻大姐”“村姑”?我们沿着悠长的历史走廊,与光点互动,在繁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训练思辨与分析能力。
探索真实的历史,阅读是机遇之一。本书让我们从演绎戏说之外,得到一方世外桃源般的净土天地。作者在大众接受的历史故事中寻找兴趣,用严谨考究的史料牵线搭桥,寻找二者的互动与交点,引领我们掌握理性决策的必要准则。求真以务实,拨开迷雾看清未来之路才能无往不胜。大清王朝是世界风云巨变前夜的巨轮,名垂青史的人物与动人心魄的故事,始终是我们洞悉人性复杂与社会发展的桥梁。书中不仅是对逝去岁月的回顾,更是一次对人性、社会和文明深层次探索的旅程。它将我们引向一个又一个关键时刻,那里有英雄的崛起与陨落,有善恶得失、悲欢离合。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其中见证了人间世事的无常,切中了社会变化的脉搏,过去的经验更是蕴含着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教训。阅读本书更是一次思辨的洗礼,纷繁复杂的材料与百家争鸣的观点逐一摆在面前,逻辑的火花在脑海中迸发绚烂。三百年的血雨风霜是政治文化的“大数据”,借历史智慧,消解迷茫与不安。见微知著,考镜源流。
本书用平实的文字辅以精美图片,两百余幅故宫珍藏画像、地图、影印资料、照片等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们看到努尔哈赤开国的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险、洪秀全决心西征的野、谭嗣同维新变法的决……飘扬的思绪回归本源,清晰的史料就在眼前。
在这部《纪连海品清史》中,完成了历史四个层次的呈现与终极目标,让我们在鲜活案例中的领略穿越千古的智慧。真正的历史不可重复,记录的历史穷搜博采,传播的历史力求诙谐,从而让读者接受的历史更加趋近原貌。以人为镜,以史为鉴,王朝的血雨腥风,社会的演进与人物的抉择,唯有细细品味,方可知其原委,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能在这本清史中找到答案。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