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武昌起义后仅丢失一座城,为什么仍掌握70万军队的清朝愿意退位?
创始人
2025-07-08 22:31:57
0

公元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里,床榻上奄奄一息的隆裕太后抱着年仅11岁的溥仪泪流满面,大殿里的清朝遗老们跪在地上也是哭声一片。

而北京的大街上,人人都在呼吁剪掉留了多年的长辫子。中南海总统府里,此时全中国最权倾朝野的男人正在意洋洋地规划他的天下。

在十日前,清王朝统治了268年的天下在一张退位诏书的见证下,拱手送给了袁世凯。

要知道,当时清政府可是有七十万重兵在手,为什么还能不战而败就交出了江山呢?

清朝覆灭是历史必然

事实上,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就在一步步瓦解。但是真正摧毁清王朝的历程还要从南昌起义算起,从起义到推翻封建统治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袁世凯在其中起到了重之重的作用。

1882年清政府派人去朝鲜平定内乱,一个骁勇善战的骑兵被领导发现提拔了出来,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还只是一个驻扎在朝鲜的军务帮办,再嚣张也只能在朝鲜当个山大王。

平定了朝鲜的袁世凯并不满足只吃到了一点甜头,他又鼓动李鸿章派人到朝鲜来和驻扎在朝鲜的日本人碰一碰。谁知这一碰就刹不住了,直接导致甲午海战爆发,清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战败的结果就是朝鲜独立了,给日本让了许多好处又赔钱又割地,直接把整个台湾也送了出去。

1901年11月7日,老臣李鸿章撒手人寰,去世前向慈禧提拔了袁世凯。袁世凯一跃成为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

袁世凯上位后看着无依无靠的慈禧,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慈禧当下正是用人的时刻,要是能抱上慈禧的这条大腿,小皇帝以后也要任自己拿捏。

在袁世凯的花言巧语下,慈禧虽然意识到了袁世凯是个狼子野心的人,但为了清朝岌岌可危的江山,她不得不扶持他扩充军队。

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后,袁世凯的手里已经掌握了有十万北洋军。但从1908年慈禧去世,早就对袁世凯有所不满的摄政王载沣立刻找准时机,剥夺了袁世凯的官职,让他回老家项城过退休生活去了。

但袁世凯岂会轻而易举地将自己培养的大军拱手送人?

南昌起义,清政府慌了阵脚

早在南昌起义前,四川省就爆发了‘铁路运动’表示对清政府的不满。当时清政府强行把本属于人民所有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出售给英美等帝国的商人,这一行为彻底惹怒了四川、湖南及其他各省的人民。

于是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铁路保护运动,四川省省长赵尔丰镇压不成反倒更激起了民愤,百姓联合起来抵抗政府,最后赢得了荣县的独立。

清政府得知此事后,派遣段芳带领湖北的军队前往四川镇压。湖北军队的撤离,让革命者们看到了反抗的大好时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了推翻清政府的第一枪。

虽然起义军在指挥和计划上有所混乱,但还是成功拿下了武汉和汉阳、汉口三座座城市,建立起了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爆发四天后,一众清朝大臣慌得不行,根本没想到起义会发生的这么快。摄政王载沣见此情形也毫无束手之策,竟直接辞官甩掉了这个烂摊子。

这下好了,皇帝溥仪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领头的摄政王也走了,剩下的人没人能带兵去镇压起义,更别说去指挥袁世凯培养的那十万新兵了。

这个时候,庆亲王奕劻就提建议了:“非袁项城之北洋军不足以平叛。”意思就是现在这个局面只能让袁世凯回来带兵平叛了。

但袁世凯在家卧薪尝胆了三年,怎么可能清政府一句话就能乖乖回来。当初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也要三顾茅庐,袁世凯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铁定了要狠狠敲诈清政府一笔。

袁世凯先是哭穷索要了一大笔军费,又向隆裕太后申请了独断专行之权,又忽悠着老臣们交出了禁卫军的指挥权和京师防务,自己顺利坐上了内阁总理大臣后才肯出兵镇压。

得知袁世凯要带兵南下,孙中山这边的革命党坐不住了。要知道,袁世凯手里的六镇北洋新军可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经过多年训练的专业军队,还掌握着大量的新式枪械武器。

但是跟随革命党起义的人,虽然有不少肯冲锋陷阵的勇士,但是大部分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更别说有武器了,一把老式的枪几十个人要轮着摸。

南北议和

11月30日,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袁世凯很快带人重新夺回了汉口和汉阳两座城池。眼看武昌也岌岌可危,武昌的革命领导人黎元洪和宋教仁赶紧联合其它十几个省的革命代表和袁世凯和谈。

革命者表示,只要袁世凯愿意一同推翻清政府,就会推举他坐上民国大总统的位置。

但是在袁世凯看来,清政府早已是他的掌中之物,整个天下也即将被他收入囊中,他又何须这总统之位呢。所以双方和谈在进行五轮之后,也只达成了退兵协议。

直到11月25日,孙中山先生回国被推举上了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之后发生的两件事情让袁世凯着急了。

这第一件事是袁世凯在北京连续被几次刺杀,最严重的一次在回家途中被北京同盟会的人埋伏,直接扔炸弹炸死了他的十几个保镖,吓得袁世凯狼狈逃窜回家。

另一件事就是清军在几个省份平叛失败。袁世凯害怕之后真的被革命军们反杀,又赶紧找到孙中山先生议和。

经过第六次和谈,孙中山也应允袁世凯只要他能让清政府下台,就立马让出总统之位。就这样,袁世凯揣着当总统的美梦又来欺诈溥仪和隆裕太后一对孤儿寡母了。

威逼利诱,皇帝退位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没有几个皇帝会轻易将自己祖先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但是我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做到了,但这个黑锅也不能让当时只有11岁的他背啊。

当时的清政府国库里没有饷银,穷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清政府几次战败,签订的丧国辱民的不平等条约已经赔光了清政府的积蓄,为了赔款又向老百姓们征收赋税。

这时候的老百姓还真是比生产队的驴还累,驴还能吃饱肚子有地方干活呢。老百姓们却要被洋人的炮火轰得四处流亡,对清政府的通知早已是怨声四起。

而且慈禧在世时的生活骄奢淫靡,每天的花费要超过三万两白银。连甲午战争爆发时还要花费六百万白银给自己过六十大寿,再加上1909年给她葬礼的陪葬物就花掉了超过两亿白银的陪葬品。

可以说慈禧把清政府半个江山的财物都带到地底下,完全没想着自己孙子的处境。

加上诸位大臣们手里的银两也被袁世凯以组建军队的由头搜刮走了,再加上袁世凯的花言巧语,很快也就倒戈了。

再者,袁世凯又对清政府统治者们哄骗欺诈,罪名全推给了革命者们。

权势遮天的袁世凯这边和革命者们和谈,那边却向朝廷夸大革命者们的实力,让大臣们以为这场战争是个持久的苦战。

虽然当时有人怀疑袁世凯消息的真假,但是当时大部分有实力的军队都在袁世凯的掌控之下,清政府手下七十万的清军这些年连军饷都发不起,早就逃的逃散的散。

特别是看到清政府已经大势已去,大家都想结束奴隶一般的生活,更没有几个人愿意为皇帝舍身出征了。袁世凯看到清政府被自己吓唬住之后,才拿出了拟定的退位文件。

袁世凯提出的丰厚的待遇和条件,让众人都心动不已。

对于年幼的皇帝溥仪来讲,他依旧可以保留皇帝的尊号,拥有一众的佣人侍卫在身边。除此之外,民国政府每年还会拨款四百万两用于溥仪的日常起居。

除了皇帝外,这些皇亲国戚也可以沿袭保留自己的爵位,皇族的私产也会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

隆裕太后在最初还不愿应允,妄想效仿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职位。但她毕竟是个连书都没读过几本的妇人,遇到事就忍不住在大殿哭哭啼啼,袁世凯怎么可能会让她如愿。

保皇派们在看到袁世凯提出的诱人条件后,也纷纷失了声。让位还有现在的待遇,要是真反抗到底,可能只会落个阶下囚的下场。看到大臣们纷纷妥协,隆裕太后也只能选择下台。

1912年2月12日,这是清王朝皇帝和大臣们的最后一次早朝,金銮殿上的袁世凯早已等待得心痒难耐,随着隆裕太后在退位诏书上盖上自己的私印,清王朝统治了近三百年的江山彻底结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出身贫农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他的出身和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行事作风。一方...
原创 6... 作为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幸运登上皇位、权臣多尔衮摄政专权...
原创 开...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我国打出国威、军威的一场战争,我国志愿军奋勇抗战,将17国联合军队打得闻风丧胆,...
原创 长... 1932年年底,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红军。在博古的要求之下,共产国际指派李德一...
原创 年... 公元1643年,农历8月初9的深夜,皇太极“无极端坐而终”,拉开了大清内斗的序幕。多尔衮,努尔哈赤的...
原创 岳... 说到岳飞,你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那个身披战甲、手握长枪,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形象?然而,这位...
殷墟出土青铜方鼎选粹 图一 后母辛方鼎及铭文 通高80.1、口长64、宽48厘米 重128千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原创 古... 传国玉玺,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所做,古代皇帝传承之时一件必需品,可以用来证明皇帝的正统,虽然历经两千多...
原创 你... 为破曹军,东吴大将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假意率众降曹。等到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率众大摇大摆直趋曹...
原创 司... 司马家族在中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民族大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颛顼统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