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上海刚解放,李克农致电陈毅: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此人下落
创始人
2025-07-08 22:31:53
0

1949年,上海解放后的第三天,时任中央情报部代部长的李克农紧急致电上海市市长陈毅,他在电报中写道:“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此人下落。”

这个人就是我党潜伏在上海的情报人员李白同志。

随后,陈毅马上联系到上海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并且立即开展了寻找李白同志的行动,为什么李克农要寻找李白同志的下落?这里面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1910年5月7日,李白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中仅靠几亩薄田度日,生活十分艰苦。因为家中贫困的关系,李白一直到8岁,都没能去私塾上学。

每天当看到与自己同龄的小伙伴,都开开心心地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李白很是羡慕。李白的父亲也看出了李白十分渴望能够去学校念书,于是,他下定决心,供李白读书,虽然家里一贫如洗,但是在全家人的努力下,李白终于能和其他小孩一样,踏上了读书的道路。

李白读书的这一年,五四运动爆发,那时,李白的老师会给他们讲那些进步青年的事迹,在听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李白总是会想象自己以后的生活,他也渴望成为新时代的进步青年。

自从李白开始读书,这个家庭的生活就变得异常的困难,有段时间,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再加上弟弟妹妹的相继出世,这个家庭再也支撑不起李白的学费,所以,李白只能辍学回家,那时候他还在读四年级。

李白读了几年书后,也开始慢慢地懂事,知道这个家庭的生活很不容易。于是,为了减轻父亲的重担,还不满13岁的李白就来到了一家叫做“乾源裕”的染布坊当学徒,也算是为自己以后找一条谋生的路。

当学徒时,李白每天都要干很重的活,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休息,而且当时李白的师傅还非常严厉,看不得李白出错误。这样的生活加速了李白的成长,让他变得越来越成熟。

经过李白的努力,几年后他成功出师。于是,李白告别了染布坊的师傅,跟着父亲在外面打工赚钱,为的就是供养弟弟妹妹们读书,没有读到很多书一直是李白心中的遗憾,所以他不想让弟弟妹妹也有这种遗憾。

在李白打工的这两年里,他深深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也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平等,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

1927年,李白的家乡浏阳终于迎来了革命的浪潮。当地很多人受到革命的影响,纷纷开始闹革命,农村协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

那一年的5月21日,国民党反动派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还派出了重兵血洗浏阳东区乡镇,看到自己家乡遭受到了这样的变故,李白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家乡的游击队。

白天,李白就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帮助老乡干农活,到了晚上就跟着队伍进行武装斗争。游击队行动迅速,很多时候,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倒地不起。

由于李白在游击队的突出表现,不久后,他就被游击队派去担任当地少年先锋队的队长。成为少年先锋队队长后,李白开始变得更加有责任有担当,他知道现在自己不是一个人了,他的行为也会影响到他的队员。

成为队长不久,李白就领导少先队员火烧了国民党团防局一个团部。那天晚上,李白和队员们趁着夜色来到了国民党在当地的一个团防局。他们找到了一处灌木丛隐藏起来,等到后半夜的时候,敌人放松了警惕,这时,李白和队员们便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他们趁着敌人防备不严,把火油倒在了团防局的各个角落,有好几次,李白差一点被敌人发现,好在身手矫健,迅速融入夜色中才躲过一劫。一切准备就绪,李白一把火点燃了团防局,带着队员们平安撤退。

等到敌人发现的时候,大火已经蔓延了整个团防局。而李白也因为这一件事,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少年英雄,很多人为他感到骄傲。

1927年的9月,李白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之后,他一直在当地的农会工作。

1930年,在红军解放长沙的战役中,李白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后来李白被组织安排到中央军委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在中央军委通信学校,李白刻苦学习,为的是早点学成归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的过程中,李白表现出了对无线电的极大天赋和兴趣,很多东西只要老师教一遍,他就能掌握七八十。

1934年10月份,长征开始了,李白被调到红五军团无线电分队担任政治委员,跟随着队伍开始了长征之路。长征路途遥远,虽然路上有很多的艰难险阻,但是李白所在的无线电分队却始终没有落下一台机器。

他们把这些机器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哪怕是自己牺牲,都不能让机器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机器对于组织来说是有多么重要。在长征途中,李白始终保持联络通畅,没有让一台机器停止工作,因此受到了首长的表扬。

能够在长征途中做到这一点,除了他们对党的忠诚以及重视党交给他们的任务外,李白这个带头人的作用也非常巨大,“电台重于生命”也成了李白的座右铭。

经过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长征终于胜利了,李白跟随着队伍来到了延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组织决定让李白去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秘密通信的工作。李白接到命令后,就迅速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于1937年10月10日来到了上海。

来到上海后,李白化名为李霞,刚开始的几个月,李白先是了解这座城市,了解这边的人,让自己的身份尽快融入进去,这样做也是为后续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李白在上海已经待了几个月。

这时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李白就在上海设立了秘密电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座无形的桥梁在延安和上海之间建立了起来,而李白也异常谨慎,不让别人看出一丝端倪。

在李白设立了电台之后,上海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峻起来,有很多共产党人被敌人发现,组织为了不让李白的身份被发现,于是,在1939年派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裘兰芬(后改名裘慧英)来协助李白的工作。

当时,裘慧英是以李白妻子的身份出现在上海,在上海的威海卫路(今威海路)338号,裘慧英找到了李白,并和他确认了身份,之后,两个人就一起在上海为组织秘密地传递情报。

由于李白精通各种技术,对各种电器器材和电报机了如指掌,加上他还会修理钟表,所以组织决定,让他们在上海开一家修理店,用来掩护身份,从而可以更好地收集情报。

李白住的这个地方,周围都是有钱人家,裘慧英在这边住的时间一久,也有些烦闷,便想着去外面走走,透透气,这时李白告诉裘慧英:“咱们装什么就要像什么,这四周都是有钱人家,哪里会这么早出来溜达。”

裘慧英听到李白的话后,也十分赞同,但是她在那个地方实在是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李白也看出这一点,便打算教裘慧英发电报,这样,自己不在的情况下,裘慧英也能完成任务。

在李白的细心教导以及裘慧英的努力下,她终于学会了如何发电报,学成之后,裘慧英感慨地说道:“这东西比一般机器难多了。”

就这样,在李白和裘慧英的相互配合下,情报工作一直都在顺利有序地进行着,而李白和裘慧英在这段时间的相互接触下,感情也在慢慢地升温,他们相爱了,于是李白向组织发出了一份申请,希望组织能够批准他和裘慧英结婚,最终,组织批准了李白和裘慧英结婚。

他们原来只是假扮夫妻,这回终于成了一对真正的夫妻,相信他们之间的配合也会变得更加地默契。

当时,李白的情报工作是不分昼夜的,有时候要工作到很晚,白天他主要是把电报翻译过来,晚上进行发送电报,李白发送电报的位置就在他们家的阁楼,那个地方虽然密不透风,没有窗户,但是好在十分隐蔽,适合秘密发送电报。

夏天,天气十分炎热,李白工作的阁楼由于没有窗户,就变得更加闷热,那个时候,李白总是满头大汗,全身湿透,但他依旧专心工作,不为这些外界因素所影响。

有好几次,裘慧英来到阁楼,都可以看到地板上有李白滴下的汗水,她也十分心疼李白,但是李白却说:“只要能够顺利地为组织输送情报,天气就算再热,在他看来也是凉快的。”由于阁楼没有窗户,有时候李白工作太过于投入,导致天亮了他也没有察觉。

在李白和裘慧英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的同时,敌人也开始发现了端倪。因为每次敌人的秘密任务一出来,我方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只是一次两次,可能还只是偶然,但是这种情况频繁发生,让敌人也开始警惕起来。

于是,敌人开始在上海严密排查我党的情报工作者,所以这段时间,李白和裘慧英也变得更加地警惕,不敢露出丝毫破绽。

当时,敌人还会挨家挨户地查户口,有一天凌晨,敌人突然行动,在李白家附近查户口,这时裘慧英得到了消息,马上来到阁楼通知李白,收到消息后,李白赶紧把电台收好,并且对裘慧英说:“等会儿敌人进来之后,就说我在外面揽生意了。”

说完,李白便提着包走了出去,等敌人来到李白家的时候,发现李白家里只剩下裘慧英一个人,开始产生怀疑,便问裘慧英:“你丈夫李白呢?怎么没看等到他。”这个时候,裘慧英早就想好了说辞:“最近生意不太好做,他去外面揽生意了,还没有回来。”

听到裘慧英的说辞后,敌人也无可奈何,只能回去,但是,狡猾的敌人并没有完全撤走,他们派人专门在李白家附近盯着,一旦发现异常,就会立即展开行动。

第二天早上,裘慧英正在吃饭,她发现了不远处有人正在盯着他们家,她想了想,马上明白那个人就是敌人的眼线,心里开始盘算着要如何把这一重要信息传递给李白。

只见裘慧英拿着一堆脏衣服,坐在门口开始洗衣服,其实这是他和李白之间的暗号,意思是,家里出现了情况。

李白昨晚在外面躲了一个晚上,现在才开始回家,看到裘慧英在门口洗衣服,知道家里出现了情况,但他还是继续向家里走去。

裘慧英看见李白从不远处走来,心里十分着急,难道他忘记了我们之间的暗号吗?裘慧英心里想着,但是她却不能做出任何其他的提示,因为不远处有敌人正在盯着他们。

李白刚来到裘慧英的身边,就看见一帮敌人围了上来,他们要求李白把皮包交给他们检查,但是当他们打开皮包后,却什么也没有发现,皮包里面只有一些坏了的收音机。看到没有特别的东西,敌人也就离开了李白家,对他的怀疑也降低了。

回到家刚坐下,水都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李白就听到裘慧英问他:“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他们会在家附近埋伏?”李白喝了一口茶,笑着说:“昨天晚上我出去的时候,就猜到他们会有所怀疑,所以多做了一些准备。”

由于这次已经让敌人产生怀疑,如果继续待在这个地方,暴露的风险将会大大提高,于是李白决定带着裘慧英搬家,重新假扮其他的身份为组织输送情报。

1942年7月,李白和裘慧英来到了建国西路福禄村10号,由于当时外面的情况还不太明朗,加上敌人对电台的排查也越来越严格,于是,李白就把电台的功率从75瓦调到了15瓦,尽管做了这个准备,但电台还是被敌人检测到了。

1948年中秋节前夕,李白正在阁楼向组织传递情报,裘慧英在门外站岗放风,只看见不远处有一群人朝着这边跑过来,裘慧英赶紧跑到阁楼通知李白,而李白在收到裘慧英的通知后,赶紧发了三遍“再见”,其实这是一种暗号。

听见楼下传来了地板踩踏的声音,李白赶紧把发报机拆散,然后拉开一块活络地板,迅速地把发报机藏在里面。这时,只听见“嘭”的一声,木门粉碎,敌人冲了进来,他们开始翻箱倒柜,阁楼上的所有东西都被他们扔得到处都是。

这时,有一个敌人把活络地板踩塌,暴露了里面的零件,只见敌人拿起那些零件,恶狠狠地问李白:“这些都是什么?”李白从容不迫地说:“这些都是以前客人留下来的,我也没见过。”敌人看了李白一眼:“你不用装了,不管你说的是不是真的,直接跟我回去一趟,带走。”

就这样,李白和裘慧英被关押了起来,当时,李白和裘慧英的审讯室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敌人对他们都做出了一样的酷刑。

李白被绑在老虎凳上,敌人问他:“你是给谁做事的?都还有什么人?领导是谁?”李白依旧闭口不言,不管敌人怎么问他,他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没有什么好讲的。”

为了能够得到口供,残忍的敌人每天都会利用酷刑折磨李白,甚至他们还把裘慧英带到李白的审讯室,一边用酷刑折磨李白,一边逼迫裘慧英说出他们想要的信息,但是裘慧英意志十分顽强,一点信息都没有透露。

看着面前被折磨的李白,裘慧英忍着痛对一旁的敌人说:“你们想要他死,还不如一枪直接毙了他,非得这样让他受罪。”这时敌人笑着对裘慧英说:“你舍得,我们还不舍得呢!”

在被关押了一个月后,李白和裘慧英没有说出任何有用信息,面对这种情况,敌人只好把裘慧英放了,然后把李白转移到了极司菲尔路。

1943年5月,党组织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李白解救了出来。

1944年,抗日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形势错综复杂,及时的情报在当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于是,中央情报局和李白取得了联系,决定让李白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让他在那里利用敌人的电台为我党服务。

在那里,李白化名为李静安,利用公开的身份为组织输送情报,然而这个身份没有用多久就暴露了。

有一天,李白带着电台乘船的时候,藏在箩筐底下的收音机不小心被国民党发现,就这样,李白再一次被抓住,但是好在中央解救及时,他才从敌人的魔爪下逃了出来。

尽管已经被抓住很多次了,而且每次被抓住都免不了酷刑,但是李白依旧勇敢地做着他的情报工作,没有丝毫动摇。

1948年12月30日凌晨,天气十分寒冷,李白这个时候正在给组织输送一份特别重要的情报,裘慧英听到外面有动静传来,便赶紧上楼通知李白,她帮助李白把电线整理好,之后就假装睡觉。

没过多久,外面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他们一进门就开始四处搜寻,不幸的是,藏在壁柜里面的收报机还是被发现,于是,李白就被他们带走了,在敌人的审讯室里,李白再一次受到了酷刑,这一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残忍。

第二天,裘慧英也被带去了审讯室,她看到了李白正在受着十分严厉的酷刑。本来敌人是想让裘慧英去说服李白,但是她却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敌人拿裘慧英没有办法,就只好放她回家。

1949年的5月30日,刚上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收到了一份紧急电报,这份电报是中共中央情报部代部长李克农发来了,电报的内容是寻找一名叫做李白的同志,于是,陈毅马上找人成立了寻找李白的专案组。

1949年6月20日,经过专案组的寻找,终于在浦东戚家庙后面发掘出了12具烈士遗体,其中就有李白。1950年9月18日,叶丹秋被捕,他交代了是他主持杀害李白等人的罪行。

1951年1月13日,叶丹秋接受了制裁,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个罪恶的魔鬼终于受到了制裁。

李白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为组织所做的贡献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正是有着一大群像李白那样的革命先烈,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老... 事实上,老十胤的爵位不仅比老九要高,在整个八爷党中,胤的爵位也是最高的。就清朝来说,爵位最高的是亲王...
原创 唐... 前言 在唐朝,有一位默默无闻的“补锅匠”,他没有高贵的身份,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只是靠着一双勤劳的手,...
原创 美... 前言: 一个国家如果想要成长,那么就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历史,明白过去自己有什么问题,才能更好地去...
原创 中... 中共八大上,毛主席和少奇同志得票高,第三位是谁?并不是周总理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进...
内蒙古考古发掘二长渠墓群 为北...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25日电(记者哈丽娜)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近日,为配合内蒙古准...
原创 志... 三国演义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品,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巅峰代表,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成...
原创 新... 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桃园三结义,刘备、张飞、关羽的名字,让人耳熟能详,为他们的故事感动流泪或者是让...
原创 如... 在古代的时候,皇位的继承都是非常有顺序的,一般都是奉行的嫡长子继承制,要是没有嫡长子就是长子,但是历...
原创 为...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台湾歌手张信哲向上海博物馆捐赠... 中新网上海7月24日电 (记者 王笈)台湾歌手张信哲向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捐赠的12件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