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努尔哈赤于1583年起兵以来,明朝也随着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辽东之乱,此时明廷也开始逐渐将眼光从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逐渐转移到辽东地区的辽人来。
这里所谓的辽人指的是生活在辽东地区的汉民族群体,而不是指宋朝时期那个建立辽国的契丹地区。
明朝末期,辽东地区的汉人由于长期同少数民族接触,受其影响后,民风变得十分凶狠彪悍,并同内地的汉人产生的巨大的矛盾,并将这些矛盾转化成为对于明廷的仇恨。
当时的人们都习惯性地将辽东地区的汉人称作是辽人,从这个称呼来看多少包含了鄙夷的味道在里面。
但这个地区可是防卫女真入侵的前线,被你们内地的汉人和朝廷这般看不起,心里怎么可能会舒服呢?所以在女真逐渐崛起后,这些人都纷纷地投降加入敌方,并最终走到了明王朝的对立面去。
难道真的仅仅只是遭受了鄙夷,就选择了投敌吗?不,原因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天启年间,山西的一个道御史总结出辽人对于明廷的四大恨!
第一大恨为,军兴以来,援卒之欺凌诟谇,也就是经常被外来的士卒欺压,导致军事体系崩溃;
第二大恨为,军夫之破产卖儿,贻累车牛,也就是说很多辽人说士兵都没有足额的薪水拿,导致很多人生活不下去,都被迫卖儿卖女了;
第三大恨为至逐娼妓而并及张、刘 、田三大族,拔二百年难动之室家,也就是说当地的很多大族侵吞了很多财产,欺压了大量百姓,而朝廷对此毫无作为;
第四大恨为,至收降夷而杂处民庐 ,令其淫污妻女 ,侵夺饮食。这也就是说一些招降的少数民族士兵军律极差,在附近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这四大恨所说的情况都是真实的,辽东地区的老百姓一直都是抵抗女真入侵的中坚力量,可是长期以来也不受朝廷的重视,混乱腐败随之滋生,很多士兵不仅没有粮饷发,还对军队实行高压管理,动不动就打死人,士兵哗变的现象时有发生。
然而辽人的这种遭遇只不过是数万万大明子民的缩影,所以后世才有这么一种说法,大明并非亡于女真,而是亡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