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领导的荆州军如今已经是弱不禁风了。即使没有东吴的背后偷袭,关羽也必须撤军,因为他无法借着“水淹七军”的威势一举拿下樊城。那么,为什么关羽要撤军呢?
关羽受伤发生在夏秋之季,而兵败则已是冬季。尽管这段时间关羽受到箭伤的困扰,但主将的受伤不应该对整体战局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关羽即便不亲自参战,仍可指挥关平、廖化等将领攻占城池。既然关羽的军队在攻占樊城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战斗力的问题。尽管关羽受伤,但战斗并非遭遇战,攻城战只需要主将的指挥即可。而且,关羽手下还有关平、廖化等武将,足以指挥攻城战。排除了战斗力问题,唯一剩下的可能就是粮草不济。
在刘备入川之前,他手握荆州六郡,包括江南的长沙、桂阳、武陵、零陵,以及江北的江陵、江夏。然而,为了防止曹操南下,刘备割让了桂阳、长沙、江夏给东吴,以牵制曹操。这使得关羽手上只剩下三个郡,即长沙、桂阳、江夏。在战争方面或许能够自给自足,但打仗就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粮草方面。
如果在割让三郡时,关羽提前撤出长沙等地的兵力,那么在粮草供应上,肯定会超出这三郡的承受能力。此外,之前的一战中,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了大量曹军士兵。虽然淹死了一些,但被俘虏的数量仍然相当可观,估计至少有两万人,甚至可能达到三万。鉴于关羽的性格,他不会杀死这些战俘,这为关羽的补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关羽数次催促后方的糜方和傅士仁提供粮草,言辞相当严厉,甚至威胁要杀人。后来,东吴发动偷袭,形势变得严峻。糜芳听从傅士仁建议投降东吴,很可能是因为糜芳镇守的城池粮草已经不多,无法坚守等待援军。
关羽缺乏粮草,这一点或许在演义中的文字中不能作为证据,但史书中却有相关记载,证实这并非空穴来风。在《三国志》吕蒙传中,记载了关羽夺取东吴湘关的米粮,而关羽却以粮食匮乏为借口。考虑到关羽的孤傲性格,如果不是真的缺粮,他不会采取抢夺的方式,这也损害了自己的威望。
总的来说,关羽缺乏粮草,而于禁带领的曹魏援军采取的是耗尽敌人兵粮的策略。即使于禁的战略并没有大错,但不幸的是他没有注意到环境的影响,最终被关羽的水战毁掉了一世英名。
#头条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