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微,各路诸侯混战割据,都想取代周天子,一统天下。
在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不少英雄豪杰。明臣能将,他们之间有合作,有竞争,各为其主。
(战火纷飞的时代)
文化上有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孔子、墨子、孟子等著名思想家。在政局上,又有“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军事上,有孙武、吴起、白起等名将。这些人物各有所长,颇有建树,有时难分伯仲。
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则是吴起和白起。白起,我们都知道,他就是杀掉“纸上谈兵”的赵括,坑杀40万赵军,夺得长平之战胜利的秦国名将。
吴起则是兵、法、儒三家思想兼具,被后世尊称为吴子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在魏国时,他能够打败强秦,从秦国手中夺取河西。
那么,如果这两人在战场上相遇,谁能更胜一筹?
一、战术策略各有千秋,各有长处不分伯仲
吴起的军事风格是事前做好充足准备。分析敌军弱势,发挥己方优势。侧重激发士兵的好胜心,训练高素质军队,不注重军队数量,而注重质量。为此,他很擅长打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全胜的有64场,不胜不败的有12场,一次败仗也没有打过。
在魏国时,吴起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神话,也正是这次战役让吴起真正地名垂青史,这就是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示意图)
魏国派遣吴起镇守河西,吴起在那里对军队严格训练,又对立军功者大加赞赏,训练出了一支斗志昂扬的魏武卒。
(魏武卒)
当秦惠公出兵50万攻打魏晋时,吴起仅选择了5万不曾立过战功的人,又抽调战车500辆,骑兵3000人迎战。
(阴晋之战)
为何他能如此自信?原来,吴起判断,秦国的军队多为临时上阵的秦国农民武装,军心和质量都不如装备精良的魏武卒,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50万秦军战败而逃。而魏国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阴晋之战也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人人称道的著名战役。
而秦国的白起则是平民出身,一步一步从士兵做到了主将。在他担任秦军主将的30余年中,他攻下了城池70余座。他的作战特点是速战速决,穷追猛打,搞歼灭战。
在攻打赵国的长平之战中,白起得知赵国更换主将,将廉颇换为赵括时,决定利用赵括轻敌的特点。采取了诱敌深入,分割歼灭的战法。
(赵括 剧照)
白起先是假意兵败撤退,让信以为真的赵括迅速前进。却另派了一支轻骑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来到赵军背后进行偷袭。最终使得赵括中了埋伏,突围失败被秦军射杀,40万赵军投降。
(长平之战)
然而,白起本着歼灭的目的,将40万人全部坑杀,只留下240名年纪较小的士兵回到赵国,赵国因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 尸骨坑)
论军队人数和背后国家的强盛,吴起率领的军队不如白起,但在军队素质和作战策略上,两人旗鼓相当。
由此可见,两人在军事上各有所长,不分伯仲,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让吴起去率领秦的军队,打出来的战绩可能并不比白起差。
二、吴起善于笼络军心,白起滥杀易失人心
但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两人截然不同。吴起对战争较为慎重,他反对穷兵黩武,主张为保家卫国、抵御侵略参与战争是可取的。但主动侵略他国,损耗国力是不义的行为。
对待手下的士兵,吴起采用之人善任,用论功行赏的方式来激励士兵英勇作战。在与秦军作战的期间,吴起从来与士兵同吃同住。夜间睡在田埂上,所有士卒颇为感动,更加坚定了为国作战的决心。
(吴起 剧照)
同时,由于吴起曾接受儒家思想的指导,他主张政治教化来治理军队和民众,从而使得军心一致,让士兵自觉形成了纪律严明的军队。
而白起,由于身在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秦国,虽然也崇尚论功欣赏,英雄不问出处,但军规严苛,军队多为攻城掠地而主动发动战争,对待逃兵和战俘也毫不留情。
(白起 剧照)
与楚国开展鄢郢之战时,他破坏楚人先王的陵墓,只为打击敌人士气;华阳之战时,秦国军斩首赵国和魏国13万军队,溺毙了两万投降的人。
后世在肯定白起战绩的同时,也对他的性格做出了评价,称其残暴、血腥,杀人如麻,虽然是忠君之人,但草菅人命,并非长久之计。
当白起后来被畏惧其势力过大,威胁自身地位的范雎所陷害,不得已自刎时,也不禁仰天长叹,当年自己坑杀长平之战投降的几十万赵军时,就该想到自己早晚有这样一天。
(范雎)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白起在在重将尚武的秦国能够发挥自己的实力,开疆拓土。但在攻下城池后,大肆杀戮反而不利于稳定,也不利于军队管理,吴起在这方面略胜一筹。
三、比治国吴起更胜一筹,白起专攻军事
白起只能算得上是一位军事家,而非一位专业的政治家。主张用严刑峻法,歼灭敌军来威慑民众这一做法并不可取。
(白起)
从后世秦虽然统一六国,但二世而亡的结局来看,攻下城池,开疆拓土虽然是胜利的第一步,但长久而稳定的统治才是通向强国的最终之路。
吴起不仅擅长改革、训练军队,擅长于战局指挥,同时他还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思想家。
他在儒门兵家法家三家学习,博采众长。对内能够推行礼法,以德治民,对外能够加强战备,抵御外敌。如果支持他变法的楚悼王没有早逝,那么统一六国的未必是秦国,也可能是楚国。
由此可见,吴起在军事、政治上均有建树,而白起则专攻军事。在治国方面,吴起展示出了更为强大的能力。
(吴起)
遗憾的是,这两位军事家均没有好的结局。吴起变法触动了当时楚国贵族的利益,在楚悼王去世后被贵族射杀,死后还被车裂尸首残缺,变法失败,而楚国也因此走向了下坡路。
(吴起遇刺)
而秦昭襄王听信他人谗言罢黜白起,在秦国接连战败后启用白起,又不能托付完全的信任,最终白起被赐剑自刎,死得冤枉。
(秦昭襄王 剧照)
总之,如果白起和吴起在战场相遇,又率领着同等强弱的兵力,那么旗鼓相当的两人可能不分胜负;但战场形势万变,若是持久战,吴起可能更胜一筹。在后续管理上,白起无法与吴起匹敌。
白起能做到的事情,吴起未必做不到。吴起能够做到的事情,白起无法做到。这就是两人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