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被敌军围捕,生死攸关之际写下7个字,敌军看到后停止追击
创始人
2025-07-08 08:32:24
0

引言

在解放战争早期,我党无论是从人数上来讲,还是从装备上来看,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国民党人不仅有着厚重的家底,同时还有着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

因此,我党在早期解放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甚至连中央都需要多次转移。

在转移的过程中,毛主席曾经遭遇过一系列巨大的险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携其手下悍将刘戡,带着整整25万人马在1947年3月去往延安阻击毛主席。

面对25万人的阻击,毛主席展现出了属于伟人的智慧,他先是用了一招“空城计”,让敌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代价和战略损失。

而在气急败坏的敌人追击时,他只留下七个大字,就成功化险为夷,把胡宗南和刘戡等人完全玩弄在股掌之间。

那么,伟人是如何使用空城计的?那神秘的七个大字究竟又是什么?

一、毛主席“空城计”,盘活一局死棋

在胡宗南和刘戡向延安进发时,毛主席身边只有2万多人,而且这2万多人甚至都不属于一个纵队,大家都是地方旅成员,在战斗力上与国民党的士兵有着明显的差距。

而且,在当时的延安不仅有毛主席这一位中央高级领导,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人当时也在延安。

如果让敌人得逞的话,对于整个解放军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毛主席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险情。

在胡宗南和刘戡的眼中,他们这一步将是绝杀,因为他们笃定毛主席不会轻易放弃延安,而以延安的目前兵力来看,对上足足25万人完全没有胜算。

但是,已经成功打入国民党内部的熊向晖,及时向毛主席汇报了敌人的行动轨迹。

这个情报无疑十分关键,毛主席在对敌我双方实力作出基本判断之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放弃延安。

延安是我党的中央,早在抗战时期,我党的有生力量就在此地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而今天,毛主席却选择将其放弃,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勇气的决定。

兵者,诡道也。既然敌人已经抓住了我们不能轻易撤退的弱点,那么,我们就要正视这个弱点,并且化劣为优。

毕竟敌人进攻的目的并不是延安这个城市,而是延安里的中央政府,只要中央安全撤出,把延安拱手相让又有何妨?

于是,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延安的所有居民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转移活动,短短几天之后,延安就变成了一座空城。

不久,胡宗南和刘戡的25万大军果真杀到了延安城下,但他们面对的已经是一座空城。这座城市里不仅没有任何军队和百姓,甚至连一些有价值的文件都没留下。

这就是毛主席的空城计,早在1928年,毛主席就曾经使用过一次类似的招数。

当时,毛主席和部队驻扎在一个边陲小村里,但敌人不知怎么突然找上了门来。正当将士们收集枪械准备还击的时候,毛主席却不紧不慢地下达了让所有将士上山隐蔽的指令。

就这样,敌人扑了个空,却又不知道山上究竟有多少红军兵力,生怕中了埋伏,只能在村里空放几枪,就悻悻离去了。

而在19年后,毛主席又用上了一次“空城计”,让敌人的小算盘落了空,将一局“死棋”硬生生盘活了。

毛主席还在自己的抽屉里留下了一张纸条嘲讽胡宗南:“进又不能进,退也不能退,奈何!奈何!”

胡宗南看到纸条火冒三丈,但却的确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命令刘戡继续率领大军,寻找毛主席等人的踪迹。

二、狠人刘戡,来势汹汹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刘戡的确是个狠人,他通过手段联系到美国人的帮助,监测了延安周边大小城市和农村的无线电波。

最终发现了电波数量异常频繁诡异的王家湾,而王家湾的小河村也的确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所在地。

就这样刘戡带着几万人的大部队来到了王家湾,开始了地毯式的搜查。这个时候,毛主席完全退无可退,因为敌人的包围圈基本已经形成,在这时实施战略转移就是痴人说梦。

即便如此,毛主席依旧十分淡定和乐观,他沉着的向周总理和任弼时表示“如果暴露的话,我们就朝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突围,只要有一个人逃出生天,那就是成功了。”

为了隐藏队伍,毛主席让士兵们把牲口的嘴都封了起来,但即便如此,敌人的搜查还是没有结束,眼看敌人马上要到了小河村,毛主席再次陷入了惊天绝境当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彭德怀等人终于带着人马前来给中央解围了,他们前不久才在前线战场上消灭了国民党的几支部队,突然得知中央遭受了突袭,赶忙回来解救,好在为时不晚。

彭德怀队伍的先头军正是我党一员悍将王震,他率领着手下的战士,直接找上了刘戡的嫡系队伍。

在正面牵制住了刘戡的战斗力。而这也让刘戡确信毛主席等人就在附近藏匿,他一边迎战王震,一边调动兵力继续进行搜查。

这时,毛主席派出了一个排的精兵猛将,让他们与前来的搜查部队展开迂回包抄战术,以此来迷惑敌方,从而给王震减轻压力。

这样的战术果真有用,刘戡的部队竟在不久之后,悉数撤出了小河村附近。

这场事件结束之后,毛主席决定采取大部队转移的战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延安已经不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国民党人已经让几万名士兵进驻延安,如果继续执着于停留在这儿,无疑会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三、众人绝望,毛主席再用“空城计”逃脱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各个地方的星星之火全都向着延安靠拢。

毛主席决定让这些集结好的队伍东渡黄河,这无疑是一招险棋,毕竟当时的陕北地区遍布着国民党的军队,稍有不慎就会暴露了行踪。

但是,丧心病狂的胡宗南已经派遣了各种轰炸机对延安等地进行轰炸,颇有一股你死我活的架势,因此,哪怕有着很大的风险,这场转移也必须要尽快进行。

在转移的过程中,由于人数实在过多,毛主席等人的行军路线被国民党军发现。刘戡在对这些行军路线进行研究之后,推断出毛主席要率领大部队东渡黄河进行又一次的战略转移。

刘戡自然是不愿让毛主席等人安全撤离,因此,他赶忙召集自己全部部队去往黄河进行堵截,希望能够在那里与我军正面交锋。

在得知刘戡的部队已经逼近的时候,我军还没有开始正式渡河,由于人数实在众多,这场行动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在渡河的时候被敌人抓个正着,无疑会付出极其惨烈的代价。

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绝望之中,就目前来看,渡河与不渡河,都会遭遇一场敌我兵力完全不对等的血战。

但是毛主席却又一次发挥了他的大智慧,用短短7个字就退去了刘戡几万大军。

在黄河渡口,有着一处高耸的山峰,这里绿树成荫,地势复杂,毛主席命令所有士兵立刻上山隐蔽。

任弼时听到毛主席的命令之后,让后续部队把前方队伍上山的脚印擦干净。但毛主席却制止了任弼时,他反而让士兵找了一块巨大的木板,在上面洋洋洒洒的留下了7个大字:

“毛泽东由此上山。”

龙飞凤舞的草书被写在木板之上,而这块木板则被将士们插在了毛主席的登山口。

刘戡带着大部队赶到了黄河渡口,他在黄河流域进行一通搜查之后,并没有发现毛主席的队伍,只是在一座诡异的山脚下,发现了那块毛主席留下的路牌。

刘戡手下的士兵大喜,赶忙请示要上山搜查,但刘戡却一声暴呵,制止了手下的行动。

在他看来,毛主席留下的这块牌子只是为了影响他的判断。

刘戡认为,在自己兵团的重压之下,毛主席一定不可能藏匿在如此浅显的位置,这写着大字的木牌还有完全没擦除的脚印显然是障眼法,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

在做出这样的判断之后,刘戡带着部队离开了黄河流域,继续在延安附近寻觅毛主席的队伍。

毛主席和手下的将士们在山上呆了几个钟头,抽了几根烟,眼见敌人没有上山,就又下到黄河渡口进行战略转移了。

回过头来,刘戡越思考越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太对劲,黄河渡口是毛主席最后的退路,他怎么可能因为自己单支部队的围剿就放弃东渡的机会,再次回到延安这个几乎已经被国民党控制的地区呢?

回想起几个月前,自己和胡宗南在到达延安之后收获的那座“空城”,刘戡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赶忙率队掉头,去往黄河进行堵截。

然而,趁着刘戡还没回过味来,毛主席和解放军队伍已经全部渡过了黄河,完美的实现了战略转移。

四、与毛主席交手,他的人生急转直下

等刘戡再次到达黄河渡口的时候,他看到的只是解放军留下的满地工具,那块木牌好像耀武扬威似的依旧插在山口,已经人到中年的刘戡被气得直跳脚,但却拿毛主席一点办法都没有。

其实,毛主席在国际社会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他是一位顶级的心理战大师,敌人的心思和判断在他的视野里极为清晰。也正因如此,毛主席才能在几十万人对延安的围剿下,安全率队转移,这无疑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

而刘戡在被毛主席戏耍之后,直接患上了心病,他与胡宗南的关系也变得有些朦胧了起来,两人虽是上下级,但刘戡对胡宗南不合时宜的判断和命令,越来越不服气。

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却因为毛主席的几次戏耍就心生隔阂,无疑是有些可笑的,而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最终导致了刘戡的覆灭。

1948年,宜川战役爆发。国民党属地宜川深陷解放军队伍的包围,重压之下,守军只好给胡宗南打去电话,希望他能派兵解围。

从当时的战局来看,宜川的局势极为糟糕,小型的增援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但在接到电话之后,胡宗南却让刘戡带着仅一个军的兵力就前去解围。

虽然心里有些犯怵,但服从命令毕竟是军人的天职,刘戡率领着自己的队伍,向着宜川进发。

果然,刘戡的队伍还没有到达宜川,解放军就已经将其包围。

情急之下,刘戡只能给胡宗南打去电话,请求支援。但是,胡宗南却表示刘戡整整有一个军的兵力,不可能那么轻易被解放军队伍吃掉。

胡宗南的回电就好像是一记重锤,彻底把刘戡的希望碎灭,无奈之下,刘戡只得就地扎营还击,双方在瓦子街爆发了剧烈的冲突,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厮杀。

虽然刘戡深陷重围,但他依旧奋起反抗,困兽犹斗,更何况是国民党虎将刘戡呢?不过在一场又一场血腥的肉搏厮杀当中,刘戡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在这场战役的最后时刻,刘戡身边的所有士兵都已经弃他而去,就连贴身参谋长也已经不知所踪,国民党的士兵们死的死,逃的逃,只剩刘戡孤身一人。

不知在刘戡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有没有想到那个曾经多次戏耍他的伟人,在遭遇毛主席之前,刘戡鲜有败绩,不仅在抗日战场上大杀四方,在解放战争早期,也为国民党人取得了不少战果。

但是,在与毛主席交手之后,刘戡的人生就急转直下,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已经只身一人,被我们的队伍层层包围了。

面对这样的死局,刘戡拉响了自己的最后一颗手榴弹……

回过头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的作战方针以及战略智慧的伟大,多次在战场上使用“空城计”“心理战”,这样强大的心理素质,恐怕也只有主席才能够具备了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苏州帝华智能科技取得陶瓷框架的...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帝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陶瓷框架...
信维电子取得制造MLCC流延设...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信维电子科技(益阳)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科越智能取得多角度调节陶瓷自动...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省科越智能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多...
汇浦新材取得高韧性陶瓷制品注塑...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汇浦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新博龙陶瓷取得可自行清洁浮尘的...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省德化新博龙陶瓷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92岁歌手林冲去世,无儿无女晚... 新闻荐读 据消息,素有“钻石歌王”之称的艺人林冲,已于7月7日晚去世,享年92岁。他曾主演邵氏电影《...
力量钻石:7月7日融券卖出60... 证券之星消息,7月7日,力量钻石(301071)融资买入594.3万元,融资偿还1978.63万元,...
台湾“钻石歌王”林冲去世,享年... 据报道,“钻石歌王”林冲于7月7日晚间去世,享年92岁。 据悉,他曾主演电影《大盗歌王》,片中插曲...
原创 中...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是禁止公民持有枪支的。枪支的泛滥会造成许多的社会问题,太平洋对岸的漂亮国就是活生生...
原创 回... 1937年8月,陈独秀从监狱里出来了,加上这次他已经坐了五次牢了。第一次是1913年,他因为参加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