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样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位期间的许多举措给当世和后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然这其中的许多在如今看来的功绩,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成为抨击批判秦始皇的根由,其中不乏像修筑长城和制作兵马俑等看起来劳民伤财、泯灭人性的大工程,这也才有了陈胜吴广揭竿起义,项羽刘邦等人推翻了秦朝统治的故事。
但是评价一个人和一段历史还是要用全面完整的眼光来看,秦始皇在位期间,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还是很值得称颂的,尤其是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更一举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
通过推行郡县制,让原本分裂割据的各诸侯国统一归到自己的管辖范围,这是中国城镇化建设中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点,那么秦始皇为何执意要推行郡县制,为何5000年的历史中,率先推行郡县制的又是他不是别人呢?
郡县制的产生
早在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前,中华大地从西周开始就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城镇体系,纵观中国历代政权行政区划的变更历程,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州郡制再到道路制最后成为行省的五个时期,郡县制起到了最为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分封制的出现大多建立在中华大地还未完全一统下的分裂局面。
从奴隶社会转型至封建社会过程中,夏商周三代默许的“传嫡不传庶,立长不立贤”的宗法等级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时期的分封制度,通过在国内分割形成众多诸侯国,在诸侯国内部形成不同采邑,将国家划分为不同等级大小规模,加强中央对周边的绝对控制权,这也才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城镇化体系。
不过历朝历代都有自己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方式方法,夏商周的分封制固然有其特点和优势,但却要建立在庞大的家族基础上,毕竟这些诸侯、士大夫大多都要和当权者有直接或间接亲属关系,国王才能放心的把一块封地交给对方当做偏安一隅的管理者。
很显然,春秋战国后,秦朝的壮大和发展虽然也让自身完成了统治的霸业,但是秦朝并不具备实行分封制的基础,原本就是诸侯国之一的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亲属来帮助自己管理。
虽然在当时已经成熟的分封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天然形成了一套体系,秦始皇只需要沿用即可,这是在当时被广泛认可和相对稳固的社会制度,秦始皇当然明白,但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先天条件是秦始皇一族所不具备的。
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的子嗣虽然也有十几个,但是年龄却是硬伤,直到公元前221年,正值壮年的秦始皇膝下最年长的大儿子扶苏也才刚刚不过年满20岁,更不用说其他孩子了,所以让还未经人事的孩子掌管诸侯国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仅自己的子嗣年岁太小难堪大任,自己的长辈也寥寥无几,自己的亲生父亲是祖父孝文王的养子,因为孝文王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终身不育的他没有一个可以继承王位的亲生儿子,而父亲子楚在赵国做人质多年,膝下子嗣或许只有秦始皇一人。
由此可见,秦始皇在位期间是没有绝对至亲的叔父和兄弟扶持的,而一统六国后,秦始皇面临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管理国家,既然没有家族至亲协助管理,那索性秦始皇就换了一种管理方式,将分封制变为了郡县制。
顾名思义,就是将国家划分为多个郡,每个郡又划分为多个县,县对郡负责,郡对国负责,秦始皇直接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如此一来不但消除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还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其实我国直到现在沿用的省市县乡管理机构,也是由郡县制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由此也能看出几千年前的秦始皇思维眼光远超常人。
其实就是秦始皇有足够多的兄弟亲属,这分封制他大概率也是不会再沿用的,想当初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中的一员,经过多年的拼杀这才把各国土地资源占为己有,如今让他把得到的土地再分出去,这不就相当于之前干的一切都白忙活了吗。
而之所以秦始皇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统治力,但凡秦始皇有过像刘邦表现出的优柔寡断和狐疑不决,这郡县制的推行都不会那么彻底。
郡县制的优势与缺点
秦始皇虽然独创了郡县制用来管理国家,但他也并非一时起意,早在西周时期,逐渐庞大的诸侯势力已经严重威胁了周王统治,秦始皇本就是一个对权力极度渴望和追随的人,他也当然不会允许分夺权力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郡县制则很好的规避了这些缺点,国家统治者的命令可以毫无阻碍的直接传达到地域最低执行者的耳朵中,当时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所以秦汉时期国家统治者的命令能够得到绝对的实施和应用,不存在搁置的情况发生,更不会存在下面的郡县独立称王反噬中央。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这种由皇帝直接领导命令的权力机构,如果遇上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明君,那么很多举措都能执行落实,这是对老百姓有益无害的,但如果是一个荒淫无度、昏庸无能的皇帝,那么从上到下都会因为他一人的决定而遭受直接的影响,纠错容错几率太小从而导致绝对的权力再形成绝对的腐败和灭亡。
至于这个皇帝是好是坏,百姓也不知道,一切都是一场依靠时间的豪赌罢了,不过对于秦始皇来说,从他心里自然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创立的郡县制无非是要强化对各地的统治和管理,这种从上而下一体化的中央集权制度,很大程度上便捷了秦始皇一个时期的管理。
尤其是在对人口户籍管理和官吏的选拔使用上,通过郡到县、县到乡、乡到长的流程,很快的完成了人口统计以及人才上报工作,只不过秦朝虽然是制度的开创者,但是其中的不完善和发展不均衡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只可惜秦始皇没有足够的精力完善修改郡县制制度,否则我国的城镇体系还会更早正规完整化。
郡县制对现今社会产生的影响
自从秦朝正式确立郡县制规划以来,虽然历朝历代对该制度的使用发展抨击批判不断,但这一制度仍旧延续了千百年,从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到隋唐宋元明的州郡县制再到清朝的省道府县,虽然历经2000年的发展管理制度和层次有所变化,但是其内涵却仍旧沿用了郡县制的精神。
而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我党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加以完善,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村的行政管理体制,虽然在体制上与几千年前的秦朝并无二般,但是其中的实际运行却有着天壤之别,现有的行政体系让我们国家在面对“急难杂症”等重大特殊问题上保持了一贯的集中主要力量,发挥重要力量的优势。
像98年洪水灾害、08年汶川大地震、还有刚刚过去不久的新冠疫情,在灾难毫无征兆的发生时,我党依靠独特的直接领导能力,集中主要力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后勤保障和应对措施,20天时间建设的“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也是最好的证明。
不止如此,在国外因资金、政府、体制等各种原因导致世界级运动会难以推行,相关场馆和资金难以维系时,我国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有22年的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无一不彰显了大国风采,虽然是在某一个地区或城市举办的大型盛会,但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各个国家级机构在最高层面角度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的建设利用,这些都无疑利用了最低成本完成了最快速度的布局与规划。
所以即使在如今看来郡县制的发展历程仍然少不了面临的问题和隐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问题也终将有一日迎来解决和变革,后世的每一代炎黄子孙也将沿着这条道路不断修改革新。
结语:
现实总与期盼有所差距,秦始皇耗费一生精力创建了延续千年的郡县制度,没想到最后自己的朝代却毁在了不争气的儿子手里。
本来还想着秦王朝能万世永传,但胡亥害人终害己,仅仅三年的时间,盛极一时的秦朝就在各路豪强的起义反抗下,最后被西汉王朝所代替,而不知道九泉之下的秦始皇看见如今发展日益完备,起到更多作用的郡县体制,是不是也会有些惋惜和感慨呢。
#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