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竟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兴亡谁识天公意?留著青城阅古今。”
————前言
“咚咚咚,咚咚咚”的铁骑踏地的声音响起,中原大地多少百姓胆寒。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之中,蒙古铁骑一直以来都是各个汉人统治王朝的心腹之患。
所以“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的冠军侯霍去病,所立下封狼居胥的战功。一直以来都是各朝武将,所梦寐以求想立下的战功。
但“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封狼居胥只是一个难以达成的梦想罢了。
直至元朝,蒙古铁骑在成吉思汗和他孙子的带领下,南下北上,统一了中华大陆,随后铁骑西指,一路杀至多瑙河畔。
从此全世界都记住这支所向披靡的骑兵。
(战争)
但是时间来到清朝时期,为何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却销声匿迹了,对着清廷秋毫无犯。
全因清朝政府对蒙古施展了一系列的阴谋阳谋。
一、阳谋杀人
清朝对付蒙古堂堂正正的阳谋,就是蒙古压根就打不过清朝。
毕竟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本就是以武立国。
清朝的前身,后金如何创立的?如果不是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一仗一仗打服了建州女真各部和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大部,如何能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朝,为清朝奠基。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画像)
而努尔哈赤的女真族不断壮大,蒙古族内部却是内耗不断,今天我部族打你,明天你部族打我。整个蒙古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分裂成了三块,漠南、漠西还有喀尔喀三部。
而这三部势力,还是各个小势力组成,其中关系犬牙交错,根本就拧不成一股绳。
所以待到努尔哈赤病死在盛京沈阳,皇太极上位。皇太极直接举兵伐蒙,多尔衮一举扫平漠南蒙古的察哈尔部和林丹汗部,统一了漠南蒙古。
还顺手收拾了朝鲜,俘虏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人。打的朝鲜国王李倧,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
(爱新觉罗·皇太极画像)
而在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之后,内喀尔喀也随之望风而降。
直至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十四王多尔衮带清兵入关,李自成战死在湖北九宫山,江山易鼎,改国号为大清,顺治帝定都北京城。
此时唯一剩下的蒙古部落,也是只剩下漠西蒙古,其中最强大的部落准噶尔部,也是独木难支。
虽然说准噶尔吞并其他漠西蒙古部落,后期逐渐发展壮大,和清朝打的有来有往,但那对于清朝来说,不过是小打小闹,直至乾隆年间,准噶尔部也被消灭。
(爱新觉罗·福临)
所以说蒙古是清朝打散了,打怕了,再也没有能力和清朝打了,这就是清朝的阳谋。
二、阴谋断根
虽然说蒙古部落,已经在清朝立国的过程中,被清剿的七七八八。
但是草原上的铁骑,就像草原上的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了满清皇上的皇位座的踏实,不用害怕被黑压压,忘不到边际的蒙古铁骑越过长城,清廷设定下两条毒计,来永绝后患。
(爱新觉罗·弘历)
政治上的打压和经济上的限制。
在政治上,早在后金建立之初,就立下了针对蒙古的政治手段,盟旗制度。
整个蒙古被清廷化整为零,分为十八盟,三十二部,二百零一旗。这盟、部、旗之间互不统属,蒙古游民不准跨越自己所属的旗游牧、耕种及往来。
直至乾隆年间,零零散散的蒙古部族,陆续全尽入清廷彀中,也就意味着全蒙古的部族都被纳入了盟旗体制的管制之下。
(满清和亲的宗室女性与蒙古贵族女性的合照)
就这样偌大个蒙古部群,就被清廷分而划之,根本不能联合在一起,掀起什么波浪。
为了巩固对蒙古的统治,清朝时期派出多位公主格格和亲,清朝王室也迎娶过多位蒙古贵族女子。
这也是满蒙一家的由来,以满蒙联盟,共治汉人。形成了“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局势。
而在经济之上,可以说清朝对蒙古进行了经济封锁,禁止蒙古族人在私下里和汉族人进行经济往来、贸易往来。
(网络图片)
这可谓捏死了蒙古发展的命脉,因为蒙古族一直以来,都是游牧民族,极度缺乏汉族小农经济下的经济作物与手工劳动产物。
另一方面,清朝还大量对蒙古放贷,但被封锁了经济的蒙古,根本就无力偿还贷款,导致了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这样以来,清朝对蒙古的全面统治可谓基本完成,政治上分而划之,政治联姻,经济上封锁经济作物流通,再通过债务进行经济剥削。
清廷使出的这两条毒计,算是彻底断了蒙古崛起的根。而最关键的一步,还在“崇释以制其生”之上。
(网络图片)
三、“玄学”诛心
何谓“崇释以制其生”?
通俗点说,就是文化入侵,文化垄断。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只要你蒙古,还有想要反抗清朝统治的心,那我大清朝的统治就还有风险。
所以,我不仅仅要统治你的人,还要统治你的心。
(喇嘛教的喇嘛)
游牧民族本身的游牧文化,不利于清朝的统治,清朝懒得去循循善诱,直接大力主推藏传佛教中的黄教,其教中僧人皆戴黄色僧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喇嘛。
根据冯玉祥将军,北行外蒙古的游记中记载,清政府强硬要求,家中无论有兄弟男人几口,只要是男人就得加入黄教,最多家中只留一个兄弟,用来延续香火。
喇嘛教不得娶妻生子,有八个兄弟七人得去当喇嘛,有五个兄弟四个得去当喇嘛。长久以往,不仅仅蒙古自身的文化泯灭,人数也是锐减。
(冯玉祥将军照片)
冯玉祥将军就在游记中记载,蒙古辉煌时期曾有一千二百万人口。在经历过满清长期统治之后,在民国时期已锐减到至五十万人。
满清政府不但扼杀蒙古自身的文化,还对蒙古进行文化、信息封锁。让蒙古族接触不到关内汉族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
甚至连汉文,满清政府都禁止蒙古学习,蒙古只能用蒙文,更不用说让蒙族接受正式的教育。
(现如今的蒙古族)
清朝通过自身的武力镇压和三条计策“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便拦下了蒙古族南下的铁骑。
虽然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三条计策不可谓是妙计,但也是彻头彻尾的绝户计、毒计。
封建统治的清王朝,永远不会想到,在未来仅仅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能团结一心,亲如一家。
再也不会有铁蹄阵阵,惊扰百姓的梦乡。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