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717字,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年早逝的皇帝,而顺治帝的去世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天,我们揭开这位24岁英年早逝的皇帝背后的真相,你将会被他的故事所震撼!
在多尔衮的掌控下,顺治帝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18岁亲政后,他肩负着大清兴衰存亡的重任,却一直生活在多尔衮的影子下,完全失去了自我。这是一位被压迫、困惑和不安所折磨的年轻天子。
多尔衮影子下的傀儡皇帝
1643年,在清太宗皇太极没有立太子的情况下突然去世,朝中陷入无主之境。八旗诸王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演变成了皇长子豪格与皇十四子多尔衮之间的对抗。
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和平衡各方势力,多尔衮提出让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并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就这样,六岁的福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顺治。年幼的顺治皇帝并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他只是被推举上位的傀儡。真正掌握权力的是多尔衮。
在多尔衮的专横跋扈下,顺治帝过着小心谨慎的生活,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据《清史稿》记载,顺治皇帝经常向母亲孝庄抱怨为何非要他当皇帝。
孝庄了解儿子受委屈,但她无能为力,只能努力培养儿子治国理政的能力,并督促他勤奋学习。多尔衮并不将年幼的顺治皇帝放在眼里,甚至要求他称呼自己为“皇父摄政王”,以显示自己的地位。
由于孝庄和多尔衮在皇太极去世后一直保持着暧昧的关系,多尔衮的身份从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又变成了皇父摄政王。他甚至要求孝庄嫁给他,但遭到顺治的强烈反对,因为顺治认为这是一种羞耻行为。
乾纲独断
由于满族的习俗以及多尔衮的阻挠,顺治很少接触汉文化,导致他亲政后很难理解大臣们的奏章。因此,他开始努力读书,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对历代兴衰的历史变迁特别关注。
顺治帝曾说:“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因此,可以看出他除了处理国家大事之外,还不得不早起晚睡苦读圣贤之书,这早早地消耗了他年轻的身体。
从中可以看出,顺治帝经常处于一种为了学习而透支身体的状态。加上多尔衮给他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顺治帝的身体逐渐虚弱也就不足为奇了。
1650年,顺治终于迎来了亲政的最佳时机。在狩猎途中,一直在马上奔跑的多尔衮竟意外坠马受伤,并不久后离世。接着,顺治发布诏书,列举了多尔衮14条罪状,并掘墓鞭尸,废弃了其执政法令,并清理了他亲信,可见他对多尔衮的怨恨之情。
一生挚爱
说起顺治亲政后的生活,就像没有拴住的野马,变得放荡不羁。首先,在孝庄的安排下,他娶了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并册封其为皇后。但是,不久后顺治对这位皇后不满意,废除其皇后之位,降格为静妃。
孝庄太后又从自己家族中找来两个女子进宫,其中一个成为了孝惠章皇后,顺治对她们却毫无兴趣。据推测,顺治皇帝不喜欢两位皇后,可能是对孝庄太后安排他感情生活的反抗方式。
虽然顺治只活到24岁,但在他的后宫中妃嫔数量不少于30位,生的孩子也达到14个之多。然而,其中只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活到了成年,这或许是因为顺治自己还未发育成熟就生育的原因。最长寿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在白天处理繁重的国事之余,顺治晚上还要承担为皇室繁衍后代的重任。由于这种生活状态,即使他有一副铁打的身体,也难以承受。孝庄太后并没有过多阻止顺治的这些行为,因为在古代,子嗣越多则代表家族越兴旺,意味着后继有人。然而,几年后,顺治的身体开始变得虚弱,经常生病,但他对生活方式没有任何改变。直到有一个特殊的女人的出现,打破了他的生活状态。这位女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孝献皇后董鄂氏。
董鄂氏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驻扎在苏州、杭州和湖州一带,使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董鄂氏天资聪慧,喜好读史书和书法,并且有一种独特的风韵和温柔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悟性也极高。
董鄂氏的才华在那个时代的满洲贵族女性中,可谓是寥寥可数的。在顺治的后宫中,大部分嫔妃都是蒙古或满洲人,几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无法与顺治进行深层次的沟通。
直到董鄂氏的出现,顺治才感觉到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董鄂氏刚刚进宫就成为顺治最宠爱的女人,不久后被册封为妃嫔,仅过了一个月,又被封为皇贵妃。她的晋升速度让其他后宫嫔妃都羡慕不已。更难得的是,顺治还举行了盛大的册封典礼,并公开宣布给予董鄂氏的待遇堪比皇后。
董鄂氏也没有辜负顺治的宠爱,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照顾顺治周全,还在政事为他提供自己的见解,时常提醒他,但从不干涉政务。顺治甚至有意废除现任皇后,立董鄂妃为皇后,然而董鄂妃却跪求皇帝收回决定,这使得顺治更加宠爱她。
1657年,董鄂妃为顺治生下了第四个儿子,顺治欣喜若狂,称他为自己的第一位皇子,并赐予他与嫡子相同的待遇。然而,这个皇子不堪重负,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
失去儿子的痛苦让本已身体虚弱的董鄂氏更加雪上加霜。1660年,心力交瘁的董鄂妃年仅21岁就离世了。她的去世给顺治帝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董鄂氏去世后的第三天,顺治下令全国服丧,并为她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水陆道场仪式,有108名僧人诵经祭奠她的灵魂。
爱人离去,心灵崩溃
顺治帝失去董鄂妃后,他陷入了极度的悲恸之中,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的情绪变得失控,行为也变得越来越极端。他寻死觅活,无视一切后果。
为了防止他做出自杀的事情,孝庄太后不得不派人日夜守护他。直到1661年正月初六,在董鄂妃去世半年之后,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享年24岁。
《清实录》中记载,顺治帝在初二患病,然后在第五天的凌晨去世了。书中只用了11个字简略地描述了顺治帝的去世:“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没有详细说明死因。
关于这位贵为天子、年轻的顺治帝为何突然离世,后世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我们可以从顺治帝临死时留下的遗诏中找到一些线索。
顺治帝在去世前一天召见了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在养心殿面谕遗诏。遗诏中,顺治帝列举了自己一生中的14条罪行,表达了对大清以及母后的内疚之情,也表达了即将解脱的心态。
结语
在顺治帝执政的18年里,前8年由于多尔衮的控制,他成为了傀儡皇帝,一直生活在多尔衮的影子下。他处于危险的境地,被人操纵,他压抑、痛苦、恐惧不安。加上顺治帝与自己的母后孝庄太后长期不和,这些因素造成了他任性敏感、情绪多变、多愁善感的性格。
在14岁亲政后,他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繁重的朝政事务。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肩负着大清兴衰存亡的沉重使命,这对他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因此,他长期失眠,神经衰弱。尤其是他最宠爱的董鄂妃不幸去世,让他彻底失去了精神的支撑。顺治帝具备聪慧睿智的品质,富有进取心。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也许会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优秀皇帝。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