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国那些称兄道弟的好基友,哪一对感情最好?今天德叔和你好好唠唠。
韩遂、马腾
首先排除掉韩遂、马腾。
当初马腾落难,韩遂跟他结为异姓兄弟,关系迅速升温。
但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这二人之间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从开始手下互相攻击,最终演变成两人彻底的反目成仇。
韩遂甚至痛下狠手,干掉了马腾的老婆孩子。
但为了生存,有时这二人又不得不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不过到这会,磕头拜把子的恩情早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利益。
这二人的关系,似乎也应了那句:最好不要和自己的好兄弟一起创业。
##关羽、徐晃
第二个要排除的是关羽、徐晃。
襄樊之战前一刻还有说有笑,互诉衷肠,结果下一秒徐晃就掏出将令,“得关云长首级,赏金千金。”
主打一个猝不及防。
关羽也是个实在人,还问徐晃:大兄,你这是做什么!徐晃答道:此乃国事。
要德叔说,这种兄弟不要也罢。
不过,徐晃虽然有点动机不纯,但也确实是身不由己,比起袁绍跟张那种塑料兄弟,还是要好得多。
嘴上一口一个兄弟,一旦利益发生分歧,着急要你命的也是这个兄弟。
然后再排除,被称为是勿颈之交的刘备与牵招,以及关羽和张辽,刘备和公孙。
他们这类的友情相对还算是比较纯粹,只是相对来说,感情也更多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追求之上,然后互相看对了眼才成为兄弟。
但是当共同的立场没有了,立场也不同了,还是不得不分道扬。
打败他们兄弟情的,可以说是命运和现实。
比如关羽和张辽的感情就非常好,尤其是关羽委身曹营那段时期,跟张辽是无话不谈,还一起击杀了颜良。
当关羽说报效曹公之后就要离去时,张辽没有“经受住考验”。
虽然他在替关羽隐瞒和如实报告,这两个选项之间,犹豫了很久,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告诉曹操,而且应该也没有考虑过,放走关羽这个选项。
到底是因为理性战胜感性,利益战胜情谊,还是老板大于兄弟,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肯定,他们不是三国里感情最深的义兄弟。
感情挚深奖
我认为感情最好的,应该可以在下面这几个,有始有终的里面挑一对。
刘备、关羽
第一对刘备与关羽,真正的患难与共,亲如兄弟。
虽然关羽重回刘备身边的过程,远远没有演义里过五关斩六将那么的曲折,但也足以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不过刘备对关羽来说,既是大哥也是主公。
关羽离开前,强调的也是受到刘将军的厚恩,不可背之。
这就好比把曹操关羽合二为一,那张辽自然也就不用纠结,到底该怎么选。
诸葛亮、马良
第二对诸葛亮和马良。
马良称诸葛亮是兄长。不同家族的人称兄道弟。
在三国里面其实并不多见。虽然没有明说,但二人很可能结拜过。
诸葛亮也是相当的称职。在马良过早离开之后,对他的家人非常关照,尤其是花大力气培养了马秉。
孙策、周瑜
第三对孙策与周瑜。约摸十几岁,周瑜就升堂叩拜孙策之母。
结为兄弟,长大后又共同开创一番基业。
后来,孙权执掌江东,也遵照吴夫人的意思,对待周瑜如同兄长。
周瑜为孙权打下了一个稳固的江山。
其他的还有像鲁肃和吕蒙,孙策和张昭,关羽和张飞,阎柔与曹彪。
根据史书的记载,他们有的是“升堂拜母”,有的则是亲如兄弟。
但因为没有太多有代表性的事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