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创始人
2025-07-08 01:04:11
0

“卧龙虽得明主,但不得其时”乃是《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所言。至于司马徽为何能做出如此精准的预判,是因为他开了上帝视角。没错,就这么简单!

《三国演义》是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当时距离三国时期已经过去一千年,对于三国的历史,罗贯中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审视的,蜀汉被曹魏所灭,这对于他来说是既定事实。司马徽虽然历史上的确有此人,但并无记载他曾经说过这句话。因此,罗贯中“安排”司马徽说这句话,实际上是他本人对于魏蜀两国兴亡的看法。在已经熟知历史走向的罗贯中看来,蜀汉被消灭的原因在于诸葛亮出山过早。

当时的刘备可以用无立锥之地来形容,他空有廓清宇内之志,但只能窝在小小的新野城中。诸葛亮是个忠诚的人,他既然追随刘备,则必然会竭尽全力为刘备出谋划策,为了刘备的基业他不惜耗尽自己的精力。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为艰难的,作为这个过程的经历者,诸葛亮的健康一定会受到损害。刘备的年龄比诸葛亮大二十多岁,刘备百年之后他的基业必须靠诸葛亮支撑,而健康状态不如人意的诸葛亮,一定难以支撑太久,一旦诸葛亮出现问题,则蜀汉危矣。

罗贯中的设想中,诸葛亮出山应当是在刘备至少取得一块基本盘的前提下,诸葛亮不必劳心劳神,可以顺利实现基业的平稳交接。

如果不是对历史开了上帝视角,仅仅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司马徽是绝对不会说出这种话。因为《三国演义》中,兵力是无限的,区区蜀汉居然能在夷陵之战中发动七十万大军,而诸葛亮北伐次次出动的军队都在十万以上,这样的设定直接抹平了蜀汉和曹魏在经济、人口上的差距,如果真是这样,那诸葛亮北伐成功还真不是啥难事。司马徽也不会说出此言。

因此,司马徽说诸葛亮“不得其时”,实际上是罗贯中借助小说来阐述自己对正史的分析与理解。但因为时代的限制,罗贯中并没有能够以唯物史观去观察历史,他忽视了经济和资源对争霸战争的决定性作用,而将成败归因于某些重要历史人物身上。如果按照正史而论,诸葛亮如果晚出山,刘备很可能连一块根据地都拿不下来,因为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虽然纵横天下多年,但没有形成一个理论化的发展规划,这对于逐鹿中原而言是致命的。

无论诸葛亮何时出山,只要他选择蜀汉,他的一生注定会经历“壮志难酬”的遗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谈到中华文明,我们不得不提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这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人故事。然而,有些...
原创 1... 1954年,功德林中三位将军被处决了,为啥他们要被处决?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历经三载烽火,我军最终...
原创 从...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影响了整个三国的历史,他们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同时两个...
原创 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也是最接近现代的一个,自1912年灭亡至今不过一百一十余年。祭祀祖先...
原创 韩... 文/石中华 【作者简介】石中华,80后,笔名醉月一边秋,雪上飞等,在《世界日报》《小小说月刊》等刊...
原创 9... 特别提示:本原创文章已签约区块链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提到春秋战国秦国成为西戎霸主,就要疑问秦穆公...
原创 让... 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民族曾让北宋朝廷夜不能寐。他们骁勇善战,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这个民...
寻根问祖,秦姓渊源与文化 一、起源: 秦姓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其姓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源自嬴姓: 颛顼帝有...
原创 唐... 在电视剧中,通过女性服装的差异,很容易看出唐朝和宋朝的女性开放程度。唐朝女性的服装豪放奔放,与之相比...
原创 细... 由于太平天国的兴起以及英法两国的入侵,清廷不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陷入两线作战,财政负担以及军事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