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安事变为什么不杀蒋?事后张学良只被软禁,而杨虎城却被杀害
创始人
2025-07-08 01:04:07
0

在浙江省奉化的雪窦山上,有一处豪华的别墅。别墅四周翠竹环绕,野花芬芳,既隐蔽又清幽。这座别墅的名字叫“妙高台”,它的主人只在这里住过三个月,便再也没有回到过这里了。

“妙高台”是蒋介石为宋美龄修建的避暑山庄。雪窦山一带气候温和,山中冬暖夏凉,非常宜居。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段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被他软禁的张学良也住在这里。1949年9月,他也是在这里下令秘密杀害杨虎城一家。

图一 西安事变纪念馆

风雨如晦

1928年,日本关东军因不满军阀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东北王”张作霖受重伤不治身亡,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接替父亲坐镇东北。

图二 张学良与东北军将领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地区。对此,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共产党组织东北抗联和东北地区的民兵顽强抵抗日军的侵略。

与此同时,蒋介石提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多次对共产党进行围剿。在这样的形势下,红军主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于1935年完成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

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在全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张学良在东北指挥军队与日军周旋,在劳山战役中损失惨重。东北抗联与民兵组织也在同日军的战斗中英勇作战,许多同志壮烈牺牲。东北局势岌岌可危,日军颇有大举入关之势。

然而,蒋介石依旧坚持对日的错误政策,对陕北一带的红军进行围剿。红军战士经过了长征的历练,英勇善战,将蒋介石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蒋介石大怒,亲自从南京前往西安指挥。

图三 西安事变前夕

那时候,蒋介石一心想把共产党“肃清”,还囚禁了许多支持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爱国人士,南京政府人心离散。

1936年6月,蒋介石欲以扣押胡汉民为引,打压广东、广西两地的“实力派”地方领袖,然而却招致“两广事变”。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举抗日大旗,起兵反蒋,两广大军北上。这令蒋介石感到如芒在背,只得采取手段平息事端。

“两广事变”的起因虽是军阀内部矛盾,但是两广大军举起的抗日大旗却使蒋介石承受了更大的舆论压力。对侵华日军无比憎恨的张学良多次与蒋介石商谈抗日一事,但每次二人都不欢而散。

图四 西安事变前的蒋介石与张学良

解决“两广事变”后,蒋介石从南方调拨军队,企图替代东北军,以便在东北开展“剿共”工作,而这进一步与张学良的主张对立。与蒋介石态度相反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决支持抗日,并积极同东北军展开接触。9月,共产党与东北军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共同致力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图五 1936年10月 毛泽东、周恩来写给张学良的信

身在西安的蒋介石加快了清剿共产党的步伐,却遭到了张学良的直接阻拦。张学良再次提出抗日的要求,而蒋介石断然拒绝了,并反复要求东北军不准出面抗战。

到1936年底,国内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在蒋介石的打压下,国内的抗日势力面临着腹背受敌的险境。两广抗日势力被瓦解,东北军处境艰难,其他要求抗日救国的力量又难以同蒋介石抗争。共产党遭受蒋介石的围追堵截,而日军却在我国肥沃的东北土地上肆意妄为,烧杀抢掠。

长安不安

图六 杨虎城

1936年,国民党将领杨虎城带领队伍驻扎西安,成为西安一带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西北大风起,东南血战多。风吹铁马动,还我旧山河。”这是杨虎城写下的诗篇,看着祖国的领土被日军蹂躏,身为一名爱国将领,他心如刀割。

尽管他已担任国民党高级军事职务,但是他对于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非常反感。在西安,他结交了许多信仰共产主义的朋友,他赞同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认为如今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民族大义高于一切。

图七 张学良与杨虎城

另一边,到西安与蒋介石再次商议东北军抗日问题的张学良又一次碰壁了。他三番两次向蒋介石讲述了东北军的艰难处境和中国面临的严峻局面,然而蒋介石依旧不为所动。张学良知道,蒋介石只想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早就将民族的危亡和东北军的生死抛在脑后了。

到西安后,张学良作为东北军将领,积极与掌握西安守军的杨虎城进行接触。12月11日晚,蒋介石在晚宴上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和人员调动。张学良、杨虎城等主张抗日的将领,其职务均被蒋介石的亲信接替。张学良、杨虎城认为蒋介石的这一动作是拒不抗日的信号,准备进行回应。

图八 学生向张学良请愿说服蒋介石抗日

晚宴结束后,张学良同杨虎城会面,进一步商讨应对蒋介石的计划。他们分别调动了东北军和国民党十七路军中可信赖的部下,决定于次日对蒋介石展开“兵谏”。

那天晚上,高卧在华清池别墅的蒋介石,还做着“肃清共产党”的美梦。夜色中,张、杨二人的队伍悄悄靠近蒋介石的宅邸,蒋、张、杨三人的命运也在今夜后彻底改写。

西安事变的结局是蒋介石承诺不再发动内战,支持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调停下,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事后,蒋介石对张、杨二人怀恨在心,对张学良实施软禁,在1949年下令将杨虎城一家杀害。

图九 华清池五间厅

妙高不妙

释放蒋介石这个决定,即便是在当时的人看来,也非常不可思议。“西安事变”发生后,延安的许多百姓希望蒋介石立刻被处决。然而,在仔细分析了共产党面临的局势后,党的重要领导人都主张不杀蒋介石。

图十 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前往西安进行调停

共产党的领袖认为,杀了蒋介石确实能够为百姓出口恶气,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杀了蒋介石,国民党内的亲日派会以此为借口变本加厉地反扑,他们还会进一步对共产党实行围剿。这样一来,国内的抗日力量会更加难以为继,日军的侵略气焰将更加嚣张。

毛主席在阐述这个问题时,曾将蒋介石比作“驴子”,将逼迫蒋介石抗日比作“赶驴子上坡”。驴子不赶就不会上坡,人们必须要紧紧地拉,用力地推,必要的时候打一打,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如果能够以“西安事变”为契机,促成国民党联共抗日,共产党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不说,蒋介石的主力部队投身抗日正面战场,我党的战士们也能够进行调整。对共产党来说,释放蒋介石是利大于弊的。

图十一 蒋介石留在华清池行馆墙壁上的血迹

关于这个问题,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也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张学良主张在达到目的后释放蒋介石,而杨虎城则坚决主张杀了蒋介石。他们二人发生分歧并不奇怪,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对于蒋介石的态度就不相同。

图十二 临潼亭捉蒋

张学良与其父张作霖在中原大战中与蒋介石达成和解,基本没有同蒋介石发生军事冲突。蒋、张二人曾结拜为兄弟,张学良与宋氏姐弟关系也很亲厚。“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宋子文立刻前往西安调停,张学良只要求蒋介石作出承诺,其实并没有置蒋于死地的意思。

而且,张学良担心如果真的要了蒋介石的性命,中央军必定会包围西安,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虽然杨虎城骁勇,东北军善战,但是论兵力、论补给,他们都不占上风。

而杨虎城是一名能征善战、忧国忧民的武将,也是个十足的性情中人。他一来厌恶蒋介石为人,二来心疼那些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受到日军迫害的中国百姓。他深知,如果蒋介石被释放,他必定向自己寻求报复,自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手刃这个虚伪的“大总统”了。

图十三 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

果不其然,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立刻夺了杨虎城的军权,派他去“海外调研”。所谓的“海外调研”,其实就是为了消除杨虎城在军中的影响,避免杨虎城再对自己形成威胁。期间,杨虎城曾申请回国参加抗日,都被蒋介石拒绝了。

1937底,蒋介石密令杨虎城回国。虽然杨虎城已经被剥夺军权,但是他依旧对杨虎城怀恨在心。他指使戴笠将杨虎城诱骗到南昌,随后便逮捕了他。

杨虎城就这样被蒋介石囚禁了十二年。心胸狭窄的蒋介石始终觉得“西安事变”是一件令他难堪的事情,他多次要求狱中的杨虎城发表声明,以当事人的身份将“西安事变”重新表述,以营造对共产党不利的舆论氛围。而杨虎城不畏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始终不肯听从蒋介石的要求。

图十四 西安事变

1949年9月,蒋介石见大势已去,带领宋美龄和被软禁的张学良到妙高台居住。在那里,他想起了尚在狱中的杨虎城。在逃往台湾前,他担心共产党将杨虎城解救出来,就下令秘密杀害杨虎城,还残忍地将杨虎城的家眷也杀害了,以防今后杨虎城的家属向他报仇。

以身殉志

蒋介石为何如此憎恨杨虎城?与张学良相比,杨虎城的结局更加令人唏嘘。论打仗,杨虎城是一员猛将。刀客出身的杨虎城武艺高强,志在千里,他带领十七军为国民党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张学良的东北军对蒋介石并没有什么忠诚度,他们是从前张作霖的部下,只听从于张学良的指挥。

论出身,杨虎城是农民的儿子,靠着一身武艺和胆识才走到了今天,根本不可能对蒋介石造成威胁。张学良与当时的大家族关系都非常亲厚,而这些大家族也并非百分百拥护蒋介石。

人们都觉得,出了这样的事,蒋介石应该对张学良的背叛更加愤怒。但是只有杨虎城自己知道,制造“西安事变”,自己的性命已是身外之物了。

图十五 宋子文、宋美龄兄妹合影

首先,蒋介石软弱,他最重视自己在国民党中的权力。张学良在全国的“实力派”中举足轻重,如果蒋介石想要坐稳国民党“一把手”的位置,就必须赢得这些势力的支持。对张学良的惩罚只能点到为止,就算是软禁,也要为他提供良好的待遇。只要张学良活着,蒋介石就能利用他的政治影响力。

而杀了杨虎城,并不会影响蒋介石在国民党中的地位,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拉拢国民党中的“反共派”和“亲日派”的人心。

其次,蒋介石对平稳地控制东北军没有信心。当时的东北军大多是张学良的嫡系部队,如果此时蒋介石重判张学良,东北军很可能会失控。这样他不仅在军事上陷于被动,也难以继续履行“不挑起内战”的承诺,从而陷入政治上的被动。

而“西安事变”后,他就立刻将杨虎城解除军权,派到了国外。经过一年的时间,杨虎城在军中的影响力已经被消磨殆尽,就算立刻杀了杨虎城,也不会在军中引起波澜。

此外,蒋介石始终怀疑杨虎城的忠诚。杨虎城与自己的夫人都是坚定的“三民主义”信仰者,是真正的进步人士,爱国人士。蒋介石在逮捕杨虎城后,用尽手段折磨杨虎城的家人,企图找到所谓杨虎城叛变的蛛丝马迹。残暴的国民党特务分子将杨虎城的妻子折磨成了疯子,最后还将杨虎城的儿子杀害了。

事实证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完全是出自民族责任感和对三民主义的坚定信仰。他认为蒋介石的政策已经偏离了“三民主义”的内涵,偏离了孙中山先生创立国民党的初衷。他一心希望中国能够实现独立自强,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杨虎城:“以身殉职,不亦伟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谈到中华文明,我们不得不提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这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人故事。然而,有些...
原创 1... 1954年,功德林中三位将军被处决了,为啥他们要被处决?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历经三载烽火,我军最终...
原创 从...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影响了整个三国的历史,他们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同时两个...
原创 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也是最接近现代的一个,自1912年灭亡至今不过一百一十余年。祭祀祖先...
原创 韩... 文/石中华 【作者简介】石中华,80后,笔名醉月一边秋,雪上飞等,在《世界日报》《小小说月刊》等刊...
原创 9... 特别提示:本原创文章已签约区块链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提到春秋战国秦国成为西戎霸主,就要疑问秦穆公...
原创 让... 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民族曾让北宋朝廷夜不能寐。他们骁勇善战,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这个民...
寻根问祖,秦姓渊源与文化 一、起源: 秦姓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其姓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源自嬴姓: 颛顼帝有...
原创 唐... 在电视剧中,通过女性服装的差异,很容易看出唐朝和宋朝的女性开放程度。唐朝女性的服装豪放奔放,与之相比...
原创 细... 由于太平天国的兴起以及英法两国的入侵,清廷不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陷入两线作战,财政负担以及军事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