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应该如何看待历史这个问题,很多人应该会觉得相当陌生。历史嘛,就是读史明智,还需要分析如何看待的问题吗?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肯定的,原因在于最近和一位网友关于齐宣王灭燕问题的交谈。不得不说,这位网友是非常了解历史的人。
在跟我交谈的过程中,随随便便就能拉出一段文言文的史料,而且能够抓住重点。坦白讲这一点我都自叹不如,所以对和他交谈还是不抗拒的。但他却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文章题目所说的主观看待历史。什么叫主观看待历史呢?与他相对的就是客观看待历史。
在解释主观看待历史是什么意思之前,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客观看待历史。通过两种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对比,各位网友就更能理解二者的不同。言归正传,什么叫客观看待历史。所谓客观,就是说历史没有绝对的正确,因为历史的细节都是当事人才知道的事情。
如果不是当事人,即使是同时期的史官,所作的记录也不能说完全正确。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如此说来就没有真实的历史了?理论上的确如此,但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以及年代的远近来确定史料的可靠程度。年代的远近这我不需要解释。
自己的判断主要依靠三点,首先是史料是否符合人性和正常逻辑。其次是史料记载的事情,是否符合当事人的性格,以此判断当事人是否会这样做的可能性,最后是有没有考古证据进行支撑。用这三点进行判断,再加上年代的远近因素。就能得出相对可靠的史料,但请注意,这也就只是相对可靠。
百分百确定真实的史料是不存在的,因此客观看待历史,说白了就是不对历史下定论和结论。那主观看待历史呢?看完了我对客观看待历史的解释,很多聪明的网友应该已经了解了。没错,所谓主观看待历史,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给历史下定论。
以与我交谈的这位网友为例,他就是典型的主观看待历史。他抛出了大量史料为自己做论据,进而得出了他的结论。然而他却丝毫没有意识到,一个后世人去推测前人的心思,根本不可能有定论。因为你不是那个前人,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所有对他想什么的分析,都只能算是推测,这就是客观看待历史。但这位网友显然不这样看,主观也就算了。甚至他也不认同只有当事人本人可以说明当时发生的事情,其他除当事人之外的人,说什么都是推测的理论。在他看来,只要自己作为论据的史料没有问题。
那他得出的结论就是板上钉钉的定论,不可能存在任何其他可能。对于这一点,我是自愧不如啊。我只敢说推测,而不敢下定论。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