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历史上的少年皇帝胡亥和权臣赵高这一对君臣组合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一年,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丞相李斯在胡亥、赵高二人的胁迫下,篡改秦始皇给长子扶苏的诏书,立胡亥为帝。
这一年,二十一岁的胡亥在赵高的扶持下登基为帝。年轻的皇帝胡亥,没有继承他父亲秦始皇的才能、雄心、谋略,反而成了一个以残暴、昏庸闻名于历史的皇帝。
说起胡亥,就不能不提这个既成就他、又杀死他的佞臣、小人----赵高。
赵高的身世卑微,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赵高的兄弟都出生于隐宫。
赵高长大后,秦始皇时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且见他长得相貌堂堂、身材高大,便十分赏识他,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判案断狱。凡是小人都有小人的过人之处,赵高便是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之人,他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违背不遵守律法,要按律处他死刑,赵高巧言令色,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
秦始皇死后,赵高因为和公子扶苏不和,又对大将蒙毅有仇,所以他千方百计想让公子胡亥继位,以便自己可以掌权,否则公子扶苏继位等待他的将是权力的没落。因为都有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对扶苏身边蒙毅的仇视,丞相李斯在中车府令赵高的一番洞察人性的劝谏下,很快和李斯达成共识,他们拥立胡亥继位为帝。
继位后的胡亥,想在皇帝的位置上享受人间至美的乐趣。权臣赵高,想一步步的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赵高实际上把年轻的胡亥当成了扩张自己权势的工具。
因为赵高的教导之恩、拥戴之情,胡亥对赵高是相当的信任。公元前209年,胡亥对赵高说了一段惊世骇俗的话:“人活在世上,就犹如驾着六匹骏马飞奔过缝隙一般的短促。我既已经统治天下,就想要尽享我的耳目所喜闻、乐见的全部东西,享尽我心意中所喜欢的任何事物,直到我的寿命终结,你认为这行吗?”
赵高通过胡亥的话,立马觉察到这是一个排除异己、掌握权力、获取信任的好时机。他立马抓住时机,向胡亥建议,实施严酷的法令将旧日的大臣及宗室人员诛杀干净,并大量任用自己亲信的人。胡亥采纳了赵高的建议,他变更法律,令大臣和诸位王子犯法都交给赵高严加惩处。
出身卑贱的人一旦大权在握,就会比谁都凶残,这句话形容小人太对了。
赵高先是对付自己忌惮已久的蒙恬、蒙毅两兄弟,这二人在始皇生前颇受重用,屡建奇功,在朝中也权高位尊,并且对秦朝忠心耿耿,赵高此时只想除之而后快,他先后逼迫蒙毅、蒙恬自尽。
赵高然后将矛头转向秦朝王室,秦始皇的子女,先后有十二位王子在咸阳的街头被处死,十名公主在杜县被处以车裂之行,他们的财产被没收,受牵连和抓捕的人不计其数。
赵高又排挤掉不少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他趁机安插了自己的大批亲信。他的兄弟赵成,封为中车府令;女婿阎乐,当上了咸阳县令。
赵高对此时获得的权力并不满足,为了进一步把胡亥控制于股掌间,赵高编造谎言说:“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威仪,使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陛下年纪还轻,如果在众臣面前不经意地暴露了弱点,恐为天下人耻笑。故陛下不如居内朝处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辅佐。这样,人人都会称颂皇上的圣明。”
胡亥他不辩是非,就此把朝野大事都交给赵高代理,自己不再上朝,一味寻欢作乐,决断之权大部落到了赵高的手中。随着权力的扩大,赵高的野心也不断地膨胀,将眼光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
当时的秦朝已是危机四伏,人民苦不堪言,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朝政越来越混乱,堂堂丞相也不能随便面见皇帝。李斯在这个危机时刻,想面见皇帝劝谏被赵高抓住机会,赵高利用职权设计陷害李斯。先是寻一个不合适的时间,故意让李斯面见胡亥,引起胡亥的反感,又添油加醋的在胡亥面前,说李斯儿子防守农民起义不作为,让胡亥恼怒李斯。
几日之后,李斯和将军冯劫、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胡亥,建议暂停阿房宫的工程,减少边区戍守和转输,以缓解民愤。 胡亥对李斯本就有怒气,这下一触即发,下令将他们交付司法官审办。冯去疾、冯劫非常痛心,为了不受羞辱,不久便在狱中含恨自杀。赵高则对李斯用尽了酷刑,逼李斯认罪,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施以腰斩之刑。临刑前的李斯,终于悔悟,当初自己在沙丘的一念之差,逼死了公子扶苏,也为他自己、为家族、为大秦带来了祸端。
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秦朝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他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想找机会试验一下群臣对他忠诚还是对胡亥忠诚。
有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他失声笑道:“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板起脸地问左右大臣;“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围观的人,有的慑于赵高的淫威,缄默不语;有的惯于奉承,忙说是马;有的弄不清赵高的意图,说了真话。 胡亥见众口不一,以为自己是冲撞了神灵,才会认马为鹿,遂召太卜算卦,太卜道:“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故至于此。”胡亥信以为真,便在赵高的安排下,打着斋戒的幌子,躲进上林苑游猎去了。 二世一走,赵高便将那些敢于说“鹿”的人纷纷正法。
在胡亥逍遥,赵高夺权的时刻,咸阳城外,已到处卷起了亡秦风暴。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义军以更加迅猛的势头继续战斗,秦将王离被擒,秦将章邯求助不成,害怕朝廷降罪,率20万大军投降项羽。
章邯的投降,让胡亥突然寝食难安,他数次责问赵高,赵高知道胡亥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与不满,于是秘密与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商议对策,制定了弑君政变的计划。公元前207年,咸阳令阎乐率领手下士兵冲入皇宫,不顾胡亥的苦苦哀求,逼他自尽。此时的胡亥,不可一世的秦朝皇帝无可奈何的拔出长剑,结束了他可怜又可恨的一生。
胡亥死后,赵高自觉登基为帝无望,将玉玺传给了秦王室成员子婴。此时由于秦的力量已大为削弱,子婴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子婴早在当公子期间,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他知道自己被赵高推上王位,不过乃是一个傀儡而已。子婴不愿再重蹈胡亥的覆辙,便在登基之日设计杀死了赵高,随即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46天后,刘邦攻入咸阳,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胡亥死时只有二十四岁,皇帝也仅仅当了三年,后来被以黔首(即百姓,因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礼节埋葬了他,他最宠信的佞臣赵高,也在五天后被杀,追随他而去。
赵高悟不透的便是,胡亥是他掌握权力的工具,也是他掌握权力的依仗。胡亥死亡,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存在,结局只能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