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评价男人成功的唯一标准是“权力和财富”,真正能够体现男人身价的方式,莫过于拥有“美女和佳酿”。中国古代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又是以等级秩序为基础。在“士农工商”四级社会秩序的约束下,人的出身往往决定将来的出路。
商人家庭基本上世世代代都以经商为主,农民家庭大多数都是八辈为农,官宦之家自然世袭书香门第。很少有人能够打破这种等级秩序,即便是能够冲出它的约束,能够成为即富又贵的人也寥寥无几,和珅算是其中一个。和珅虽然富可敌国,但和珅为人谦虚低调,又会办事,为乾隆皇帝的大清朝出过大力气,更没有因为家藏万贯,而膨胀到穷奢极欲的地步。
再往前推1500年,西晋历史上曾有两位人物,不仅比和珅有钱,而且比和珅懂得挥霍享受,还上演一段“斗富”的奇闻,最终把西晋王朝带入覆灭的深渊。他们是谁呢?石崇和王恺是也。
司马炎开启西晋的奢靡之风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受人待见的朝代。晋朝前后共155年,是历史上明君圣主和良臣干将极其匮乏的时期。究其原因,不过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而已。从晋武帝司马炎开始,便注定晋朝不会长治久安。
司马炎平定吴国后,顾不得安抚百姓,告慰六军将士,而是忙于给自己搜寻吴国美女来充实洛阳后宫。司马炎在位后期,为了自己贪图享乐,满足庞大的娱乐开支,公开把朝廷空缺明码标价卖给大臣。
在司马炎的带动下,晋朝初期出现宰相何曾那样追求享乐的权臣。史书记载,何曾一天的伙食费要花掉一万钱。即便是如此高昂的伙食费,他与普通人一样,每天依然为“吃什么”而犯愁。何曾的儿子何劭青更离谱,他完美地继承父亲的奢靡基因,每天伙食支出达到三万钱。
在皇帝司马炎和宰相何曾的影响下,西晋历史上掀起一股“斗富”的奢靡风气,因此引出两位“炫富”界的鼻祖。
教科书级“斗富”
提起石崇和王恺,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只不过以负面历史居多。石崇赶上司马炎卖官换钱的天赐良机,出身豪门的他,拿出部分家产买来一个官职。石崇是个敛财的高手,上任不久,依靠“敛财、买官、再敛财”的方式,迅速积攒下大量的财富,成为京师洛阳城的首富。
相传,他在洛阳城中的宅邸仅次于皇家,同时豢养着数百美女姬妾。虽然身居要职,但整日不学无术,只知道和达官贵人泡在一起吃喝玩乐。
石崇的奢靡作风,很快招来一个人的不满。谁呢,国舅爷王恺。王恺见石崇如此铺张浪费,内心极其不爽。一个小小的石崇凭什么要比皇家外戚还要高调,王恺觉得决不能让石崇出尽风头,自己必须把他比下去。
王恺与石崇的“斗富”拉开帷幕。
他俩的首轮较量是从厨房开始,王恺命仆人必须用麦芽糖刷锅洗碗,石崇家中则用蜡烛生火做饭。随后,王恺看见冬天来临,担心外面的树木会着凉,让家奴用丝绸把数十里的树木全部包裹起来。石崇丝毫不逊色,他用丝绸搭起三十里的长廊。王恺用花椒粉粉饰院墙,石崇就用昂贵的石脂当油漆。
三轮较量未分胜负,把王恺气坏了。气急败坏地找皇帝外甥帮忙,司马炎听完他们的故事,非但没有制止,反而鼓励舅舅必须击败石崇,他让宦官从后宫取来一株高达二尺的珊瑚树,资助舅舅和石崇一决胜负。
王恺抱着珊瑚树去找石崇。石崇沉默不语,故意随手一推把珊瑚树打碎,然后带着王恺到自己的书房。王恺顿时傻眼,里面珍藏着数十棵珊瑚树。比起皇帝外甥给自己那棵珊瑚树,石崇家的珊瑚树尺寸更高,颜色更加鲜艳。石崇让王恺随便挑,算作是自己的赔偿。
王恺彻底服了。从此以后,石崇的名气更大。家中经常高朋满座,宴会不断。客人想去上厕所,门口都有美女候着。从厕所出来后,换上锦绣衣服,防止身上的臭气带到酒桌。
结语
石崇的官职并不大,只做过侍中和刺史,连他都穷奢极欲到如此地步,那些三公九卿的生活可想而知。就在石崇、王恺等人沉迷挥霍时,他们贪图享乐的行为终于得到报复。
公元300年,八王之乱进入关键时刻。洛阳城闹饥荒,真的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鬼”的现象。石崇、王恺依然没有丝毫收敛,继续夜夜笙箫。石崇因为冒犯赵王司马伦被夷灭三族,王恺的下场更惨,大量饥民再也无法忍受他穷奢极欲的生活,集合起来涌入石崇王恺家中,把王恺活活打死,全部家产被洗劫一空。
从此,西晋灭亡了,那场史诗级“斗富”也化为乌有。
古人一直奉劝“为富要仁”,绝非没有道理。身为富人,即便是没有仁义之心,切记财不外露。从石崇斗富到西晋灭亡,应该能够很好地回答为什么说富人要低调?你已经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物质财富,没有必要再拿出来向为数众多的人去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