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看懂了孝文帝迁都,也就读懂了北魏这个王朝
创始人
2025-07-07 15:32:48
0

文 / 子玉

北魏的历史完全可以从其两次迁都的动作来解读,当你看懂了拓跋鲜卑从草原到平城再到洛阳背后的动机,也就读懂了北魏这个王朝。

是的,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完成了拓跋鲜卑由部落制到封建制的迭代,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则完成了鲜卑部族全面汉化的过程。

道武帝的功业上篇已经说过,本篇来还原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及汉化改革的全过程。

太和十八年(494),在孝文帝的坚持下,北魏正式将国都由平城迁到了洛阳,而孝文帝之所以坚持迁都,目的也很明确:

混一文轨,移风易俗。

对,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道武帝称王称帝搭建了北魏王朝的雏形并迁都平城,太武帝拓跋焘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北魏疆域的基本盘,冯太后简单对北魏的经济和组织架构进行了改革(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当北魏的权力棒交到孝文帝手里时,他打开试卷,上面清楚地写着:

统一文化,混一天下。

也就是说,历史交给孝文帝的任务是,完成鲜卑族的汉化工作进而消除胡汉矛盾,然后站在华夏文化正统的高度上推动南北的统一。

而要操盘这项大工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迁都。迁都在任何时期都是一次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国君可以通过分配的权力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权威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再说,平城当时只是北魏的政治中心,但在北魏已经统一北方的大背景下,平城显然已经不适合再作为国都,因为,此时的平城只是北魏的用武之地,并不是所谓的文化中心、经济中心。

而迁都洛阳就可以进一步将政治、文化、经济、军事这几项重要“参数”全部集齐:

洛阳是北方的文化重地,迁都洛阳可以助力北魏进行汉化改革;洛阳有漕运之利,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洛阳的地理优势可以让北魏很容易完成钳制四方的操作,更方便北魏此后的南征行动。

而且,在大家的潜意识中,只有定鼎洛阳的王朝,才是所谓的正统。

也就是说,迁都洛阳可以让北魏王朝同时具备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的优势。

必须得干。

在定都洛阳之后,孝文帝马上就启动了全面汉化的工作。当年十二月,孝文帝就下令,所有鲜卑人全部改穿汉人的服装。

次年(495),孝文帝下诏:凡是迁到洛阳的人死后就葬在洛阳,不得再葬回北方。孝文帝这个动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更改鲜卑人的籍贯,让他们以中原人自居。

同时,孝文帝规定:所有鲜卑人此后必须讲汉语,那些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如果学不会汉语,以后就别再做官了。直接就是将语言的改革上升到和利益、权力深度绑定的节奏。

当然,度量衡等技术层面的改革也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重点。

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接着又放了一个大招,将北魏皇族“拓跋”的姓氏直接给改了,改姓“元”。在皇帝的带头示范下,鲜卑贵族也都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了汉姓。

从此,鲜卑贵族的外在配置已经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这只是表面工作,要想深度汉化,还得走通婚这条路。孝文帝还是自己带头,将他的鲜卑皇后送到了尼姑庵然后娶了汉人女子做皇后,他的六个弟弟也都由他做主全都娶了汉人女子为妻。

也就是说,孝文帝的汉化工作是从表面的服装、语言一直延伸到血液、基因的深度。这样,一代人过后,鲜卑贵族就会彻底完成民族属性的迭代升级。

这还没完,孝文帝在做完这些表面工作之后又将北方的门第秩序重新改写,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这八个姓氏为“八族”。鲜卑贵族在社会地位上已经站在了与北方的崔、卢、李、郑等大姓同样的高度。

北魏正式切换到了东汉、魏晋时代的门阀世族时代。鲜卑贵族在政治优势之外又被赋予了社会地位和文化优势。

也就是,孝文帝以士庶之分来消弭胡汉矛盾,以门第之分来稀释民族界限。这一套组合拳打出去之后,北方已经没有五胡之分,只有士庶的区别。

至此,鲜卑贵族已经与北方士族彻底融合在了一起,胡汉矛盾在这场汉化改革中得到了溶解,同时,北魏王朝还可以以政治和文化的优势来统驭境内的胡人。

对,准确来说,拓跋鲜卑此时已经脱下了鲜卑的民族服装彻底进化为了汉人。

当这些工作完成之后,鲜卑人已经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而胡汉矛盾的消解也让北魏的凝聚力越来越强,能最大发挥出自身的经济和军事优势与南朝进行博弈。

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经过五胡十六国的过渡,北方再一次回到了当年的魏晋时代,只是,北方人的基因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这种汉人和胡人的融合所进化出来的新的北方人,则明显更加生猛、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

北魏已经取得了华夏文明的正统地位。

当然,这个不是由北魏自己说了算,南朝人对北魏改革成果的评断才是切中实际的。529年,当南梁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一路打到洛阳之后,看着眼前的景象,陈庆之惊呆了:

“都说长江以北已经尽是夷狄的天下,一片废土。

现在,到了洛阳亲眼见证之后才发现,原来,华夏文化并不在南方,而是在中原呀。”

是的,陈庆之看到的洛阳不仅建筑辉煌,而且,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怎么说呢,无论是南朝北伐还是北朝南征,表面上争的是领土,本质上还是文化,看谁才是华夏的正统。当陈庆之发现华夏的正统在洛阳时,他肯定已经明白了什么,也大概能预料到此后历史的走向。

想想,北方本来就具备经济、人口、军事的优势,如今又站在了文化的高度,南朝又怎能是北朝的对手。

尤其是,在孝文帝改革之后,北方的凝聚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南朝愈发处于弱势地位。

也就是说,由北方来完成统一的大业已成定局。

但孝文帝的改革并没有获得绝对的成功,因为,胡汉的矛盾此后还一直在博弈,并让北魏王朝一度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进而孵化出了汉化的北周和胡化的北齐。

只有当周武帝宇文邕灭掉北齐之后,文化的统一工作才暂时告一段落。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到底有多少道程序,时间才能说明一切。

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最后,笔者觉得有必要将孝文帝迁都、改革之前与任城王的对话内容复制过来,因为,这些语言才是最能还原孝文帝雄心的文字: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然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是的,孝文帝汉化,属于主动作为。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为什么是北魏统一北方?

/

点击下方名片(下方蓝色字体)关注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报仇不隔夜!俄司令被斩首,乌无... 俄军一直讲究报仇不隔夜!如今正在行动再度诠释这一战争铁律。7月3日俄海军副司令被“斩首”,当天晚上就...
原创 汉... 刘邦建立汉朝初期,曾经和大臣们约定:非刘氏不得封王。作出这个约定之前,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中已经与好...
原创 赵... 前言: 杯酒释兵权,一个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赵匡胤如何凭借这一妙计稳固了自己的帝位?然而,在这场精心...
原创 黄... 公元1272年,坚守多年的襄阳城终于被蒙古大军攻破,郭靖黄蓉夫妇战死沙场,四年之后临安城破,年仅四岁...
原创 关... 在古代中国,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联系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尤其在汉朝,随着儒学思想的深入人心,天文...
原创 公... 公平单挑,有8大猛将能和吕布大战100回合,其中3人张飞也打不过,他们都有谁呢? 吕布,字奉先,乃...
原创 巨... 首先得弄清楚巨鹿之战时秦军的部署和战略意图。 所谓的巨鹿之战,其实是章邯部署的围点打援战略。 《史记...
原创 加... 1919年7月25日,作为苏联历史上首位驻华大使的加拉罕,依据列宁的指示,发布了一份被称为《加拉罕宣...
杨幂印花无袖长裙,陶艺空间尽显...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当红女星杨幂最近发布的写真大片!这组照片可不止是简单的街拍,而是她在充满文艺...
原创 苏... 我们都知道,当代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大约为1709万平方公里,而苏联时期的国土面积则达到了2240万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