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说实话,许多历史人物不当演员真的亏了——
刘邦东出攻击项羽的西楚国时,为了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刘邦大张旗鼓给老领导楚怀王发丧。在公众面前,刘邦哭得是一塌糊涂,而且,这种状态整整持续了三天;
刘秀在听闻哥哥被更始帝刘玄杀掉之后没有表现出一丝伤心,该干嘛干嘛,而且,他还亲自去洛阳给领导表忠心。而刘秀真实的状态则是,每天晚上枕头都会被泪水浸泡;
......
可以看出,每一个成大事的人实际上都是操控情绪的高手,他们总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外人很难在他外在的表现上面捕捉到任何有效信息。
而且,他们总是自己写剧本,自己领衔主演。
三国时的吕蒙就是一个写剧本的高手——
作为东吴的精英,吕蒙和鲁肃对于刘备集团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鲁肃主张将联合刘备进行到底,吕蒙则誓要解决掉坐镇荆州的关羽。
当吕蒙将自己解决关羽的一整套方案拿给孙权并陈述了自己之所以要这样做的理由时,孙权举双手赞成。
是的,卧榻之侧、长江上游、当世猛将,这些都是刺激孙权、吕蒙君臣的字眼。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吕蒙接管了陆口大营,迅速实施自己早已经拟定好的战略方案。
吕蒙在上任的第一时间就主动和关羽拉关系,拍马屁的话、厚礼,吕蒙一样都没少。
他就是要制造一个自己很懂事又很崇拜关羽的假象。
这中间,孙权还打了配合,他派使者主动向关羽提亲,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虽然这桩婚事最终没有成,但是这也给关羽形成一种孙权想要巴结他、怕他的假象。
关羽很受用。
但是,在北伐樊城的同时他依然在荆州布置了大量兵力来防备东吴可能的进攻。
没错,这是一个名将的基本修养。况且,那个吴下阿蒙可是让鲁肃都疯狂点赞,又是东吴将军群体中为数不多的精英之一。
这一切都在吕蒙的意料中,他接着奏乐接着演,完了就将自己病重的消息散布了出去。然后又向孙权请病假,要求回建业城看病。
孙权立刻批准。
而且,孙权召吕蒙回建业养病的消息是以“头条”的形式扩散到整个天下的。作为时刻关注东吴形势的关羽当然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他紧绷的神经瞬间就舒展开来。
注意,吕蒙多病的情况也是关羽掌握的信息之一,所以,这条消息很容易让关羽相信。
作为眼下东吴最让关羽忌惮的名将,吕蒙的休假自然会让关羽放松对东吴的防备。于是,关羽将留在荆州防备吴军的大部分兵力都抽调到了樊城战场。
别急,吕蒙的剧本还没到高潮。
前方的关羽虽然水淹七军,重创曹军,威震华夏,但还是时不时地担心荆州大本营——
万一吴军来袭,那可就危险了。
呵呵,关羽每一个阶段的心态都在吕蒙的掌握之中。针对关羽此时的状态吕蒙很快就送了一副“药”过来——
陆口大营新任领导陆逊的使者来访,并给关羽带来了一封亲笔书信。
在信中,陆逊首先祝贺关羽取得樊城大捷。对于关羽的军事水平,陆逊更是有自己的定位:关将军简直比当年的晋文公和韩信还要生猛。
字里行间还透露出一种他急于想同关羽分享胜利喜悦的感觉。
接着就是晚辈对长者的求教姿态:
“咱们离得这么近,以后还要常走动,我好当面聆听您的教诲。”
完全一副将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姿态。关羽手上拿着信,脑中全是陆逊对自己各种崇拜的图景。
瞧,就连陆逊都是吕蒙和孙权的特意安排:陆逊没什么名气,年龄又小,不会引起关羽的重视。
关羽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撤掉了对东吴的防备。
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大家都清楚,一代名将关羽的荆州大本营被吕蒙突袭,最终败走麦城。
不得不说,吕蒙的这个计划确实完美,既有对双方实力、人事及形势这种宏观层面的考虑,又有对关羽性格及心理状态的掌控,而且是一环套一环,最终在闭环的连接点将关羽送上了不归路。
怪不得连鲁肃都说:
“三日不见阿蒙,确实当刮目相看呀。”
其实吧,保证这个计划顺利实施的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东吴集团的演技,上到孙权,下到吕蒙、陆逊。
他们身上都有当演员的潜力呀。
在隋末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李渊也写出了一个好剧本——
大业十三年(617),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果断起兵加入了群雄逐鹿的游戏中。而李渊的战略明显比当年的杨玄感和现在的瓦岗军首领李密更有高度,他的方案是:直取长安,占据作为关陇贵族集团大本营的长安,然后东出一一剪灭群雄,统一天下。
但正在洛阳一带用兵的李密绝对是李渊前进路上的巨大威胁,瓦岗军正在劲头,万一李密将自己拦住了呢。
于是,李渊给李密写了一封亲笔信:
“当今天下,群雄逐鹿,但是有谁比您更适合做这天下的主人。
我呀,是想都不敢想。”
李渊先对李密吹捧了一番,接着又给李密保证,自己绝无问鼎之心。
手拿李渊的信,李密彻底飘了。是的,透过信纸,他仿佛看到了那个胸无大志的李渊正在穷尽语言艺术的极限对自己进行夸赞。
可是,他也不想想,既然他李渊已经说了自己无问鼎之心,那还要跑长安干啥去。记得当年杨玄感起事时李密就给杨玄感献过直取长安的计策。
忘了?
没办法,在当上瓦岗寨的首领之后,李密的智商就在走下坡路,都是被地位和一点小胜利给蒙蔽了。
看来,李渊对他这位曾经的同事是真了解。
结果是,李渊父子打下潼关一脚就跨进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长安,从而奠定了自己的帝业以及大唐的万里江山。
是的,李渊比谁都清楚拿下长安的重要性,他曾做过这样的比喻:
“关东的局面是鹬蚌相争,而我正是那个渔父。”
确实是一位大战略家,高屋建瓴。
总结一下——
像李渊、吕蒙这些成事的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特质:眼界高,考虑问题全面,心思缜密,而且又特能演。
也许,这才是真正成熟的政治家吧。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刘邦成事的密码就藏在他这句口头禅里
/
点击下方名片(下方蓝色字体)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