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洪东(即墨博物馆副馆长)
作为古代中、朝、日三国海上航运的重要枢纽,山东地区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政策、技术和物质保障。
首先,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地区成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枢纽。近代学者研究发现,弥生时期,日本与中国内地交流的途径有很多,山东半岛是交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纽带。例如,学者林华东曾指出,联结中、朝、日的稻米之路,传播路线应是“长江下游—山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
其次,积极的对外政策,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政策保障。“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姜太公大力发展工商业,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齐桓公任用管仲继续大力发展商业,管仲提出了以商业贸易达到政治目的的策略,通过对外贸易“然后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
另外,高超的航海技术,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有关航海的记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的航海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完全可以保障大规模的远海航行。三国时期,魏明帝派遣军队秘密由山东半岛渡黄海前往朝鲜半岛,这也显示了当时中国内地高超的航海技术。
强大的国力,更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保障。齐国自太公封齐击败莱侯后,很快成为东方强国。公元前567年,齐侯灭莱,更是将几乎整个山东半岛纳入齐国的统治范围,齐国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到秦汉时期,更是可以举全国之力而用之,使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保障通畅更加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