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授予他上将的军衔,委屈他了!”
漫漫长征路,不免会受伤。有一个战士受伤后,毛主席听闻此事赶紧联系了医护人员前去,并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这位战士的身上,毛主席的深切关怀让这位战士一直记在心里,几年之后,他更是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关心,凭着厮杀战场的经历,成为了57个开国上将之一。
这个人就是萧克,他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甚至在参军过程中用空余时间写下自己创作的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但是他的人生中还是有遗憾的,包括他在内的6位师长,其他5位都成了元帅,只有他是上将。萧克身上有什么样的故事?
生于书香门第 成为开国儒将
1907年7月,湖南省嘉禾县一贫苦家庭中迎来了啼哭的一声,没错萧克出生了,那时家境贫困,但是萧家祖上都是读书人,萧克的父亲,祖父以及曾祖父都是贡生,家中三伯父还是拔贡。
所以父母对于萧克的教育非常看重,萧克熟背四书五经,在同龄人中间萧克可以称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家中的经济来源都是那几亩田,但是几亩田养活一家子人远远是不够的,萧克饱一顿饿一顿都是常有的事情。
后来萧克被父母安排进了新式的高等小学念书,他们觉得接受新教育好的,不负父母期望的萧克在16岁那年进入了嘉禾师范学校。在学校读书期间,萧克读了很多新式教育的书,他读到孙中山先生的《心理建设》时,深深地被书中的革命信念所感动,于是投入革命扎根在了萧克的心里。
安稳的日子没有过几天,萧克的哥哥因为得罪了当地的地主,1923年他被反动民团抓走杀害,自己的家人惨遭杀害,让萧克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萧克毅然决然去到了广州,报名参加了黄埔军校,萧克还是晚了一步,黄埔军校的报名时间已经截止,萧克没能赶上,他只能加入了宪兵学校学习。
1927年,学成毕业的萧克成为叶挺独立团政治指导员,萧克的革命路由此开始。
恰逢赶上蒋介石叛变,国内的局势更加紧张,萧克决定加入共产党,与蒋介石对抗,萧克的革命道路又往前了一步。
加入共产党 奔赴毛主席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412政变,抓捕大量的进步人士还共产党员,一时间广州被蒋介石的叛变弄的乌烟瘴气,让一些老百姓也没有办法正常生活。
萧克所在的叶挺独立团当中也有一些共产党员被抓走,一些还没有入党的人看到蒋介石的行动都暗自担心,队伍中也没有了核心,那些传播马克思的活动都停止了。
萧克是不一样的那个,1927年5月,萧克立马提交入党申请,成为了共产党员。1927年的8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萧克也在南昌起义的队伍当中,随着南昌起义军,萧克先后到达潮州等地方,等到局势稳定以后,萧克回到了湘南地区,参加了朱德发起的行动。
4月中旬的时候,萧克在井冈山一带遇到了寻找朱德的毛主席,一开始彼此都以为是敌人闹了个大乌龙,后来才发现是自己人,听闻这是毛主席,萧克赶紧走上前和毛主席说话,向毛主席介绍独立营,话语当中,毛主席感受到了独立营的创办,他拉着萧克的手,认真的倾听他的说话,甚至还跟其他战友说道:“没接到朱德,倒是接到了萧克!”
红四军成立以后,萧克凭借着自己的表现当上了连长,毛主对他的表现也是连连夸赞,他评价萧克虽然是学文学的,在武的方面不逊色别人,在红四军28团的团长不幸牺牲以后,朱德找到毛主席询问最佳的团长人选,毛主席脱口而出了两个字:萧克。
但是毛主席后来又考虑到萧克的能力确实可以称得上团长这一职位,但是对28团的情况萧克不是很熟悉,最后选定林彪是团长,萧克作为第二营长。
1936年的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贺龙是总指挥,萧克成为了副总指挥,当时的萧克只有29岁,他是红军中将领中最年轻的,三个月以后,他成为了31军长,萧克是当时在三大方面当中都担任过指挥员以上职位的将领,不管做什么,萧克都是最年轻的。
他在红军长征中带领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即使受伤也从不落下队伍,他的领导保存了红军一部分的力量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谓是打下了基础。
萧克的“遗憾”
萧克征战南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付出了自己的力量,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萧克一直没能成为主帅,做的都是主帅的副手,他的能力很强,却没有单独的指挥过战役。
在其他5位成为元帅的时候,萧克只得到了上将的位置,一些人觉得萧克的能力不止得到这个,都为他感到遗憾,但是萧克却不是这么觉得的,他笑着说:“我早就该牺牲了,能够活到现在,评什么军衔啊。”
萧克提到了“大树将军”的例子,大树将军就是当时光武帝刘秀的大将冯异,冯异会在那些将军们讨论功劳的时候,自己偷偷躲出去在大树底下,萧克说我们应该像这些古人一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就是别把名利看的那么重。
会写书的萧克
别忘了在参军之前的萧克是个文人,在参战之间萧克还不忘记自己的创作,一有时间他会拿出来兜里的纸和笔叼着笔盖进行创作,萧克说:“那时经常有日本人开着飞机过来轰炸,只要是飞机一来,我们就会躲到山洞里面,这个时候我就会拿出来纸和笔写作。”
萧克的创作环境很是艰苦,经常是一张纸反正面的用,铅笔也是削了又削。1937年一直到1939年两年的时间里,萧克完成了自己的小说初稿。
新中国成立后,萧克把自己写的四十万字小说拿了出来,那时毛主席也知道了萧克的小说,大家都想看看,萧克办了个内部的展览,把自己写的手稿给他们看。
毛主席看完萧克的手稿展览以后,吃惊的问他:“你竟然还会写小说?”后来人们发现,萧克的小说写的非常好,称得上是艺术品,这值得出版,很多出版社争先恐后的找到萧克,希望能出版这本书。
一听到要出版,萧克拿着自己的手稿改了很多很多遍,直到满意才出版,但是那时萧克的工作很忙,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担任解放军训练总监的副部长,还同时兼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副主席,他写的小说出版一事就此放了很久。
很久是多么久呢,那是几十年的时间,萧克在退休后想起了自己的小说,1988年,萧克写的《浴血罗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本书一出版就售空,就在这一年,萧克凭借着自己的小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笔者感悟
2008年10月24日,萧克上将离开了我们,享年102岁。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的精神,考入了北京大学,还获得了少将的军衔。萧克为我们的和平年代付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是伟大的英雄,他弃文从武投入革命,萧克评价自己:“平生耿介言行一,坦荡胸怀老天真。”
萧克一生从贫苦的读书人到中央苏区的一名战士,最后是我国的开国上将,一路走来振奋人心,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革命烈士的精神,我们要缅怀烈士,铭记历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