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8年1月,有一个戴眼睛的读书人,风尘仆仆地奔赴南昌市高升巷。
这里是新四军军部。
很快,军长叶挺亲自出来迎接。
当叶挺得知此人是想加入新四军后,感动之余,又面露难色,说道:“朱兄,你的历史级别太高啊,我不好安排。”
此人是谁,为何会让叶挺如此为难?
原来他叫朱克靖。
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他的身份却不一般。
北伐战争时期,他是叶挺的上司;南昌起义时,他就是军党代表,级别比后来很多元帅和大将都高很多。
朱克靖
01、资历深厚
朱克靖,191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
朱克靖是北京大学高材生,也是李大钊的得意门生。
1922年,朱克靖光荣入党,是我党第一批党员;
1923年,朱克靖赴苏联进修学习。
1925年,朱克靖回国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担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第三军的军长叫朱培德,是滇军著名将领,是朱德的同窗(云南讲武堂),两人并称模范二朱,资历非常深厚。
第三军主要是由旧滇军改编而成,部队军阀气息浓厚,基础更是复杂,战斗力极其低下。
要改造这么一支军阀部队,困难非常大。
朱克靖担子很重,可他没有退缩,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他带领一批党员毅然而然地赴任。
然后他结合部队实际情况,自下连队,纠正废除打骂等不良制度。
开办第三军军官学校,提高军官素质水平等等。
在朱克靖的努力之下,逐渐扭转了部队的不良作风,增加了部队的纪律性和作战能力。
由此,朱克靖树立了一个改造旧军队的典范,名震一时,是当时著名的北伐名将。
在大革命时期,成为军党代表的朱克靖职务和级别非常高。
就连大名鼎鼎的叶挺,此时担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级别不如朱克靖,
日后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等一众开国将军都远不如他(1927年,贺龙曾担任第二十军军长,是大革命时期职务最高的开国将帅,可第三军是北伐八军之一,远比第二十军高),唯一能与朱克靖相媲美的只有周恩来(周恩来曾担任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尽管,朱克靖身处高位,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国民党左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追随蒋介石,在南昌响应蒋介石。
朱克靖赶紧化妆逃出南昌,与蒋介石、朱培德等人决裂,受组织委派到武汉国民政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我党还在与武汉国民政府合作)。
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私下伪装,背叛革命,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正式失败。
为了挽救革命,中央决定联合国民党左派武装,发动起义。
这个就是著名的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时,朱克靖所在的第三军,是争取的重点。
在起义前期,党派朱克靖秘密回到南昌动员第三军。
8月1日,朱克靖和朱德率领第三军1000名官兵,宣布起义,由朱德任副军长(代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
在南昌起义期间,朱克靖职务也很高,和总指挥部代总指挥兼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前敌总指挥部代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叶挺,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等人基本相当。
至于,日后其他叱咤风云的元帅、大将都只是基层将领(比如林彪、陈毅、粟裕、陈赓、许光达等人)。
可惜,由于敌我实力相差悬殊,南昌起义最终失败。
各部纷纷突围。
突围之后,朱克靖不幸与党组织失联十年之久。
02、参加新四军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
10月,留在南方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
右起:叶挺、朱克靖、周恩来、傅秋涛、粟裕、陈毅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移驻江西南昌高升巷。
朱克靖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到南昌,拒绝了国民党高官厚禄的诱惑,只为回到党的军队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
朱克靖随即告诉军长叶挺,想恢复自己的党组织关系并且参加新四军。
这一想法让叶挺非常为难了,而此时新四军的领导职务,全部已经安排妥当,而朱克靖资历非常深,不好安排。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这时,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陈毅和朱克靖是相交莫逆的好友,1923年,两人在北京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建议朱克靖担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
朱克靖一心只想抗日,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职务高低,他没有丝毫犹豫地答应了,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顾问兼直属战地服务团团长。
新四军部分领导,右起:叶挺、粟裕、朱克靖、李一氓、袁国平、项英、陈毅
朱克靖带领他的战地服务团,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宣传了新四军的抗日主张,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巩固了抗日根据,动员了百姓,
由于新四军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不断地指使部队打压新四军。
1940年6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受蒋介石指使,企图阻挡新四军向江北发展,拉拢泰州地方实力派、鲁苏皖边游击总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阻击新四军。
因为李明扬在北伐战争时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将领,而朱克靖在第三军声望、地位、影响都非同凡响,和李明扬相交莫逆。
于是,上级委任朱克靖担任新四军联络部长,负责统战方面的工作。
李长江态度不明,朱克靖此行很有可能一去不复返。
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答应了。
很快,朱克靖单枪匹马,孤身一人,来到泰州,对李明扬、李长江晓以民族大义,陈述了“兄弟阋于墙,共御其侮”的道理,并揭露了蒋介石等顽固派借刀杀人,削弱抗日国防力量的阴谋。
朱克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帮助新四军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从此,朱克靖利用自己的关系和人脉,为新四军东奔西走进行统战工作。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严重损失。
新四军军部重建后,朱克靖在江北新四军根据地工作,先后担任过苏北参政会副议长和苏中三分区行政专员公署专员,他一面加强根据地建设,保证部队给养;一面瓦解敌军,扩大抗战阵线。
前排左一粟裕、左二陈毅、左四朱克靖
1944年秋,党组织抽调苏北300名地方干部支援苏浙新根据地建设,朱克靖被任命为该干部队伍的负责人。
朱克靖到达根据地展开工作之后,被任命为苏浙行政公署主任。
在朱克靖的努力下, 根据地蒸蒸日上,为部队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根据地,稳定了部队的给养,为抗战胜利和新四军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03、不幸牺牲
1945年12月,新四军在山东重新整编,朱克靖任山东军区联络部长兼新四军秘书长。
当时,为了推迟内战爆发,争取国民党内的反蒋力量,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元帅派朱克靖到淮海绥靖公署的行政长官郝鹏举部去做统战工作。
郝鹏举原是冯玉祥的副官,1924年在苏联学习军事,与朱克靖是同学。
由于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他接受了朱克靖的劝告。
1946年1月6日,郝鹏举发表“退出内战,拥护民主”的通电,宣布起义,并将所部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由朱克靖任联军党代表。
不久,朱克靖率部,开进山东解放区休整。
同年10月10日,蒋介石派重兵进攻山东解放区,反复无常的郝鹏举在蒋介石的拉拢下,见风使舵,有意叛变。
1947年1月,当时华东野战军正准备发动莱芜战役。
为了分化敌人,继续争取郝鹏举,扩大反蒋统一战线,陈毅经决定给郝鹏举立功悔罪的机会,派朱克靖再去争取郝鹏举。
然而,郝鹏举却加快了叛变的步伐。
1月22日晚,郝鹏举正式叛变,设计抓捕了朱克靖,连夜送到连云港邀功。
朱克靖是北伐名将,国民党内部很多军政高官和他交情都很深,就连蒋介石也和他颇有交情。
蒋介石曾三次请他来总统府吃饭,劝他投降。
可是,朱克靖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威逼利诱,都没有动摇自己的革命决心。
1947年10月,国民党见威逼利诱无效之后,将朱克靖押至南京郊外秘密杀害,年仅52岁。
朱克靖为了党的统战事业,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新四军时期,朱克靖戎装照
结语、
如果朱克靖能活到1955年开国大授衔,以朱克靖的革命经历来看,他很大可能会转入地方行政工作,无法参加授衔,成为无衔将军。
可这些都不是朱克靖想要的。
朱克靖高风亮节,信仰坚定,他想要的只是革命胜利,为了革命,他根本就不在乎个人荣辱,不计较个人得失。
可惜,朱克靖倒在了黎明前夕,没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
可是,朱克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朱克靖是当之无愧的革命英雄。
最后,用朱克靖被捕后的绝命诗结尾:
此身早许国,被卖作楚囚。
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