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南昌起义的爆发,是我党走上独立领导武装队伍的开端。此后数年,红色起义在全国各省遍地开花,树立起一杆杆红色旗帜,只不过敌对势力过于强大,能够保证革命大旗永立不倒的并不多。比如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坚守红色阵地20余年红旗不倒的海南琼崖革命根据地,以及地位及其重要的陕北苏区。
陕北苏区的创立,为红军长征的结束奠定基础,但两位创始人却早早牺牲在革命路途中。建国后主席把阎红彦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加入上将授予名单中,其实还有一人对陕北红军的创建发展贡献极大,后来取得的成就丝毫不逊于阎红彦。但作为副兵团级的他最初却仅评为大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陕北名将
这个人就是贺晋年,而且他与阎红彦关系挺近,两人可都是陕西安定县的老乡。如今在陕西地图上已经找不到这个地名,这是因为安定还出了一位对陕北革命发展史做出极大贡献的大人物,这个人就是谢子长。
另外说一下,阎红彦与贺晋年之所以投身革命,就是受了谢子长的影响,如果他不是早早牺牲在革命年代,那要是活到建国后,陕北红军一定会出一位开国大将的,也正是因为要纪念谢子长,他的家乡安定县才改名为子长县的。
既然提到谢子长,就离不开刘志丹,1934年红军陕北游击队成立时,刘志丹担任总指挥,贺晋年就是参谋长,从这个职务就可以看出贺晋年在陕北红军中的地位。后来为了统一领导陕甘红军,加强其战斗力,陕甘边与陕北两个革命苏区决定将两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合并到一块。
这个决策非常不错,但是两区并不是相连的,中间被一个安塞县城隔成两段,但这个安塞县城可不好打,因为敌人在县城边的李家塌设立了一个据点,足足驻守了一个民团的兵力。
从驻守的敌军兵力与据点的选址,就可以看出敌人对这里也很重视,李家塌附近都是直上直下的绝壁,要打下他只能强攻,但红军缺少攻城火炮,之前几次进攻付出巨大伤亡后仍没有奏效。
但如今苏区的发展趋势,就必须拔除这个钉子,为此刘志丹与贺晋年还专门跑到李家塌附近,仔细视察了周围情况,通过望远镜,刘志丹发现李家塌的南山脚下有一个裂缝,就以此为突破口。
两人商议,由贺晋年亲自带领突击队,而刘志丹则指挥前方攻击主力。突击队不用太多人,贺晋年决定从红一团挑出30个会攀岩爬树的能手。当地多山,红军战士们自小就习惯爬山爬树,很快突击队就挑选完毕,每人携带几颗手榴弹和一把子弹充足的短枪。
他们猫眼钻到山崖下,抓着石缝和树杈,很快轻松攀缘而上。敌人一直觉得红军即使插上翅膀也难以闯进来,没想到人家没翅膀也爬了进来。待突击队都进入山寨,拿起枪弹就冲向敌营,刘志丹也趁机指挥部队攻打据点。
突然间前后受敌,敌人慌了神,很快就被红军荡平,拔除这颗插在陕甘苏区中心的钉子。而这大片根据地的形成,也为红军结束长征奠定了基础。
革命贡献
几个月后,红25军抵达陕北,与陕甘红军组建成红十五军团,刘志丹担任副军团长,贺晋年担任红81师师长。后来中央红军也来到了陕北,为了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军委发起了东征。
这次战役中,红81师在贺晋年指挥下,在曲沃、大佛寺、兑九峪等地取得骄人的战役,凯旋而归后,贺晋年参加了表彰大会,就在大会上,主席向大家说了一个沉痛的消息,陕北红军著名领导者刘志丹同志牺牲了。
贺晋年跟随刘志丹作战多年,两人虽是上下级关系,但早已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听闻刘志丹牺牲的噩耗,这位受伤流血从不在意的汉子,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1936年底,从红军大学进修完毕后,主席专门把他和王平叫了过去。原来军委这次打算让81师恢复红27军的番号,这不仅仅是职务上的提升,更是尊重陕北红军在革命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白这一切的贺晋年心存感激,也下定决心要认真带好这支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红27军的几位军级领导多年后都见证新中国的成立,并参加了授衔仪式,王平和政治部主任李志民都成了上将,参谋长李寿轩也是中将,只不过贺晋年仅授少将,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后面会讲到的。
抗战爆发后,贺晋年被分配到八路军留守兵团,担任警备第一团团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他的工作除了守卫陕甘宁边区的警卫安全,还有一个就是发展盐业搞创收。
虽说红军刚改编为八路军时,也是有国府配发的军饷,但数额有限根本不够用,特别是后来八路军发展迅速,这些更是杯水车薪。部队要想扩张就必须有足够的财政支撑。当时的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收入除了固定的军饷,还有国外的捐款,发展工商业所得的税收,更重要的就是三边的盐。
三边的食盐运销相当于中央苏区的钨砂矿,为此边区政府还专门成立了食盐督运委员会,阎红彦、王维舟、王震、贺晋年都是督导运销食盐的各路司令,这其中属贺晋年工作完成的最好,增加了边区财政收入,也发展了边区经济。
抗战胜利后,贺晋年来到东北担任合江军区司令员,后来十一纵队成立后,他与陈仁麒组成了纵队领导班子,相继取得了解放隆化、攻打昌黎,攻克锦州等战役。三大战役结束后,他升任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48军军长,成为副兵团级将领。
建国后他因受到高岗的重用,调回东北军区担任副司令兼参谋长,本来前途无量,但高一出事,他也受到了牵连,军衔评定时仅评为大校,后来还是贺老总、彭老总、朱老总三位开国元勋出面,找主席反映这个情况,主席听说后直呼:低了低了,至少也是个少将了,就这样他成了副兵团级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