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每周播六集的热血大剧《将夜》第一季终于播完了。宁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杀死了大将军夏侯。
虽然这并不是宁缺一个人的功劳,因为夏侯最后死于西陵的小药丸。但在这笔者看来,这是仍是一场庶民的胜利。
首先,宁缺并不像大家事先所想的那样,是宣威将军林光远的儿子,而是门房宁贤和婢女李三娘的儿子,出身卑微。
但是,谁说庶民的儿子就不可以复仇?难道只有落难的王子,抑或逃难的公子才可以替父报仇吗?不,不是这样!
其次,唐国虽小,但派系林立,公主与王后之间、军部与文官之间、王室与外戚之间矛盾重重,互相仇视。
宁缺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根基的小人物,挣扎在其中十分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借力打力,最终促成了雁鸣湖决战。
再者,昊天世界也是不太平的,王权与教权孰高孰低,书院与西陵明争暗斗,荒人与金帐王庭打的你死我活。
宁缺虽然是书院十三先生,但其实也只是夫子手中的一个棋子,尽管这个棋子,是一个具有掀翻棋盘能力的棋子。
总之,宁缺出身不高,地位不高,功力不高,什么都不高,他能战胜夏侯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勇气,所以说这一场庶民的胜利。
《将夜》第一季已经演完了,第二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拍,也许会跟《武林外传》一样,就此挥手而去,再也杳无音讯。
整整一百年前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1000多万人因此丧生。
但是,李大钊同志在1918年10月15日“新青年”5卷5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庶民的胜利》的署名文章。
他认为,这场战争虽然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战争,但是,最终胜利却属于普通老百姓,也就是贵族口中的庶民。
因为俄国、德国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了资本家的野心,在大战的时候,闹起了社会革命,并取得了胜利。
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局面。
大鹏在说《将夜》的时候,忽然插上这一段,并不是为了胡扯,凑字数,而是因为两者有相似之处。
猫腻的书,就和姜文的电影一样,有的地方真的写得很深,隐喻很多,并不是单纯为了恶搞,可惜的是,拍电视剧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删减了,原因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