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六国的文字语言真的不通吗?他们怎么交流?
创始人
2025-07-05 09:32:08
0

如果在上个世纪讨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帝王,那么唐太宗、汉高祖和秦始皇等都会得到不少人的推崇。

而近些年,随着很多人意识到“大一统”的好处,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地位已经越来越稳固。事实上,中学历史课本对秦始皇这位曾经的“暴君”是极为认可的。

书中对他“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成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认为他以一己之力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的政治格局。

相信有不少人小时候看到秦始皇成就的时候会感到疑惑,战国七雄之间如果真的语言和文字都不通,他们之前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

毕竟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名士去不同国家做官是常有之事,显然这些人之间的沟通并没有多大问题。

文字确实有不小差异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战国七雄在文字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隔阂,常常会导致彼此之间的交流不畅。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要进行“书同文”改革的原因。

按道理来说,西周初年诞生的诸侯国完全是同出一源的,基本上都是被周天子分封到中国各地的。因此,一开始诸侯国的文字是没任何区别的,使用的都是周朝的官方文字。

如果周朝的统治力能够持续下去,相信各国使用的文字都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在犬戎攻破西周的国都镐京之后,周天子的影响力迅速下降,华夏文明正式进入了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诸侯国的文明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地域,各自进行独立的发展,彼此之间确实有交流,但远没有后世频繁。

这也很正常,毕竟在春秋战国时期,交通工具还很不发达,尤其是马匹的数量还很有限。相邻的几个诸侯国之间交流还算方便,再远一点的彼此之间联系就很少了。

在这个过程中,华夏出现了几个有明显区别的文明核心,分别是赵魏韩瓜分的三晋大地、秦国占据的八百里秦川、周天子统辖的中原地区、齐鲁双雄占据的山东之地和与众不同的楚国。

这些地区无论是生活习俗、文化背景还是民间信仰都有很大的不同,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同出一源的文字也逐渐有了不同。

这种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扩大,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文字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差别。

这就导致在战国时期,哪怕是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文字,也基本上有五种不同的写法。相对来说,秦国因为文化发展较慢,反而是几个国家中最接近西周原本文字的。

而文化发达的晋国、楚国和齐国对文字修改较多,已经和西周的正体字有了不小的差别。需要注意的是,诸侯国之间的文字交流确实有一定困难,但并不是完全看不懂对方的文字。

从诸子百家撰写的作品能够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畅通无阻地传播,赢得广泛的认同,就说明七国之间的文字差别并没有那么大,读书人还是能准确理解其含义的。

但即便是这样的差别,也给信息传递和知识的交流带来了很大困扰。正因如此,秦始皇才顶着六国贵族的反对,强制推广了“书同文”的政策,为之后的大一统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国有共同语言

说完了文字上的差异,接下来就要看六国的语言是否存在隔阂了。事实上,对于六国有没有通用语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只需要看看秦始皇的功绩就能知道。

课本上提到过“车同轨,书同文”,却从来没有说过,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的语言。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秦始皇不够努力或者是六国人民爆发了强烈的抗拒;

而是因为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语言交流本就没有问题,这些人其实一直都有通用的语言。

而这个联系起战国七雄纽带的语言正是大名鼎鼎的雅言,它是周天子定鼎天下后制定的官方语言。

东周的首都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洛阳,而雅言是周天子以首都所在区域的方言为基础制定的。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所谓雅言其实非常接近于如今的河南话。

雅言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通用语言,首先是因为周天子下了大力气去进行推广。他们在各个诸侯国办了专门的学校去教授雅言。

而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也会在封地内进行雅言的推广,让更多人掌握这门语言。其次,当时天下的中心就是河南洛阳的周边地区。

经商的人要在这里完成货物的销售,而求学的人也要到洛阳拜访名师。这些人为了更方便地在中原地区行走和生活,自然要努力学习雅言。

而商人们掌握雅言后,也会想办法教给自己的后辈,无形中拓展了雅言的影响力。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了,雅言是需要专门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那当时的普通老百姓能掌握吗?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答案是很简单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百姓基本上都不会雅言,只会当地的方言。

因此,如果他们遇到了其他诸侯国的人,彼此之间确实是很难进行有效沟通的。但说句实在话,这一点其实影响不大。

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文明为主,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都只待在家乡,最远也就是到附近的县城或者是府城。

因此,各个诸侯国的普通老百姓之间完全没有日常交流的需求,自然也就不需要在意彼此是否语言相通了。考虑到各诸侯国的上层人士和普通商人基本上都掌握了雅言。

因此对秦始皇来说,语言这一关其实是不着急调整的,完全可以等文字、车轨以及度量衡的统一工作完成后,再考虑去规定官方语言。

古代的官话推进

遗憾的是,因为没有彻底解决六国的潜在矛盾,秦始皇统治末期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动乱。而即位的胡亥又非常昏庸,重用了奸臣赵高为祸朝堂,最终导致大秦二世而亡。

因此,官话的推广计划并没有来得及实施,就随着秦国的灭亡彻底夭折了。好在秦末的乱世并没有持续太久,刘邦很快便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完成了天下一统。

秦始皇

而刘邦建立大汉之后,选择了承袭大秦的制度,继续为大一统夯实基础。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地百姓的交流,刘邦将承袭几百年的雅言定为官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和秦始皇相比,刘邦及其后代的施政更加温和,讲究循序渐进,最大限度降低了百姓的抵触情绪。因此,汉朝对官话的推进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

在雅言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拓展到江南、西域以及辽东等地。汉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长达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因为国家没有统一,所以官话的推进也因此陷入停滞。

刘邦

而等到隋唐再次完成天下一统之后,此时的官话已经和之前有了很大区别。因为东晋南渡的原因,大量的世家贵族从北方迁移到了江南地区。

在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以后,这些人说的官方已经带上了南方的口音。而北方的政权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影响,其官话也和秦汉时期大相径庭。

这些因素,客观上给唐朝推广官话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好在唐朝统治长达三百年,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新的官话再次普及开来,被读书人和一部分百姓掌握。

唐之后的朝代,无论是宋元还是大明,对官话的推广力度都很不错。唯一的特例是清朝,它一开始以满语为官话。

但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民间都不买账,最终只能采用当时的北地汉人方言为官话。实事求是的说,历朝历代在官话的普及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效果一直局限于上层社会和读书人中。无论是唐宋还是明清,很多普通百姓对官话并不熟悉。这是因为语言的学习并不容易,要么提供特定的使用环境,要么就是通过教书识字来传授。

而古代老百姓中真正能读书的其实寥寥无几,这就使得官话的影响力始终有限。因此导致的交流不畅也是古代皇权难以下乡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语

如此说来,秦始皇能在完成天下一统之后迅速实现“书同文”,有一部分原因是六国文字本就出自同一个源头,总有几分相近之处。

而在秦统一之前,六国上层人士之间的交流没什么太大问题,因为他们都掌握了周朝推广的“雅言”,言谈之间毫无障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马斯克欲创第三党,美国专家:说... 中新网7月5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签署“大而美”法案成为法律的几个小时前,特朗普的...
原创 黄... 一、让廖耀湘都羡慕的同窗 对于在功德林里,学习改造的廖耀湘来言,他最该羡慕哪位黄埔同学?笔者认为是王...
商户海景直播拍到重点军港,军舰...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5日,国家安全部发文《“海景”直播藏危机 莫让流量成“变量”》: 近年来...
原创 延... 在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王家坪村,依山傍水的环境之中,保存着一片革命旧址。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
原创 南... 近代以后,德国最为西方列强的后起之秀,在英法等老牌西方列强已经在世界纵横百年后,德国才十分艰难的完成...
原创 1...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出现了特大的洪灾,长江流域的百姓也都受到了影响损失很大。虽然这场洪水已经过去...
原创 为... 太平天国起义和武昌起义虽然只差几十年,但两者差距甚远,这是造成两个起义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的主要原因。接...
雍正王朝:老十三胤祥临死前,为...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不仅神机妙算,还上知天理,下晓地理,除了给周围的人善意的敲打,还多次给周围的...
讴歌新时代 逐梦新征程|遇见许... □许昌市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七年级(9)班 闫艺歌 在历史的洪流中,三国时代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充...
原创 袁... 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无论怎样飞扬,怎样喧嚣,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一个丈夫如同一片树叶,无...